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讀懂一幅畫:七步圖解國畫
- 孫振江編著
- 1446字
- 2021-09-30 19:41:52
8 羅漢圖
作者/?[南宋]劉松年
尺寸/?縱117?cm,橫55.8?cm
現收藏地/臺北故宮博物院

南宋四大家▼
南宋四大家是指中國畫史上的南宋畫院畫家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
李唐:開創南宋山水畫新畫風。
劉松年:畫風最精致細微。
馬遠:山水畫成就最大。
夏圭:善畫山水“邊角之景”。
作者|畫風精致的宮廷畫家
劉松年是南宋的宮廷畫家,和李唐、馬遠、夏圭并稱為“南宋四大家”,簡稱“李、劉、馬、夏”。劉松年和馬遠、夏圭一樣都是繼承的李唐的畫法。除了吸收李唐的剛勁犀利,氣勢雄偉,劉松年畫作最突出的特色是工整。
劉松年隨著南宋宮廷居住在錢塘一帶,他經常描繪西湖的風光,多寫茂林修竹。因為他的題材多是園林小景,就被人稱為“小景山水”。
除了山水畫,他還擅長描寫人物,而且題材涉及廣泛,既有反對社會不公的,也有表現英雄人物的。同時劉松年還是一位出色的佛家畫家,他的多幅人物畫都是和佛教思想聯系在一起的,《羅漢圖》就是這類畫的代表。
品賞|繪畫史上的變遷
隋唐以來,不少畫家畫過《羅漢圖》,宋代更為盛行。很多畫家《羅漢圖》不是用以供奉禮拜,而是為了賞玩,這樣就把宗教題材世俗化了,可以說這是中國繪畫史上的一大變遷。
劉松年畫了十六幅羅漢圖,流傳在世上的僅有三幅,本篇所講的就是其中之一,也是其中最精妙的一幅。這幅《羅漢圖》也叫作《猿猴獻果圖》,與一般的《羅漢圖》相比,它的宗教氣息也更加淡化了。


圖解國畫
1 款署
“開禧丁卯(1207年)劉松年畫。”
2 羅漢
濃眉、高鼻,宛若西域高僧。
3 羅漢衣著
身穿右袒式袈裟。
4 樹木
樹干嶙峋,盡顯滄桑。
5 長臂猿
共兩只,臂長,無尾巴。
6 小鹿
面色溫和,全神貫注地注視著頭頂上方。
7 題跋
“依菩提樹俯視伊尼如示妙倡……”
細節|眉清目秀的小和尚
圖中前面是一棵歷盡滄桑的枯樹,它的葉子已經全凋落了,只剩下遍體的嶙峋與凌亂的樹枝。生長在它后面的是一株枝葉茂盛的闊葉大樹,這兩棵樹纏繞在了一起,在它們中間還夾雜著結滿果實的小樹。有兩只長臂猿掛在樹上,它們正伸著長長的臂膀往下扔摘來的果子。
而樹下站著兩個人,其中羅漢雙手交叉趴伏在一條橫著的樹枝上,他頭上照著一圈佛光,而且面部皺紋明顯,當下他正低頭深情地注視著面前那兩只溫情的小鹿,面上表情溫和、親切,流露出世俗的歡樂。
在羅漢的身邊站著一個眉清目秀的小和尚,他正用雙袖合抱去接其中一只猿猴扔下的果子,他腳下的一只小鹿正抬頭看著他。


技法|宗教氣息減弱
羅漢的頭部造型準確,雖與全身相比略顯大些,但五官刻畫細致,具有神韻。同時小和尚的清秀文雅和猿猴的活潑、靈動都使得畫面極富生活情趣。再加上對山石樹木等自然景物的精心布置和渲染,營造出了一個人與自然,人與動物相依相存的親密關系,也淡化了全畫的宗教氛圍。
技法|線條流暢
這幅畫用筆工整細潤,是劉松年晚年的代表作。畫中人物和猿猴皆用鐵線描的手法描繪而成,線條流暢有力,刻畫出的服飾與面部也極為精細。不僅如此,還注重樹木與山石的寫實,用勾勒與皴擦,在墨色濃淡相間,表現出了樹木與山石的堅硬質感與體積感。
技法|對比強烈
畫中布滿傷疤的枯樹,其蒼老堅硬的枝條與后面那棵枝葉茂盛的樹形成強烈的對照,表現出了大自然的無限生機。在構圖上采用疏密對比的手法,如畫面上方的枝葉復雜交錯、繁而不亂,天空和右下側草地卻處理得十分簡潔,留有空白,以此作陪襯,使人物形象在整幅畫中更加突出。此外,這幅畫在藝術處理上吸取了佛教壁畫在佛像頭部畫上佛光的方法,羅漢頭部的佛光如霧如紗。朦朧中后面的樹枝隱約可見,使畫面的虛實對比更加強烈。所以,這幅畫被認為是山水畫與人物畫的完美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