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思勰
長在田間的農學家
科學家簡介
賈思勰(出生、死亡年月不詳),青州益都(今山東壽光)人,北魏時期杰出的農學家。他經過多年的研究和考察寫下著名的《齊民要術》,書中詳盡地介紹了當時農民耕作、糧食分布以及果蔬、釀造和國外的物產等,對中國的農業生產有著深遠的影響。《齊民要術》不但是中國最早和最完整的農業百科全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關于農業的書籍之一。
科學家故事
在古代沒有現代化的育種技術,也沒有化肥等肥料,所以農作物的產量極為低下,一遇到洪災、大旱之年,人們就會流離失所,餓殍遍野。歷代政權都知道農業發展對國富民強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大力推廣農業生產。
北魏年間,青州的賈思勰出生在一個富足的家庭。他家里世代務農,有很多田地,也養了很多雞鴨鵝等家禽和牛羊等牲畜。富足的農戶也知道知識的重要性,所以賈思勰家里有很多書,這當中以實用性的農書居多,所以賈思勰平時空閑時間都會看農書,他對農田的管理也有自己親身的體驗。成年后,好學上進的他走上了仕途,曾任高陽郡太守等官職。為官期間他去過河南、河北、山東等地,每到一處他都下鄉去考察,看看當地人的農業生產和農作物種植的情況。當時的農業生產極少有專門的人來指導,只能根據經驗來種植生產,農作物的種植也受到局限,不能擴大生產形成產業鏈。年輕時讀過很多書的賈思勰決定寫一本關于農作物的書,想讓廣大的農民能夠安居樂業,生活富足。
中年后的賈思勰辭官回到家鄉,他親自種植農作物,還養了一群羊。他整天研究農業讓他媳婦犯了愁,放著好好的官不做,非要整天泡在地里干農活。賈思勰想要仔細研究農業,可不是簡單地聽取老農的經驗,他從實際出發,自己動手種了試驗田。他把試驗田分成三份。他媳婦不懂為什么要分開來種,他說種地不是簡單地不耽誤農時就行的,還要學會選種、播種、施肥、間苗、除雜草等,這些都關系到農作物的產量。為了摸清怎樣種植才能提高產量,他做了詳細的記錄,單單為了觀察黃豆,他在試驗田里種植了四五年。有一次,傍晚天降大雨,在田間觀察豆苗長勢的賈思勰趕緊往家里跑,結果不小心掉到地頭的溝里,就這樣瘸著腿一拐一拐渾身濕淋淋地走到了家。
除了種試驗田,為了弄清養殖業他還特意買了二百只羊,每天割草來喂羊。他辛辛苦苦割草放羊,就這樣過了幾個月,他發現羊竟然死了不少。第二年,他又買了二百只羊。這一年他種了很多大豆,心想到了冬天羊群就不會像去年似的因為飼料不夠吃而有的餓死有的瘦弱病死。他發現畜牧也是技術活,羊群有吃有喝卻還是死亡率很高,這讓他犯了愁。這時他聽鄰居說在二十里外有個老農經驗豐富,養了多年的牛羊。他趕緊跑去請教,后來老農告訴他:“羊兒、牛兒不會說話,但是它們走路的姿勢和叫聲都能看出健康狀況。吃東西也講究時間和搭配……”
經過長期的親身試驗,賈思勰終于寫出了《齊民要術》。《齊民要術》全書一共11萬多字,內容不但涉及農業、林業、牧業、漁業等,還涉及諸如糧食釀酒、咸菜制作、農副產品的制作和加工出售等,以及很多農作物的儲存和價值轉換。這本農業的百科全書,賈思勰參考了100多種古代的農書和民間的資料及代代相傳的經驗,歷經29年才著述整理完畢。《齊民要術》不但是我國著名的農業百科全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農業科學巨典。時至今日,這本書對農業生產仍然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后人也稱賈思勰為“農圣”。
成長箴言
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之所以能夠對我國農業的發展起到這么大的促進作用,跟他注重實踐的精神是分不開的。我們平時讀書和學習,也要做到學以致用,把書本中的知識靈活地運用到生活中去,這樣才能把書讀活,才能真正體現知識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