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算上通貨膨脹,未來我的保險還值錢嗎

正因為通貨膨脹已經成為一種不可避免的經濟常態,我們每個人才更加需要認真考慮理財,把錢放對地方,善加利用基礎保障杠桿和復利增值工具,讓手里的錢更值錢。

如果要統計關于保險的十大經典問題,有一個問題必定榜上有名,那就是:“算上通貨膨脹,未來我的保險還值錢嗎?”

這個問題乍一看挺迷糊人,通貨膨脹是一種長期存在的經濟現象,保險也是一種倚重長期價值的金融產品,將兩者進行類比,似乎也很合理。但當我們仔細思考一下就很容易發現,這樣的類比需要有三個假設前提。

(1)保險的全部價值取決于收益率。

(2)保險收益率無法跑贏通貨膨脹率。

(3)假設不買保險,我們就可以抵御通貨膨脹。

那么,這三個假設前提真的成立嗎?下面,我就講講這個問題。

一、通貨膨脹

在回答前面的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什么是通貨膨脹。

(一)什么是通貨膨脹

簡單地說,通貨膨脹就是一般物價水平的持續上升。這句話包含了兩個重要的限定條件,一是“一般物價”,二是“持續上升”。

1.一般物價

只有一般物價才會納入通貨膨脹的考慮范疇,這是指大部分生活所需普通商品的價格,非必需的裝飾品、奢侈品、名貴服裝等不在此列。也就是說,如果鉆石的價格普遍漲了20%,這只能算市場價格的正常波動,和通貨膨脹沒有關系;而如果大米價格普遍漲了20%,那就是值得關注的通貨膨脹信號了。

2.持續上升

什么叫持續上升?就是一般商品的價格這月漲,下月漲,再下月還在漲,在可預期的時間范圍內沒個盡頭。所以,通貨膨脹下的商品價格曲線應該是在相當長的時間周期里呈現直線上升或者波浪式上升的狀態。如果價格現在漲了但很快就跌回正常,也談不上發生了通貨膨脹。

(二)通貨膨脹的本質

通貨膨脹的本質是貨幣數量大于有效供給,簡單地說,就是錢變多了,但可供購買的商品并沒有同步增加,于是商品價格發生了全面而持續的上漲。

案例

假設有一個神秘的小島,島上有1萬個島民,每個島民手里有1個金幣,同時呢,島上唯一可交易的物品是1萬個面包,所以說,島民的金幣只能用于購買面包。那么,這時每個面包價格應該是多少錢呢?

答案:1個面包=1個金幣(如下圖所示)。

“1個面包=1個金幣”形象圖

過了一段時間,酋長從島上的山洞發現了新的1萬個金幣,他將這些金幣全部分給了島民,而島上此時唯一可供交易的面包數量還是1萬個,也就是說,這2萬個金幣還是必須用于購買這1萬個面包。這時每個面包的價格應該是多少錢呢?

答案:1個面包=2個金幣(如下圖所示)。

“1個面包=2個金幣”形象圖

島上的生活必需品——面包的價格從1個金幣非暫時性地上漲為2個金幣,這時就發生了通貨膨脹。

(三)通貨膨脹的影響

通貨膨脹會給我們帶來什么影響呢?主要分為負面和正面兩個方面,具體如下。

1.負面影響——貨幣貶值,物價上漲

案例

假如你比較保守,你把100萬元放在銀行里,隨著時間推移,這100萬元雖然還是100萬元,但是它能夠買到的東西卻變少了。就好像十年前,成都的房價只有每平方米5000元,100萬元可以購買兩套100平方米的房子;而現在成都房價漲到每平方米15000元,100萬元只能買一套67平方米的房子,實際價值大幅減少。

不過,買不買房、買多大的房其實都不是最重要的問題,通貨膨脹對我們普通人最重要的影響,是會讓本來就缺乏收入來源的貧困人群更加貧困,讓依靠固定退休工資生活的老人的退休金更不夠花。

2.正面影響——降低失業率

你沒有看錯,通貨膨脹也是有好處的。學術界認為,經濟的發展必然要伴隨著一定程度的通貨膨脹,兩者并不矛盾,反而相伴相生,因為大家手里的錢變多了,消費自然也會變多。雖然因為通貨膨脹的存在,貨幣的實際價值從長遠看是縮減的,但對刺激當下的消費和需求是有好處的。

案例

老板突然有一天給我們加了1000元的工資,我們很可能不會去思考這是不是對通貨膨脹的補償,而是在拿到工資的當天就開開心心逛商場花掉了,而這1000元,對我們的效用滿足和商場的營業額以及國家的稅收都是有好處的。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拿著這1000元去逛商場,商場說不定還會多聘請幾個服務員做接待,這對提高就業率也是有好處的。

二、保險

講完了通貨膨脹,讓我們回到本節開頭的問題。我們將通貨膨脹與保險放在一起進行類比,需要的三個假設前提真的合理嗎?讓我們逐一來看一下。

(一)保險的全部價值取決于收益率嗎

我們先來思考一個問題:保險的價值到底是什么?

