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張釋之碰到誰不好,碰上了當今圣上的太子和梁王,要知道,這兩個都是皇上極其喜愛的兩個兒子。按理說群臣肯定是非常的尊敬他們的。
什么原因呢?這兩個王到了司馬門不下馬,違背了禮法。一般的臣子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誰沒事碰這個釘子。
張釋之敢,他嚴厲斥責了這兩個王。
所謂有明君才有賢臣。漢文帝剛剛聽到的時候肯定有一點點生氣,但是后來通情達理,自己給張釋之道歉,走了一遍法定程序,然后才寬恕了兩個太子。
不過惹太子還不是張釋之最輝煌的業績,張釋之有一次直接拒絕了漢文帝。
這一天漢文帝去出獵,突然有個家伙跳了出來,其實人家就是從橋下面走了過去,結果把皇帝的馬給嚇著了。
皇帝被嚇著了,這是多大的事情?漢文帝就想斷了他的手腳,把他交給了廷尉,意思很明顯:“干掉他!”
張釋之一看,卻假裝不知道漢文帝的意思,只判這個人罰錢。
漢文帝生氣了:“搞什么東西?你是不是不懂我要干什么?”
張釋之正色回答:“法律,追求的是公平。你要殺了他,我攔不了,但是你把他交給了廷尉,我就要例行公事,按照我們漢朝的法律,這個人罪不至死,所以我不能判他死刑。”
漢文帝沒轍,雖然說和自己的本意不一樣,但是人家說的確實有道理,也只好吃了個啞巴虧。
還有一次吧,一個人偷了漢高祖靈像面前的玉杯,張釋之判了個死刑。
這挺重的了。
但是漢文帝覺得這個事情涉及到了社稷大業,等于說就是挖祖墳的事情,很不滿意:“這種事情就殺他一個?要滅族!”
張釋之又拒絕了:“那他如果偷了皇帝陵墓前面的一抔黃土怎么算?難道說那些土都是不可觸碰的嗎?那上面是不是還不能長草啊?”
漢文帝又是啞口無言。
有張釋之這種人存在,再加上漢武帝這個人執政還是比較溫和的,漢文帝的執政失誤也就少了很多,漢王朝也得以更加平穩的度過過渡期。
相比與張釋之,周勃現在挺憋屈的。
周勃辭職之后,小心翼翼回到了封國。結果三天兩天就有巡查的人從他們面前走過去。周勃就慌了,就開始組織自己的保衛軍。
本來吧,漢文帝可能沒有這個意思。但是,你組織這東西就有點不聽話的意思了。有人向上面報告,廷尉就把他抓了,然后關在了請室。這就是所說的“絳侯誅諸呂,權傾五伯,囚于請室。”
不過話說回來,周勃其實沒什么大事,給了點賄賂,然后寫個信給皇帝,皇帝和太后看不下去,也就把他放了。
周勃這一來一回已經讓皇帝很鬧心了,那邊又出事了。
漢文帝特別縱容淮南王,結果淮南王這個人在封地上擅自執行自己的法律,還亂殺人,甚至功臣都被干掉了,上個書吧,還非???。
漢文帝這時候覺得要管一管了,就寫個信給他來斥責他。
這個淮南王卻是得寸進尺,還派人和匈奴互派使者。
漢文帝這就更忍不了了,我好好和你說你不聽,那軟的不行,只能來硬的了,派人把淮南王抓過來好好教訓一下。
廷尉和丞相張蒼討論之后,想判淮南王死刑。
但是漢文帝肯定舍不得。
誰知道這個淮南王原來是個紙老虎,在皇帝找他之前,像一只大老虎,在皇帝找他之后像一只小老鼠,一聽到皇上召見他,在路上自己把自己給嚇壞了,不吃飯,絕食而亡。
匈奴這邊呢?此時冒頓單于是風燭殘年,也不想太招惹漢王朝,趕緊寫了個信來澄清一下自己和淮南王沒有太大關系,還和漢文帝約為兄弟。
發生了這么多的事情,賈誼怎么可能一無所知?其實,他早就開始了他的說教。
那么他說了些什么?造成了什么影響?
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