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金流量與股票估值:從財報指標挖掘成長股
- 范宏偉
- 977字
- 2021-09-30 20:13:06
二、優秀的選股技巧
選股技巧的書可以說浩如煙海,為了炒股我買了上百本的投資類書籍,有一部分太專業,看不懂;有一部分雖然看懂了,但是在實戰中經常被打臉。我現在依然信任并對書中的觀點有信心的:一本是《艾略特波浪理論(二十周年紀念版)》,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陳鑫譯;另一本是《聰明的投資者》,本杰明·格雷厄姆著,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王中華、黃一義譯。
《艾略特波浪理論(二十周年紀念版)》這本書我是在2009年春天看明白了一半左右,整本書的文筆非常優美,前言第一段話是這樣說的:
“大約兩千年前,有個人說過一些話,它的真理響徹了幾個世紀:
一代過去,一代又來。天地永遠長存。日頭出來,日頭落下,急歸所出之地。風往南刮,又向北轉,不住地旋轉,而且返回轉行原道。江河都往海里流,海卻不滿。江河從何處流,仍歸何處……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無新鮮事。這種深刻的必然結果是,人性不會變,人性的形態也是。”
艾略特波浪理論是基于人性不變得出的推論,是對人性的形態的描述,所以這一理論的基石并不因為經濟的發展有顛覆性的變化,所以這一理論雖然歷史很長,但現在依然適用。因為明白了這一理論,從2009年開始,我大概明白自己所選股票處于一個什么樣的市場位置,而之前基本是很混沌的。在2009年和2015年我都成功地在大A股逃頂,我也可以自信地說,我能判斷市場當前的位置,在牛市中我能有75%的概率掙到錢。但是在熊市中我有90%的概率會虧錢。事實也是如此,2010—2013連續4年的熊市讓我平均每年虧損30%左右,而且我還是虧到30%就割肉清倉,來年補足本金再戰。如果繼續戀戰的話,恐怕虧損率更高。
我是2019年底買的《聰明的投資者》,說實話,囫圇吞棗地看了一遍,沒太看明白。但2019年底我已經系統地學習了6年的注冊會計師課程,擁有了二十多年的財務及審計經驗,對于報表有了較為深刻的理解。所以我也不想把這本寫于1949年的書完全看明白。因為會計準則都演變了好幾代了,我也不是考古學家,我認為沒有必要。但我的選股思路確實是格氏一派,認祖歸宗還是有必要的,所以雖然沒能掌握這本書中的具體方法,但這本書的安全邊際、分散持倉的原則我是完全遵守的。
以上兩本書是我股票投資思想基石和出處。根據上述思想,我利用注冊會計師考試財務管理課程的現金流量法估值技術,結合Excel制作了一個現金流量估值模型。只要把股票代碼錄入進去,就可對股票進行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