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綜合篇

第一章 中國水資源特征及缺水地區分布

第一節 中國水資源特征

我國水資源主要來自降水,全國年平均降水總量為61889億m3,平均降水深648mm。有45%的降水轉為地表和地下水資源量,其余55%耗于蒸散發。以河川徑流量為代表的地表水資源量為27115億m3,折合徑流深284mm;地下水資源量8288億m3??鄢乇砗偷叵滤貜陀嬎愕?279億m3,水資源總量為28124億m3,與河川徑流量很接近。我國水資源最突出的優點是雨熱同期,各地6月、7月、8月高溫期一般也是全年雨水最多的時期。這就具備了作物生長的良好條件,加上我國人民的勤勞、智慧,才能在僅占世界6%的陸地面積上,撫育了占世界22%的人口。但同時我國水資源量、空間分布、時間分布等還不能滿足人類生活、生產需要,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我們必須加深認識,采取相應的對策。

一、水資源分布特點

我國淡水資源總量與世界各國相比較,僅次于巴西、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和印度尼西亞,居世界第六位,占世界總量的5.8%,水資源總量是豐富的。按國土面積計算,平均每平方公里的產水量為世界陸地平均每平方公里產水量的90%左右,也是比較豐富的。然而由于我國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國,人口約占世界人口的22%;國土面積960萬km2,占世界土地面積的6.4%;耕地面積占世界的7.2%,因此不但人均耕地面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水資源占有量、耕地畝均水資源占有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中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數的26%,耕地畝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數的80%。因此,在研究開發利用我國水資源時,要看到我國水資源總量雖然較豐富,但畝均水資源量,特別是人均水資源量都是相當貧乏的這一基本現實。

南水北調工程前期規劃論證階段我國與世界主要國家水資源情況比較見表1-1-1。該表所載資料年代較早,各項數據有些變動,特別是人口已有較大增長,中國人均水資源量在世界各國的排名已由20世紀80年代的第88位退后到1995年的第110位。

表1-1-1 我國年徑流總量、人均、畝均水資源量與國外比較表

二、水資源的空間分布特點——南方水多,北方水少

我國河川徑流主要來自降水,因受海陸位置、氣候條件、地形條件等因素的影響,我國水資源的地區分布很不均勻,總的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呈現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基本狀態。

影響我國大部分地區降水的是來自西太平洋的東南季風和印度洋、孟加拉灣的西南季風,雨季隨這兩個季風的進退而變化。我國年降水量超過2000mm的有東南沿海山丘區、臺灣地區、海南東部山區、西南部分地區,平原地區略少,為1600~1800mm。長江中下游地區大部分超過1000mm,山丘區可達1400~1800mm?;春恿饔驗?00~1000mm,山丘區可達1000mm以上。華北平原為500~600mm,太行山、燕山山脈迎風坡可達700mm。東北平原為500~600mm,長白山區可達500~1000mm,東北西部降水更少,僅300~400mm。大西北沙漠區年降水量不足25mm,河西走廊可達400~500mm,阿爾泰山、天山等山地可達600~800mm,新疆南部和藏北地區一般只有100~200mm。藏東南和喜馬拉雅山迎風坡降雨十分豐富,年降水量可達5000mm以上。

氣候的干濕程度與水平衡諸要素關系十分密切,綜合分帶顯示其形態與降雨分布相似。

降水量的地區分布不均影響我國水資源分布不均,且與人口、耕地的分布不相適應。南水北調工程前期規劃論證階段我國水資源分區各流域片的水資源量及其人均、畝均占有量的情況見表1-1-2。

南方四片水資源總量占全國的81%,而土地面積和耕地面積均為全國的36%左右;人口占全國的54.4%,人均占有水量4180m3,約為全國均值2730m3的1.53倍;畝均占有水量4130m3,為全國均值1870m3的2.2倍。其中西南諸河片因水多、人少、耕地少,人均和畝均水量達全國均值的14倍和12倍。北方五片水資源總量只占全國的14.4%,而國土面積、耕地面積和人口分別占全國的28.2%、58.2%和43.5%,其中海灤河、黃河、淮河三片,水資源總量僅2125.7億m3,只占全國的7.5%,而國土面積占全國的15.1%。且這三片多大平原,人口、耕地密集,人口占全國的33.7%、耕地占全國的38.5%,人均占有水量637m3,畝均占有水量360m3,遠低于全國均值。其中海灤河流域片人均水量只有430m3,畝均水量只有251m3,分別為全國均值的15.8%和13.4%。

表1-1-2 各流域片人均水資源量與畝均水資源量表

此表來源于 《中國水資源評價》(水利電力部水文局組織編寫,1987年由水利電力出版社出版)。

水資源在地區分布上的不均衡,是我國水資源開發利用中必須加以解決的重要困難問題,南水北調的構想緣于此,其可行性也在于此。

三、水資源時間分布特點

我國位于世界著名的東亞季風區,降水和徑流的年內分配很不均勻,年際變化大,少水年和多水年持續出現。

降水的年際變化,隨著季風出現的次數、季風的強弱及其挾帶的水汽量在各年有所不同,年際間的降水量變化大,導致年徑流量變化大,而且時常出現連續幾年多水段和連續幾年的少水段。各地最大年降水量和最小年降水量的比值不相同,西北地區 (除新疆西北山地外)一般均超過8,華北地區為4~6,東北地區為3~4,南方地區為2~3,西南地區小于2。降水的年際間的巨大變化造成某些地區有些年甚至連續幾年的洪災或旱災。

