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利工程造價與招投標
- 張夢宇 曾偉敏 呂桂軍主編
- 5616字
- 2021-10-22 17:55:26
第一章 概述
第一節 基本建設
一、基本建設的概念
基本建設是形成固定資產的生產活動。固定資產是指在其有效使用期內重復使用而不改變其實物形態的主要勞動資料,它是人們生產和生活的必要物質條件。固定資產根據它在生產和使用過程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的社會屬性,可分為生產性固定資產和非生產性固定資產兩大類。前者是指在生產過程中發揮作用的勞動資料,如工廠、礦山、油田、電站、鐵路、水庫、海港、碼頭、路橋工程等。后者是指在較長時間內直接為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服務的物質資料,如住宅、學校、醫院、體育活動中心和其他生活福利設施等。
人類要生存和發展,就必須進行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前者是指在原來的規模上重復進行;后者是指擴大原來的規模,使生產能力有所提高。從理論上講,這種生產活動包括固定資產的新建、擴建、改建、遷建、恢復建等多種形式。每一種形式又包含了固定資產形成過程中的建筑、安裝、設備購置以及與此相聯系的其他生產和管理活動等工作內容。
新建是指從無到有、平地而起的新開始建設項目。有的建設項目原有規模較小,擴大規模后,其新增加的固定資產的價值超過原有固定資產價值的3倍,也屬于新建項目。
擴建是指原有企業和事業單位,為擴大原有產品生產能力和效益,增加新產品的生產能力而新建的一些主要車間和其他固定資產等。
改建是指原有企業或事業單位,為提高生產效率,改進產品質量,降能節耗,改變產品結構等而對固定資產的工藝流程進行整體性的技術改造。
遷建是指由于環境因素、使用因素等導致固定資產的地點變化的重新建設。
恢復建是指原有的固定資產由于遭受自然力或戰爭破壞而按原來規模、面貌重新建起來的項目。
固定資產的此類生產活動屬于基本建設。雖然固定資產的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有不同的含義和形式,但在現實經濟生活中它們是相互交錯、緊密聯系的統一體。
由此可見,基本建設不僅包括固定資產的外延擴大再生產,也包含了固定資產的內涵擴大再生產。不僅新建、擴建、恢復建屬于基本建設,恢復修理、更新改造也屬于基本建設,這是理論上關于基本建設的科學概念。
二、基本建設項目分類
基本建設項目是指按照一個總體設計進行施工,經濟上實行統一核算,行政上實行統一管理的基本建設單位。基本建設是由一個個基本建設項目組成的,基本建設項目根據不同的分類方式有諸多類型。
1.按建設項目性質分類
建設項目按性質可分為新建、擴建、改建、恢復建和遷建。
2.按投資額構成分類
按照投資額構成的不同內容,基本建設項目可分為建筑安裝工程投資、設備工(器)具投資和其他基本建設投資。
3.按建設用途分類
按基本建設工程的不同用途,基本建設項目可分為生產性建設項目和非生產性建設項目。生產性建設項目如工業建設、水利建設、運輸建設等;非生產性建設項目如住宅建設、衛生建設、公用事業建設等。
4.按建設規模分類
按建設總規模和總投資的大小,基本建設項目可分為大型、中型及小型建設項目。
5.按建設階段分類
根據建設項目所處的不同建設階段,基本建設項目可分為預備項目(探討項目)、籌建項目(前期工作項目)、施工項目、建成投產項目及收尾項目等。
三、基本建設的工作內容
基本建設包括的工作內容如下:
(1)建筑安裝工程。建筑安裝工程是基本建設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筑行業通過建筑安裝活動生產出建筑產品,形成固定資產。建筑安裝工程包括建筑工程和安裝工程。建筑工程包括各種建筑物、房屋、設備基礎等的建造工作。安裝工程包括生產、動力、起重、運輸、輸配電等需要安裝的各種機電設備和金屬結構設備的安裝、試車等工作。
(2)設備工(器)具購置。設備工(器)具購置是指建設單位因建設項目的需要進行采購或自制達到固定資產標準的機電設備、金屬結構設備、工具、器具等的購置工作。
(3)其他基本建設工作。凡不屬于以上兩項的基本建設工作,如勘測、設計、科學試驗、淹沒及遷移賠償、水庫清理、施工隊伍轉移及生產準備等項工作。
四、基本建設程序
工程項目建設的各階段、各環節、各項工作之間存在著一定的不可違反的先后順序。基本建設程序是指基本建設項目從決策、設計、施工到竣工驗收整個工作進行過程中各階段及其工作所必須遵循的先后次序與步驟。它所反映的是在基本建設過程中各有關部門之間一環扣一環的緊密聯系和工作中相互協調、相互配合的工作關系。基本建設是一項十分復雜的工作,它涉及面廣,需要內外各有關部門協作配合的環節多。要完成一項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工作,有些是前后銜接的,有些是左右配合的,更有些是相互交叉的。因而這些工作必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先后次序依次進行,才能確保基本建設工作的順利進行。否則,違反了基本建設程序將會造成無法挽回的經濟損失。例如,不做可行性研究,就輕率決策定案;沒有搞清水文、地質情況就倉促開工;邊勘察、邊設計、邊施工等,不僅浪費了投資,也降低了質量,更嚴重的是,建設項目遲遲不能發揮效益,即“工期馬拉松,投資無底洞,質量無保證”。因此,基本建設程序是遵循客觀規律、經濟規律以獲得最大效益的科學方法,必須嚴格地按基本建設程序辦事。
