- 水利統計制度與操作實務
- 吳強等編著
- 3279字
- 2021-10-22 20:25:35
第三節 《統計法》與《實施條例》對部門統計的有關規定
在《統計法》與《實施條例》中都有關于部門統計的相關規定,是開展部門統計工作的具體指導和遵循。其中部門在統計方面的職責職權分為以下幾方面。
一、設立組織機構
在《統計法》第二十八條中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根據統計任務的需要設立統計機構,或者在有關機構中設置統計人員,并指定統計負責人,依法組織、管理本部門職責范圍內的統計工作,實施統計調查,在統計業務上受本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的指導。
二、提供條件保障
在《統計法》第四條,《實施條例》第十八條、第三十四條、第三十五條中規定,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各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統計工作的組織領導和基礎工作,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為統計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二是推廣使用網絡報送統計資料,應當采取有效的網絡安全保障措施;三是為履行法定的統計資料報送義務提供組織、人員和工作條件保障;四是對在統計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取得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表彰和獎勵。
三、參與重大國情國力普查組織實施
在《統計法》第十六條中規定,搜集、整理統計資料,應當以周期性普查為基礎,以經常性抽樣調查為主體,綜合運用全面調查、重點調查等方法,并充分利用行政記錄等資料。
四、承擔國家統計局布置的統計調查等任務
在《實施條例》第三十三條中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和有關部門應當完成國家統計調查任務,執行國家統計調查項目的統計調查制度,組織實施本地方、本部門的統計調查活動。
五、制定組織實施部門統計調查項目及其統計調查制度
在《統計法》第十一、第十二、第十四條中規定,一是國家統計調查項目、部門統計調查項目、地方統計調查項目應當明確分工,互相銜接,不得重復;二是部門統計調查項目統計調查對象屬于本部門管轄系統的,報國家統計局備案,統計調查對象超出本部門管轄系統的,報國家統計局審批;三是統計調查制度應當對調查目的、調查內容、調查方法、調查對象、調查組織方式、調查表式、統計資料的報送和公布等作出規定和組織實施,變更統計調查制度的內容,應當報經原審批機關批準或者原備案機關備案。
在《實施條例》第二、第三、第五至第八、第十五條中規定,一是統計資料能夠通過行政記錄取得的,不得組織實施調查。通過抽樣調查、重點調查能夠滿足統計需要的,不得組織實施全面調查。二是有關部門應當加強統計規律研究,健全新興產業等統計,完善經濟、社會、科技、資源和環境統計,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在統計工作中的應用,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三是有關部門不得組織實施營利性統計調查,國家有計劃地推進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和有關部門通過向社會購買服務組織實施統計調查和資料開發。四是統計調查項目的制定機關應當就項目的必要性、可行性、科學性進行論證,征求有關地方、部門、統計調查對象和專家的意見,并由制定機關按照會議制度集體討論決定,重要統計調查項目應當進行試點。五是制定機關申請審批統計調查項目,應當以公文形式向審批機關提交統計調查項目審批申請表、項目的統計調查制度和工作經費來源說明,申請材料不齊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審批機關應當一次性告知需要補正的全部內容,制定機關應當按照審批機關的要求予以補正。申請材料齊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審批機關應當受理。六是有關部門組織實施的統計調查活動,應當執行國家統計標準,制定國家統計標準,應當征求國務院有關部門的意見。
六、建立本部門防范和懲治統計造假作假責任制
在《統計法》第六條中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以及各單位的負責人,不得自行修改統計機構和統計人員依法搜集、整理的統計資料,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統計機構、統計人員及其他機構、人員偽造、篡改統計資料,不得對依法履行職責或者拒絕、抵制統計違法行為的統計人員打擊報復。
《實施條例》第四、第四十一、第四十二條中規定,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根據國家有關規定,明確本單位防范和懲治統計造假、弄虛作假的責任主體,嚴格執行統計法和本條例的規定;組織實施營利性統計調查的,由本級人民政府、上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或者本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責令改正,予以通報,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及其負責人,侵犯統計機構、統計人員獨立行使統計調查、統計報告、統計監督職權,或者采用下發文件、會議布置以及其他方式授意、指使、強令統計調查對象或者其他單位、人員編造虛假統計資料的,由上級人民政府、本級人民政府、上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或者本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責令改正,予以通報。
七、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公布本部門統計調查取得的統計資料
在《統計法》第二十四、第二十六條中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統計調查取得的統計資料,由本部門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公布;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和有關部門統計調查取得的統計資料,除依法應當保密的外,應當及時公開,供社會公眾查詢。
《實施條例》第二十五條至第二十八條中規定,國務院有關部門統計調查取得的統計數據,由國務院有關部門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已批準或者備案的統計調查制度公布,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公布其統計調查取得的統計數據,比照前款規定執行;已公布的統計數據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需要進行修訂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和有關部門應當及時公布修訂后的數據,并就修訂依據和情況作出說明;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及時公布主要統計指標涵義、調查范圍、調查方法、計算方法、抽樣調查樣本量等信息,對統計數據進行解釋說明;公布統計資料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公布前,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對外提供,不得利用尚未公布的統計資料謀取不正當利益。
八、建立統計調查資料共享機制
在《統計法》第二十、第二十二條中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以及鄉、鎮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建立統計資料的保存、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統計信息共享機制;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及時向本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提供統計所需的行政記錄資料和國民經濟核算所需的財務資料、財政資料及其他資料,并按照統計調查制度的規定及時向本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報送其組織實施統計調查取得的有關資料。
在《實施條例》第三十一條中規定,國家建立健全統計信息共享機制,實現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統計調查取得的資料共享。制定機關共同制定的統計調查項目,可以共同使用獲取的統計資料。統計調查制度應當對統計信息共享的內容、方式、時限、渠道和責任等作出規定。
九、嚴格保管統計調查資料
在《統計法》第二十、第二十五條中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以及鄉、鎮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建立統計資料的保存、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統計信息共享機制;統計調查中獲得的能夠識別或者推斷單個統計調查對象身份的資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對外提供、泄露,不得用于統計以外的目的。
在《實施條例》第二十一、第二十二、第三十條中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妥善保管統計調查中取得的統計資料,國家建立統計資料災難備份系統;統計調查中取得的統計調查對象的原始資料,應當至少保存兩年;統計調查中獲得的能夠識別或者推斷單個統計調查對象身份的資料應當依法嚴格管理,除作為統計執法依據外,不得直接作為對統計調查對象實施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具體行政行為的依據,不得用于完成統計任務以外的目的。
十、協助查處統計違法行為
在《統計法》第三十四條中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積極協助本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查處統計違法行為,及時向本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移送有關統計違法案件材料。
十一、接受統計監督檢查
在《統計法》第三十六條和《實施條例》第三十七條中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履行監督檢查職責時,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如實反映情況,提供相關證明和資料,不得拒絕、阻礙檢查,不得轉移、隱匿、篡改、毀棄原始記錄和憑證、統計臺賬、統計調查表、會計資料及其他相關證明和資料,不得拒絕、阻礙對統計工作的監督檢查和對統計違法行為的查處工作,不得包庇、縱容統計違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