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文化大省

經濟上并不顯山露水的陜西,卻是名副其實的文化大省,陜西的這三幅面孔映照在文學藝術上,就是為讀者所熟知的路遙、陳忠實、賈平凹這三位獲得茅盾文學獎的作家。他們三個就分別來自榆林(陜北)、西安(關中)和商洛(陜南)。

很多人對陜西的認識,或許是《平凡的世界》里“連綿的黃土高原”“枯黑的草木”“鋪天蓋地的大風”和“枯黃的背景色”,或許是《白鹿原》上令人直掉口水的一碗油潑辣子面,或許是《廢都》里那座頹唐迷離的西京城……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雖然他們三人同屬現實主義流派,但在他們的作品中仍然能清晰地辨識出各自的文化底色。從商洛山地走出來的賈平凹,是三人中陰柔色調較濃的一位。來自陜北黃土高原的路遙,來自關中白鹿原一帶的陳忠實,則更有沉郁頓挫、憂郁蒼涼的西北風情。

他們三人的共同特點就是為文學獻身,但走法不一樣:路遙用力過猛,英年早逝,用生命和靈魂向繆斯女神致敬;賈平凹才情橫溢,算是文壇獨行俠;而陳忠實則是在一個短跑沖刺的時代規規矩矩地跑馬拉松,一部《白鹿原》寫了二十年,最后也算是修成正果。三個人都很了不起。

我在做記者年間,專程到西安采訪過陳忠實。當時他暴得大名不久,一群陜西人圍著他,把他捧上天。我見到他時,他已經從一個苦作家、熬了二十年的鄉村教師,一躍成為了廳級干部,但還是保持著樸實的特點。他臉上如同刀刻的紋路跟張藝謀很像,像黃土高原的溝壑一樣,是最適合搞木雕的對象。

采訪中我曾經問他:“當初在整個中國的兩支文化軍隊,一個就是陜軍,一個是湘軍。它們之前不分伯仲,但是很遺憾,在市場經濟的大潮沖擊下面,現在湘軍已經蕩然無存,唯獨陜軍還能撐得起這個旗幟。這是不是因為這邊比較偏僻,市場經濟的沖擊波還到不了這個地方?還是你們這邊本身就具有強大的抵抗能力?”

其實,陜軍能扛得住的原因,除了地處偏遠、秦人樸拙以外,還和文學的地位之高有關。在陜西,只要你在文學上有所建樹,就會獲得人們的尊崇,享受很大的特權。這種對文人的器重和對文化的優待,是有歷史傳統的。

然而,市場經濟的滔天巨浪,最終還是摧毀了人文傳統的堤壩。姑娘們追求的明星從才子變成了款爺。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賈平凹選擇用意淫的方式跟社會開個玩笑,所謂的《廢都》其實是一聲天鵝之死的悲鳴;而陳忠實選擇了堅守,一部《白鹿原》也成了文化陜軍最后的絕響。

其實,不止文學,陜西在書法、美術、攝影、影視等方面的人才也有相當積累和成績,但同樣受到了市場經濟的沖擊。

幾年前我去陜西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關中平原埋著皇帝的黃土之上,一夜間豎起了數以百計的廣告牌,上面不是商品,而是一個個大頭像。我很好奇,其他地方賣產品、賣醬油、賣醋、賣酒,這個地方怎么開始“賣人”了?一問全是書法協會的副主席、秘書長之流。

后來才知道,原來當年陜西省書法協會換屆,史無前例地選出了六十二人的主席團。三秦大地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這本來是好事;但一大幫煤老板、礦老板的涌現,裹挾著文化走向商品化、市場化,這就不免出現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現象。

老板們粗則粗矣,但還喜歡附庸風雅,他們一欣賞水平有限,二也分不清名人字畫還是字畫名人,只要你在書協混個名堂,這些土豪們就紛紛買賬,作品價值翻倍不說,還不愁銷路。

苦熬多時的陜西文化人,突然發現書協的名頭可以換錢,一下子吃相未免有些難看,最終搞成了一場鬧劇。這種文化與金錢的碰撞,在陜西尤為明顯。

主站蜘蛛池模板: 突泉县| 营口市| 普安县| 临清市| 赤水市| 夏河县| 太谷县| 宁化县| 营山县| 丰宁| 尖扎县| 阿拉尔市| 临泽县| 昌图县| 万载县| 海盐县| 馆陶县| 凉山| 福州市| 天津市| 武清区| 邵阳市| 望奎县| 游戏| 东方市| 徐汇区| 噶尔县| 孙吴县| 称多县| 吉林省| 绵阳市| 佛学| 奉贤区| 宝坻区| 玉山县| 石渠县| 林西县| 安阳县| 榆林市| 房山区| 满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