河川徑流量的年際變化除取決于降水外,還受地面條件、蒸發量大小、匯流面積大小等影響。降水量大時,往往地表吸收少,蒸發量也少,形成徑流量所占比重就大;相反降水少,地表吸收多,蒸發量也大,形成徑流量所占比重就小,結果使徑流變化幅度比降水變化幅度更大。長江以南各河的最大年徑流量與最小年徑流量的比值 (年徑流量極值比)一般小于5,而北方河流可高達10以上。金沙江為1.8,潮白河為19.3。

各年徑流量的大小還與當年洪水大小有關,大洪水年的徑流量大,反之則小。如海河在1963年8月出現特大洪水,當年河川徑流量達533億 m3,為多年平均徑流量的2.3倍;而1972年海河幾乎沒有發生洪水,當年河川徑流量僅有99億m3,不足多年平均徑流量的一半。

很多河流出現連續多年的少水段和連續多年的多水段。寧夏境內河流出現了1969—1976年連續的少水段,比多年平均徑流量少20%。松花江出現1898—1908年連續11年和1916—1928年連續13年的少水段,其中1916—1928年比正常值少41%,而1922—1932年連續多水段,平均年徑流量比正常值多41%。其他如長江、黃河、永定河等均出現過類似情況。

對我國絕大部分河流來說,徑流的年內分配主要取決于降水的季節分配。冬季我國大部分地區少雨雪,各河流均為枯水季。我國北方冬季徑流量占全年的比重,大部分地區為4%~6%,南方地區一般為6%~8%;長江和南嶺之間及藏南、滇西也不過占到10%。春季隨著氣溫回升,徑流量也開始增加,北方河流春季徑流所占比例一般為6%~8%,新疆西北因春季雨水多,加上冰雪消融可達20%以上,南方地區有些河流開始進入汛期。多數地區在夏季汛期4個月的徑流量占全年的60%~70%,長江以南、云貴高原以東的大部分河流,一般在4—7月最大4個月徑流所占比重為全年的60%左右。我國北方河流,汛期徑流更為集中,黃淮海平原和遼寧沿海,最大4個月徑流占全年徑流的80%以上,其中海河平原高達90%,出現時間一般為6—9月。我國大部分地區秋季徑流占全年的20%~30%,秦嶺、大巴山地區、西南地區可達35%~45%,東部河流為40%~50%,東南諸河一般情況下僅占15%~20%。

降水和徑流的年內、年際分配不均,是造成水旱災害的主要原因。

四、水資源水質總體情況

我國河流的天然水質是相當好的,有明顯的地帶性規律,主要受補給來源、環境條件和人類活動影響。總的趨勢為:從東南沿海濕潤地區到西北內陸干旱地區,河流水體的礦化度逐漸增加,大多數河流為50~1000mg/L。

由于人口不斷增長和工業迅速發展,污水排放量不斷增加,水體污染日趨嚴重。據統計,我國廢水排放量已達30億t,其中有80%未作處理直接排入江河,造成全國1/3以上的河段受到污染,90%以上城市水域污染嚴重,近50%的重點城鎮水源地不符合飲水標準;全國被監測的1200多條河流中,已有850多條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春?、太湖的污染已引起全國的關注,長江的岸邊污染也相當嚴重,已威脅到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例如淮河1993年全流域污水排放總量為24.48億m3,平、枯水期污徑比平均值為1∶10,是臨界值 (1∶20)的2倍,沙潁河一般干旱年份枯水期污徑比高達1∶1.72。嚴重的水質污染和頻繁的水污染事故破壞了水源,時常造成一些企業停產,產品質量下降;引污水灌溉導致土壤被污染,農作物早熟、減產;局部地區疑難病癥發病率明顯增高。水污染激化了邊界糾紛,加劇了水資源短缺矛盾,嚴重制約了流域社會經濟發展。

南水北調工程前期規劃論證階段,有關部門對我國主要江河水質監測和評價情況見表113。從表113可以看出,各大江河中,水量豐沛的長江、珠江水系,由于稀釋能力強,Ⅰ類、Ⅱ類水質河段所占的比例大于25%;內陸水系由于經濟發展程度低、污染小,Ⅰ類、Ⅱ類水質的河段近2/3;而總體上看,全國Ⅳ類、Ⅴ類水質的河段約占1/2。治理水環境、防治水質惡化是我國水源開發利用和保護所面臨的一項極為緊迫而艱巨的任務。

表1-1-3 我國主要江河水質評價情況 (1993年)

五、節水和保護水資源的必要性

水既是自然資源,更是生命之源和環境要素,關系國計民生。我國已被聯合國列為世界貧水國家之一,且水資源的地區分布和年際、年內分布不均衡,水體污染日趨嚴重。為了社會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必須十分珍惜水資源,既要合理開發利用,又要做好節約和保護工作。要繼續加強水利設施建設,為解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現實與社會生產力布局不相適應的矛盾,需要興建南水北調工程,充分發揮有限資源的作用。節水和保護水資源是我國長期的基本國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海市| 崇仁县| 灯塔市| 安徽省| 太和县| 新丰县| 甘德县| 诏安县| 湘潭县| 色达县| 类乌齐县| 晋州市| 澳门| 噶尔县| 额尔古纳市| 甘孜县| 新巴尔虎左旗| 句容市| 娄烦县| 涞源县| 富源县| 临朐县| 鲜城| 靖西县| 泰兴市| 银川市| 登封市| 盐山县| 玉溪市| 天台县| 鄂州市| 红桥区| 武平县| 米脂县| 江城| 南丰县| 上林县| 酉阳| 齐河县| 晋宁县|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