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青呢,可以說是高瞻遠矚,立功最多,這既有天運,也有他自己的原因。
他憑借自己謙和的待人,出人的氣魄,嚴明的軍紀帶著士兵奇襲匈奴的祭天圣地龍城,俘虜700人,為漢王朝立了聲威。
其他幾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兩路大敗,一路無功而返。就連我們之前提到的勇猛的李廣也是運氣不好,遭遇到了匈奴主力軍團,全軍覆沒,自己也是費盡心思才逃回去了。
漢武帝呢,自然賞罰分明,勝利的衛青被封為關內侯,其他幾個都被貶為庶人。
當然,在漢武帝銳意進取的國家政策綱領下,李廣他們還有機會,只是李廣這個人確實運氣不太好。
這不,匈奴對于上次失敗感到非常不滿意,就毅然起兵反抗(其實還是侵略)。此時駐軍的韓安國(當初梁王寵臣,漢景帝重臣)已經死了,邊境那里非常需要一位得力的將領。漢武帝就開始挑選了,他必須要用一些之前被他貶為庶人的人。
衛青總不能隨意調動吧。漢武帝就重新起用李廣。李廣雖然出征沒有成功,但是守城還是可以的。傳說中的李廣射虎也就是這段時間發生的。匈奴呢也不敢進來,李廣飛將軍的稱呼也就這么來了。
這也就是后來所說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不久,漢武帝忍不了了,派衛青再次出征,想要給匈奴人一個大大的教訓。
這次衛青又是不負眾望,斬首千人。
大家可能覺得八百,一千沒多少,但是不要忘了,在此之前漢王朝能贏就不錯了,這種勝利就是開創性成果。這種勝利宣告著漢朝對匈奴的一種劣勢開始進行反轉。
之前漢武帝覺得就自己一個國家對付匈奴可能比較吃力,派張騫出使西域,進行通好各國的工作。(其實張騫是想和大月氏(zhi)一起討伐匈奴)
但是匈奴又不是傻,知道張騫想要干啥,直到張騫一旦完成了任務,就會給自己帶來巨大的威脅。匈奴就把張騫給扣了。
張騫呢就被當做人質扣留了一年。
就在這時,老單于死了沒多久,再加上剛剛被漢朝大敗,防備松懈,張騫也就趁亂逃出去了。
張騫呢逃出去之后也是繼續完成使命,打通了西域,代表漢王朝和眾多國家建立了友好和睦的關系。
從那時起,中國的絲綢,瓷器,茶葉開始銷售國外,絲綢之路開始開通,中國也開始登上世界舞臺。
據說當時羅馬的統治者凱撒為有一件中國絲綢做的長袍而得意良久。
此時大月氏因為找到了安全而舒服的領土,也有一些懈怠的意思,不打算和漢王朝一起圍攻匈奴了。
張騫沒有辦法,既然找不到盟友,那只能返回本國。
張騫:上次好像我被匈奴抓到了,這次換路。我真是個小聰明,我從羌人那里走。
羌人:對不起,我們也被攻下了。先生那邊請。
匈奴:你小子又來了。你沒有想到吧?
張騫又被扣了下來。
這次呢,又是匈奴自己的問題,在那邊內亂呢。
張騫一看有機會,就想盡了一切辦法,好不容易才再次逃出生天。
一路上,他不僅做交易,還把地圖什么的都畫好了,可以說做了很好的準備,因為后來漢朝大敗匈奴提供良好的基礎。
當初他出使時有一百多人,回來時只剩了兩個人,也可以想象其過程非常艱辛。
回國之后,張騫自然功勞很大,也是加官進爵,不枉為漢武帝賣命賣了這么久。
這一次,漢王朝打贏了,漢武帝決定再次派張騫出使西域,也有著很多的目的。
那么漢武帝這次派張騫出使有什么特殊目的呢?
原來在匈奴旁邊有一個國家叫做烏孫國,這個國家與匈奴有點矛盾。漢武帝的目的就是聯絡他,用來牽制匈奴。
烏孫:以后就抱您大腿了。
漢武帝:自然自然。
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