根據我國基本建設實踐,水利水電工程的基本建設程序為:根據資源條件和國民經濟長遠發展規劃,進行流域或河段規劃,提出項目建議書;進行可行性研究和項目評估,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可行性研究報告批準后,進行初步設計;初步設計經過審批,項目列入國家基本建設年度計劃;進行施工準備和設備訂貨;開工報告批準后正式施工;建成后進行驗收投產;生產運行一定時間后,對建設項目進行后評價。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建設程序如圖1-1所示。

圖1-1 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建設程序簡圖
水利水電工程基本建設程序的具體工作內容如下。
1.流域規劃
流域規劃就是根據該流域的水資源條件和國家長遠計劃,對該地區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發展的要求,提出該流域水資源的梯級開發和綜合利用的最優方案。對該流域的自然地理、經濟狀況等進行全面、系統的調查研究,初步確定流域內可能的建設位置,分析各個壩址的建設條件,擬定梯級布置方案、工程規模、工程效益等,進行多方案分析比較,選定合理梯級開發方案,并推薦近期開發的工程項目。
2.項目建議書
項目建議書是在流域規劃的基礎上,由主管部門提出建設項目的輪廓設想,從宏觀上衡量分析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分析建設條件是否具備,是否值得投入資金和人力,進行可行性研究工作。
項目建議書編制一般由政府委托有相應資質的設計單位承擔,并按國家現行規定權限向主管部門申報審批。項目建議書被批準后,由政府向社會公布,若有投資建設意向,則組建項目法人籌備機構,進行可行性研究工作。
3.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是項目能否成立的基礎,這個階段的成果是可行性研究報告。它是運用現代技術科學、經濟科學和管理工程學等,對項目進行技術經濟分析的綜合性工作。其任務是研究興建某個建設項目在技術上是否可行,經濟效益是否顯著,財務上是否能夠贏利;建設中要動用多少人力、物力和資金;建設工期多長,如何籌集建設資金等重大問題。因此可行性研究是進行建設項目決策的主要依據。
水利水電工程項目的可行性研究是在流域(河段)規劃的基礎上,組織各方面的專家、學者對擬建項目的建設條件進行全方位多方面的綜合論證比較。例如三峽工程就涉及許多部門和專業,甚至整個流域的生態環境、文物古跡、軍事等學科。
可行性研究報告由項目主管部門委托工程咨詢單位或組織專家進行評估,并綜合行業歸口部門、投資機構、項目法人等方面的意見進行審批。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批準后,應正式成立項目法人,并按項目法人責任制實行項目管理。
美國在20世紀30年代開發田納西西比河時,就提出要加強可行性研究的內容,為項目的正確決策起到了良好作用。通常國外所指的可行性研究,大致包括機會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三個階段。
機會研究主要是鑒別投資機會,對擬建項目的投資方向提出建議,并確定是否有必要作進一步研究,其深度較淺。
初步可行性研究是對項目的進一步研究,以便有較可靠的依據,以確定擬建項目是否有必要興建,是否要進行專題補充研究。
可行性研究也稱為最終可行性研究,通過進一步調查研究,對擬建項目的投資額、工程效益、環境評價、移民拆遷等提出分析和建議,為投資或項目興建決策提供可靠的技術經濟依據。
4.初步設計
可行性研究報告批準后,項目法人應擇優選擇有相應資質的設計單位承擔工程的勘測設計工作。
初步設計是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礎上進行,其主要任務是確定工程規模;確定工程總體布置、主要建筑物的結構型式及布置;確定電站或泵站的機組機型、裝機容量和布置;選定對外交通方案、施工導流方式、施工總進度和施工總布置、主要建筑物施工方法及主要施工設備、資源需用量及其來源;確定水庫淹沒、工程占地的范圍,提出水庫淹沒處理、移民安置規劃和投資概算;提出環境保護措施設計;編制初步設計概算;復核經濟評價等。初步設計由項目法人組織審查后,按國家現行規定權限向上級主管部門申報審批。
5.施工準備階段
項目在主體工程開工之前,必須完成各項施工準備工作,其主要內容如下:
(1)施工現場的征地、拆遷,施工用水、電、通信、道路的建設和場地平整等工程。