是年金保險的收益率?是終身壽險的現金價值?是大病賠付的保額?是醫療險報銷的額度?是定期壽險的杠桿……

我們稍加思考就會發現,如果想用一句話、一個定義、一個優點來描繪保險的全貌時,就像是盲人在摸象:當我們買了醫療險,全額報銷了住院費用時,保險在我們心中是解決醫藥費問題的工具,這是大象的尾巴;當我們買了重大疾病保險,大病及時得到一筆賠付時,保險在我們心中是解決大病危急和漫長康復費用的法寶,這是大象的耳朵;當我們買了年金保險,孩子上學和自己養老都能得到源源不斷的現金流補充時,保險在我們心中是長期理財配置的科學選擇,這是大象的肚子;當我們買了壽險,可以在不得不離開這個世界時安心無憂地給子女留下一筆確定的錢時,保險在我們心中是資產傳承的最佳工具,這是大象的鼻子……

以上每一種描述都有道理,但都不全面,就像如果我們僅僅用收益率這個單一維度來衡量保單的價值,同樣太過片面。我們無法預測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保單的價值也會隨著每個人真實發生風險形態的不同,而呈現迥異的價值狀態。

以重大疾病保險為例,假設王大帥26周歲,買了一款50萬元保額的重大疾病保險,20年交費,年交保費1萬元,等待期90天,保障終身。那么,自他投保成功且度過等待期之日起,他就立刻擁有了50萬元的保障,如果他在第91天被查出重大疾病,他就能立馬得到50萬元的賠付,而他的保費僅僅繳納了1萬元。

那這個時候,我們能說這份保單的90天收益率是(50-1)÷1=4900%,年化收益率是4900%×4=19600%嗎?

如果要這樣算,那保單用以小博大的杠桿效用妥妥地跑贏通貨膨脹。

同樣,如果王大帥到保費交完一直沒有發生重疾,20年后保單的現金價值假設為18萬元,那我們能說他的投資就虧損了2萬元嗎?

這樣的說法也是錯誤的,因為50萬元保額的保險責任依然有效且保障終生,在他一生中任何時間發生重疾依然可以得到賠付,他在20年內沒有得重疾,那20年以后呢?

另外,在王大帥交完20萬元之后不用再交保費,可保單的現金價值很有可能還在逐年遞增。除此之外,投保人豁免、輕中癥豁免、重疾多次賠付等責任的設計會讓收益率的計算變得更為復雜。

所以,我們無法簡單計算和理解保險的價值,因為絕大部分保險的用途并不是為了賺取收益,而是基于對保險機制的理解,對未知風險的敬畏,對自然規律的尊重,選擇運用保險這樣一個工具來拿走擔憂。這在重大疾病保險、醫療險、意外險等保障型險種中體現得尤為突出。

(二)保險收益率無法跑贏通貨膨脹率嗎

想要解釋清楚什么是保險收益率,就需要先弄明白兩個概念和一個關系。

1.兩個概念之預定利率

對于長期型的保險產品,我們都是從合同生效時開始交保費,而此時距離發生保險事故和產生賠付可能需要很長時間,在這一段空白的時間里,我們交保費的行為就會產生資金的機會成本,這個成本等于我們用買保險的錢去做其他投資所能得到的最高回報。因此,保險公司為了彌補我們的機會成本,會將一定的收益扣減保險產品相關費用后給予我們作為讓渡保險資金使用權的回報,這個扣減前的收益率就叫預定利率。

2.兩個概念之綜合費用率

前面提到的保險產品相關費用,內容主要為業務傭金及手續費、辦公成本分攤、退保費用等,是每款保險產品的經營中必然需要支付的成本,根據公司和具體產品的差異而各有不同,但一定不會為0,這個費用通常用綜合費用率來表示。

