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利工程造價與招投標
- 張夢宇 曾偉敏 呂桂軍主編
- 1823字
- 2021-10-22 17:55:25
三、水利水電工程造價管理的發展
我國唐宋年間的著作中已有關于定額的明確記載,如“皆量出以為入,定額以給資”“諸路上供、歲有定額”等,這說明我國古代就已有利用定額進行資金控制的先例。美國工程師泰羅(1856—1915)在企業管理過程中,制定了工時定額,采用有差別的計件工資制,被稱為“科學管理之父”。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工程造價這一學科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
(一)概預算管理制度建立時期(1949—1957年)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國民經濟尚處于恢復時期,還沒有工程概預算制度,工程建設采用的是實報實銷的辦法。在1951—1957年,國家主要著手建立社會主義性質的概預算制度,當時主要是借鑒前蘇聯的經驗,先后確定了概預算在建設中的作用,規定在不同設計階段必須編制概算或預算;確定了概預算編制的原則、內容、方法,概預算的編制、審批、審定修正辦法;確定了概預算的編制根據。1951—1952年政務院財經委員會相繼頒發了《基本建設工作程序暫行辦法》和《基本建設工作暫行辦法》。
(二)概預算管理制度削弱時期(1958—1976年)
1958年“大躍進”期間,由于受極左思想的干擾,只講政治,不講經濟,造成“設計無概算,施工無預算,竣工無決算”的投資失控局面。施工企業的計劃利潤被廢除,建設單位和承包單位不分,工程決算后,多退少補,實報實銷。1966—1976年,概預算制度被完全否定,概預算在工程建設中根本不起作用,專業人員改行,大量資料流失。
(三)概預算管理制度恢復重建時期(1977—1991年)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經濟體制的改革,投資制度也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國家重新整頓,建立健全概預算制度,重申設計要有概算,施工要有預算,竣工要有決算的“三算”對比原則。1978年國家建委、國家計委、財政部共同制定和頒發了《關于加強基本建設概、預、決算管理工作的幾項規定》。1982年國家計委頒發了《關于加強基本建設經濟定額、標準、規范等基礎工作的通知》,1983年國家計委和中國人民建設銀行總行聯合頒發了《關于改進工程建設概預算工作的若干規定》等文件,到1983年,全國制定和修訂工程建設概預算定額已達142種。1986—1988年水利電力部先后重新頒發了《水利水電工程預算定額》《水利水電工程設備安裝工程預算定額》《水利水電工程設備安裝工程概算定額》《水利水電工程概算定額》及配套文件。
(四)工程造價管理制度改革與發展時期(1992年以來)
20世紀90年代以來,工程造價制度正在進一步發展和完善,逐步實現從靜態投資管理向動態投資管理的轉變,從自營建設向招標方式轉變,從微觀控制向宏觀控制轉變。適合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概(估)算辦法、費用標準和工程定額相繼頒發。隨著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管理與國際接軌,工程造價由單純的定額法,向實物量法預測工程造價發展。工程造價由業主委托社會上的專門機構,如設計咨詢公司、造價師事務所等進行預測,新興的工程造價管理制度正在逐步形成。
2000年以來,為了適應當前水利水電工程建設飛速發展的要求,適應當前社會生產力水平,經過十幾年來工程造價經驗總結,2002年經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批準,水利部頒發了新的《水利工程設計概(估)算編制規定》《水利建筑工程預算定額》《水利建筑工程概算定額》《水利施工機械臺時費定額》《水利水電設備安裝工程預算定額》《水利水電設備安裝工程概算定額》,分別以水總〔2002〕116號文、水建管〔1999〕523號文頒發。
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水利工程基本建設投資管理的需要,提高概(估)算編制質量,合理確定工程投資,根據《建筑安裝工程費用項目組成》(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財政部建標〔2013〕44號)等國家相關政策文件,結合近幾年水利工程自身行業特點,在水利部水總〔2002〕116號文頒布的《水利工程設計概(估)算編制規定》的基礎上,修訂形成了《水利工程設計概(估)算編制規定》(水總〔2014〕42號)。
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需要,更好地與國際通用工程計價辦法接軌,合理確定水力發電投資,控制水電工程造價,2000年12月國家電力公司組織制定了《水電工程“實物法”概算編制導則》(試行)〔2000〕800號,該導則作為我國水電工程項目一種新的工程計價辦法,要求各建設、設計咨詢和施工單位積極推廣應用。由水利部、國家電力公司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聯合頒發的《水利水電施工合同和招投標文件示范文本》(GF—2000—0208),于2000年2月頒發實行,被水利水電施工企業稱之為“中國水利水電施工的FIDIC”。這些文件及定額的頒發,將使我國水利水電建設的投資管理更加規范化、制度化。使水利水電建設的投資市場管理健康有序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