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略地
- 明末:中州崛起
- 大幾大
- 2375字
- 2022-01-18 07:00:00
三人在中軍帳,沉默了會,李巖擺了擺手:“行了行了,別吵了!老戴,你說個實話,你到底想做什么?”
戴縱思索片刻,這才答道:“主公,我就想跟著你。跟著你,干什么都行!”
李巖對此有些不解,難道戴縱還是只想做個近臣不成?或者是戴縱對現在的組織體系不適應,所以沒辦法融入新制度里頭?
但是戴縱發話了,李巖也不能不尊重戴縱的意思,他說道:“那這樣吧,我現在要建設一個‘人事部’,負責的就是各級軍官的考核、升遷。這需要咱們老兄弟坐鎮,原本我還真找不到老兄弟來做這個,若是老戴你愿意的話,那就先來干這個。你看如何?”
戴縱詢問了李巖一番,這和朝廷里的吏部考功司差不多,立刻滿口答應:“我愿意干這個!”
楊志都氣樂了,他忍不住嘲笑了戴縱這想管人都到了迷糊的地步。可戴縱聽完之后完全不在乎的模樣,“我就是想管當官的!”對這魔障般的態度,楊志也也只能任由戴縱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暫時理順了內部問題,李巖終于把心思放到了作戰上。很快,根據以往的成功經驗,參謀部作戰科拿出了一個計劃,如果劉榮與陸文昭兩人一味的進逼霍丘與鳳臺,那么李巖就與周通的水軍一起出兵,打一次包圍殲滅戰。
可等了5天,沒等到孫傳庭的動靜,李巖決定對外用兵爭取在秋收前拿下商城縣、光山縣南部、麻城縣、黃安縣,爭取將固始縣南部和霍丘縣西部連成一片。
軍官團會議結束后,讓紅娘子留下守家,李巖帶教導旅和第一團、第二團出征,合計戰兵5000,火器普及程度達到55%,
按照總參謀部作戰處魯達的作戰建議:“我們現在選一支精銳部隊,走山路到鳳臺去嚇唬孫傳庭一下,讓他們覺得咱們又準備打壽州。他們死守壽州的時候,我們也好從容西進。”
魯達話音放落,戴縱就起身說道:“我愿意帶隊出兵!”
仔細打量戴縱,只見他臉上頗有些不好意思的表情,也不太敢直視大伙。李巖倒是一顆心放進了肚子里頭,看來戴縱是不再鬧情緒,準備老老實實在第一團當他的團長。李巖對戴縱的想法自然是非常高興,部隊里頭核心成員鬧起別扭來,李巖真的非常不好處理。
“我覺得這不行?時間上來不及。”武嵩說道,“派一支部隊去佯攻鳳臺,派少了沒用,派多走得慢。在山里頭一來一回最少一天,嚇唬一下明軍還得一天。耽誤了這兩天,后面的兄弟再追,只怕是追不上隊伍了。若是想打那幫明軍的話,不如就在撤退的道路上設下埋伏,把明軍引進包圍圈殲滅。按照作戰計劃制作條例,這么打更合算。”
李巖不僅在作戰技術上制定條例,如何制定作戰計劃,也有相應的條例。畢竟這是一支全新的部隊,完全不用指望這支部隊有深厚的戰爭經驗。依靠現有的知識、經驗來制作非常刻板的計劃雖然看著沒效率,卻也是個辦法。至少不會出現什么拍腦袋的事情。
而且武嵩提出的建議中規中矩的,即便談不上有什么精妙之處,也不能稱為是昏招。大伙沒有更好的辦法,也找不出反對意見,就通過了武嵩的建議。
有了方向,后面的事情就開始辦起來。在哪里設伏,如何引誘明軍快速追擊。討論了一番之后,總參謀部決定了作戰方案。
三日后,陸文昭的部隊非常謹慎的到了鳳臺縣縣城外。卻見縣城城門大開,城頭上空無一人。這局面看著非常熟悉,陸文昭帶隊第三次接近鳳臺的時候,鳳臺城就是這么一個模樣。
“派人去看看!”陸文昭命道。
現在這位大明佐擊官再也沒有小覷這個流寇的心思,鳳臺城下的那次敗仗給他留下銘心刻骨的印象。雙方堂堂正正擺開陣仗,官軍被流寇打得如落花流水。明軍大多數都敗給過李自成、張獻忠,孫傳庭部卻是罕見的能夠在戰斗中勝利的明軍。正因為殺過近千流寇,陸文昭也得到了今天的地位。
陸文昭對自己頗有信心,這信心就是建立在對流寇的數次勝績之上的。鳳臺的慘敗,把陸文昭的信心打得粉碎。這些日子以來他反復回想當時的戰斗,思冥想能夠獲勝的辦法。面對看似不設防的縣城,陸文昭很是謹慎。
一小隊明軍向著大開的城門靠了過去,剛到城門前,卻見城墻上猛然站起了十幾個人,一通火槍就打了下來。這準頭實在不怎么樣,十幾個人集結火力,只打傷了一名明軍。剩下的明軍嚇得哇哇叫著從城門口前逃回了陸文昭的隊伍這邊。
陸文昭集中注意力看著城頭,卻見那群流寇彎下腰躲在了城墻垛口背后。回想起上次戰斗中遭到炮擊的事情,他舉起了手,命道:“退!”
兵勇們按照陸文昭的命令,迅速退開了老遠。
一個半時辰后,李巖得到了這個消息。在城頭上的部隊是新組建的偵察部隊,戰士們十分機靈,看陸文昭沒有下令猛攻縣城,他們立刻彎下腰從城頭撤退了。
“不順利啊!”李巖對作戰部的兄弟們說道。
作戰處處長魯達撓了撓頭,總參謀部也考慮過發生這樣局面的可能性。如果部隊與明軍之間的距離超過一定行軍距離的話,再干巴巴的埋伏就不合適了。
魯達建議道:“主公,咱們撤吧。這些偵察部隊的兄弟們腿腳快,明軍跑不過他們的。和大隊拉的太遠,反倒是沒必要。”
此時大隊人馬都已經走了將近兩個時辰了,李巖也覺得這么傻呼呼的干等沒什么意義。原本戰斗計劃中的基本條件之一就是誘敵,如果陸文昭遇到阻擊之后,立刻派遣大隊追過來,那才叫做誘敵。現在這個基本條件并不存在,整個作戰計劃也得調整。
“撤吧!”李巖下了命令。等部隊從各埋伏地點撤到路上,遠遠放在后面的偵查部隊也沒有傳過來明軍追擊的消息。
在部隊開始行進的時候,李巖忍不住扭頭往后看了看。瞅著空無一人的道路,他帶著自私自利者失望時特有的酸味說道:“明軍學聰明了!孫傳庭的兵就是不一樣啊。”
此時已是崇禎十三年,河南繼續大旱,崇禎撤了熊文燦督撫河南軍務的職,并予逮殺;左良玉降三級,帶罪隨軍立功。接著,改派大學士、兵部尚書楊嗣昌督師,總督以下并聽節制,再次展開對流寇的大規模圍剿。
楊嗣昌一到襄陽,就拋出他策劃的“四正”、“六隅”、“十面張網”的戰略。會師十萬,并檄河南、四川、陜西、鄖陽諸撫鎮將領,分扼沖要,主要任務是全力圍剿張、李逆賊。
目前張、李都被明軍圍困在川陜鄂交界,這個時候李巖決定趁著明軍大部心思都在西邊,就茍起來,將領地擴大提高統治度,升級城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