3.一個關系——保險產品實際收益率=預定利率-綜合費用率

如果我們把預定利率理解為保險產品投資回報率的上限,那么用一個簡單公式粗略表達,可以寫為:

保險產品實際收益率=預定利率-綜合費用率。

由于預定利率決定了保險產品投資回報率的上限,而這對于以收益為主導型的保險產品(如年金保險、增額終身壽險等)格外重要,因此,消費者普遍追捧高預定利率的保險產品,認為這樣的產品未來更有可能獲得高額的生存金或現金價值,讓保單價值更大。

但在實際操作中,由于產品經營費用的存在(各款高低不同但不會為0),產品預定利率不可能完全等于保險產品投資回報率,因此,往往可能出現高預定利率的產品因為相關費用同樣更高,導致整體收益反而不如低預定利率產品的情況。

案例

產品A:預定利率為4%,綜合費用率2%。

產品B:預定利率為3.5%,綜合費用率0.5%。

問:A和B產品哪款收益更高?

答:產品B更好,因為A產品的實際收益率為4%-2%=2%,B產品的實際收益率為3.5%-0.5%=3%,A<B。

注意,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把該案例進行了簡化,在實際操作中,一款保險產品的經營費用很難用費用率進行清晰表示,對于消費者而言,往往需要通過利益演示表上的現金流情況推算內含報酬率,才能得到最終的產品投資回報。

總而言之,一份保單真實價值的體現并不在于預定利率的高低,而在于預定利率扣減綜合費用率之后的金額。準確地說,預定利率只能決定該款產品收益率的上限,而非最終結果。同時,在實際操作中,因為一款保險產品的經營費用很難用一個確定的綜合費用率來表示。所以,我們往往需要通過利益演示表上的現金流情況推算內含報酬率,才能得到產品的實際收益。

4.保單現金流VS通貨膨脹

現在我們回到關于通貨膨脹的話題。

因為保單的真實價值是以現金流的形式體現,那么我們需要知道,不僅我們未來產生的現金流入需要考慮通貨膨脹,我們現在支付保費的現金流出依然需要考慮通貨膨脹。這更像是一種長期的雙向現金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產生通貨膨脹效應的抵消,并且一般而言,我們支付保費(現金流出)的金額會遠遠低于未來得到保險金(現金流入)的金額。

也就是說,我們不要一味盯著未來流入的保險金會因為通貨膨脹而貶值,因為我們為獲得保險金而支付的保費也同樣在貶值,再加上支付的保費一般會遠遠低于獲得的保額,這一來一去,其實不算虧。

(三)假設不買保險,我們就可以抵御通貨膨脹嗎

可以確切地說,只要我們還持有貨幣或金融資產,就不可能完全消除通貨膨脹的影響,除非我們已經將每一分錢都變成了實物資產或者花掉了,才可以徹底和通貨膨脹說拜拜,但這并不具有可操作性。

所以,我們對于通貨膨脹的認知,更應該將其視為貨幣或金融資產價值的組成部分,近似于一種機會成本。事實上,長期金融資產在定價時都會考慮預期的通貨膨脹水平,并將其納入確定折現率的參考因素。

即便通貨膨脹不可避免,在國家機器運轉正常的情況下,我們也不用為此過于擔心,因為在良性的經濟和政治環境中只會發生良性的通貨膨脹,而且這樣的通貨膨脹也不會無限地往上走,一定會被控制在一個可接受的范圍內。并且,只要市場能夠及時匹配與貨幣量相對應的有效供給,就不會對民生和經濟產生太大影響。

正因為通貨膨脹已經成為一種不可避免的經濟常態,我們每個人才更加需要認真考慮理財,把錢放對地方,善加利用基礎保障杠桿(健康險、意外險、定期壽險等)和復利增值工具(年金保險、增額終身壽險等),讓手里的錢更值錢。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江市| 丽江市| 蕲春县| 晴隆县| 淄博市| 曲沃县| 旬邑县| 晋城| 文昌市| 景泰县| 邵东县| 巨鹿县| 鹰潭市| 靖边县| 黔江区| 临夏市| 富蕴县| 佛山市| 开远市| 中超| 双辽市| 无极县| 阿尔山市| 临猗县| 乌海市| 玛曲县| 确山县| 永平县| 芦山县| 遂川县| 前郭尔| 仪陇县| 玛纳斯县| 武邑县| 德江县| 额济纳旗| 宜君县| 克山县| 隆林| 兴国县| 越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