(2)必需的生產、生活臨時建筑工程。
(3)組織招標設計、咨詢、設備和物資采購等服務。
(4)組織建設監理和主體工程招標投標,并擇優選擇建設監理單位和施工承包商。
(5)進行技術設計,編制修正總概算和施工詳圖設計,編制設計預算。
施工準備工作開始前,項目法人或其代理機構,須依照有關規定,向行政主管部門辦理報建手續,須同時交驗工程建設項目的有關批準文件。工程項目進行項目報建后,方可組織施工準備工作。
6.建設實施階段
建設實施階段是指主體工程的建設實施,項目法人按照批準的建設文件,組織工程建設,保證項目建設目標的實現。
項目法人或其代理機構,必須按審批權限,向主管部門提出主體工程開工申請報告,經批準后主體工程方可正式開工。主體工程開工須具備以下條件:
(1)前期工程各階段文件已按規定批準,施工詳圖設計可以滿足初期主體工程施工需要。
(2)建設項目已列入國家或地方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投資年度計劃,年度建設資金已落實。
(3)主體工程招標已經決標,工程承包合同已經簽訂,并得到主管部門同意。
(4)現場施工準備和征地移民等建設外部條件能夠滿足主體工程開工需要。
(5)建設管理模式已經確定,投資主體與項目主體的管理關系已經理順。
(6)項目建設所需全部投資來源已經明確,且投資結構合理。
(7)項目產品的銷售,已有用戶承諾,并確定了定價原則。
7.生產準備階段
生產準備是項目投產前所要進行的一項重要工作,是建設階段轉入生產經營的必要條件。項目法人應按照建管結合和項目法人責任制的要求,適時做好有關生產準備工作,其主要內容如下:
(1)生產組織準備。建立生產經營的管理機構及其相應管理制度。
(2)招收和培訓人員。按照生產運營的要求,配備生產管理人員,并通過多種形式的培訓,提高人員素質,使之能滿足運營要求。
(3)生產技術準備。主要包括技術資料的匯總、運行技術方案的制定、崗位操作規程制定和新技術準備。
(4)生產物資準備。主要是落實投產運營所需要的原材料、協作產品、工(器)具、備品備件和其他協作配合條件的準備。
(5)正常的生活福利設施準備。
(6)及時具體落實產品銷售合同協議的簽訂,提高生產經營效益,為償還債務和資產的保值增值創造條件。
8.竣工驗收
竣工驗收是工程完成建設目標的標志,是全面考核基本建設成果、檢驗設計和工程質量的重要步驟。竣工驗收合格的項目即從基本建設轉入生產或使用。
當建設項目的建設內容全部完成,并經過單位工程驗收,符合設計要求并按水利基本建設項目檔案管理的有關規定,完成了檔案資料的整理工作;在完成竣工報告、竣工決算等必需文件的編制后,項目法人按照有關規定向驗收主管部門提出申請,根據《水利水電工程驗收規程》組織驗收。
竣工決算編制完成后,須由審計機關組織竣工審計,其審計報告作為竣工驗收的基本資料。
對工程規模較大、技術較復雜的建設項目可先進行初步驗收。不合格的工程不予驗收;有遺留問題必須有具體處理意見,且有限期處理的明確要求并落實責任人。
9.后評價
建設項目竣工投產后,一般經過1~2年生產運營后要進行一次系統的項目后評價。主要內容如下:
(1)影響評價。項目投產后對各方面的影響所進行的評價。
(2)經濟效益評價。對項目投資、國民經濟效益、財務效益、技術進步和規模效益、可行性研究深度等方面進行的評價。
(3)過程評價。對項目立項、設計、施工、建設管理、竣工投產、生產運營等全過程進行的評價。
項目后評價工作一般按三個層次組織實施,即項目法人的自我評價、項目行業的評價、計劃部門(或主要投資方)的評價。
建設項目后評價工作必須遵循客觀、公正、科學的原則,做到分析合理、評價公正。
以上所述基本建設程序的九項內容,是我國對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程序的基本要求,也基本反映了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工作的全過程。
五、基本建設投資控制
在基本建設領域內,以貨幣形式表示的投入就是基本建設投資,其產出品就是構成固定資產的建筑產品。基本建設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因此要有計劃地進行安排。對于一個具體基本建設項目有總投資額和分年度投資額。正確地估計建設項目投資和擬定投資計劃不僅能確保項目本身順利建成,而且對整個國家和部門的基本建設投資規模的有效控制都具有重要意義;正確估算項目的投資不僅為項目建設過程中的費用控制提供了依據,而且可避免因計劃資金缺口而停工待料、拖延工期,并又可防止敞口花錢等浪費現象,從而保證項目建設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預測估算建設項目的投資是本書研究的中心問題,估算和控制項目投資隨項目的規劃深度不同分階段進行。可行性研究要編制投資估算,為國家選定近期開發項目和進一步進行初步設計提供決策依據。初步設計和技術設計分別編制總概算和修正總概算,它是確定和控制投資、編制基本建設計劃、編制工程招標標底和執行概算、實行項目投資包干、考核工程造價和工程經濟合理性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