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章 『仁義』霸主的荒唐事

“讓”出來的國君

為了成為至高無上的一國之君,有多少人用盡手段,冷酷無情。然而,凡事也有例外的……

葵丘會盟后六年,也就是公元前645年,管仲去世。兩年后,齊桓公也跟隨管仲奔赴黃泉。

管仲和齊桓公一死,齊國的霸主地位很快就成了明日黃花,春秋又迎來了一個新的霸主。由于人們對春秋五霸的人選至今存有爭議,因此對這位齊桓公之后的霸主也一直存有爭議,但根據《史記》的記載,人們通常認為是宋襄公。

宋國人是商人的直系后裔。周武王伐紂,商朝覆亡后,按照分封制的禮法,國家雖然覆亡,勝利者仍然不能讓以前的貴族宗祀滅絕,因此周武王仍然封商紂王的兒子武庚于殷,以奉其宗祀。武王死后,武庚叛亂,被周公平叛殺死。周公遵循“興滅繼絕”的傳統,另封紂王的庶兄微子啟于商朝故地商丘,國號宋。這就是宋國的來歷。

宋國地處今天的河南東部,屬于中原腹地,表面上看起來很富庶,但實際上卻夾在幾個大國之間。而且四面平原,無險可守,因此在國防方面很吃虧。

當然,周王室對宋這個殷商后裔還是很關照的,雖然防范之心從沒少過,但面子上的工作還是做得不錯,給宋國國君封了個公爵,跟魯國持平。

正因為宋國國君爵位高貴,因此在和平年代里,其他諸侯國對宋國都比較尊敬。宋國國君也由此生出了一種優越感。

周平王東遷之后,在鄭莊公執政時期,宋國還短暫地跟鄭國爭過霸。鄭莊公死后,宋國還乘機派兵攻占了鄭國一些土地。后來,隨著春秋首霸齊桓公的閃亮登場,宋國國君鑒于形勢發展,收起了爭霸的念頭,跟齊國結了盟。

公元前651年,時任宋國國君桓公去世,其子茲甫繼位,即宋襄公。

宋襄公雖然是宋桓公的次子,但他是宋桓公的正室所生,因此是嫡長子。說起他的繼位,還頗有一番周折。

宋襄公的父親原名叫御說,桓公則是他的謚號。我們知道,在中國古代,君主死后都會得到一個謚號。謚號含有褒貶之意,最高的褒揚就是文、武,接下來還有成、桓、昭、穆、景、明等,也是褒義;厲、幽都是貶義;殤、湣、哀、悼等謚號,表示同情且兼有不同程度的貶義。

宋襄公的父親死后能得到跟齊桓公相同的謚號,說明他還是很有些能耐的。而且,最令人稱道的是,宋桓公把家庭搞得很和睦,一家人其樂融融。因此,宋襄公的童年生活很幸福,他的父親、母親、兄弟姐妹對他都很好。宋襄公有個哥哥叫目夷,盡管目夷是庶出的,但兄弟倆的關系卻相當好。

宋桓公病重時,按照當時的嫡長子繼承制,宋襄公本應被立為太子,成為儲君。然而宋襄公卻在父親面前懇求說:“目夷年齡比我大,而且忠信仁義,請立目夷為儲君吧。”

于是宋桓公把目夷叫來,詢問他的意思。沒想到目夷也是一個有道德的人,堅決不肯接受太子之位。他說:“弟弟能夠把國家讓給我,這不是最大的仁嗎?我再仁,也趕不上弟弟啊!況且廢嫡立庶,也不合制度啊。”為了躲避弟弟的讓賢,目夷干脆還離家出走了。

讓人沒料到的是,目夷走后,宋襄公不但沒有順理成章地接受太子之位,反而簡單收拾了一些細軟,自個兒也跑了。兄弟倆這一出謙讓和睦的好戲,真是讓其他諸侯羨慕得要死。

當時齊桓公的五個兒子為了爭位,都恨不得把另外四個親兄弟往死里整,對此齊桓公和管仲都很頭疼。齊桓公還不止一次地仰天長嘆說:“同樣是公子,我齊國的公子和人家宋國的公子相比,差距咋就那么大呢?”

看到兩個兒子互相謙讓,宋桓公特別高興,又多活了好幾個月。到了第二年春,宋桓公自知劫數難逃了,只得派人到外面召回宋襄公。他還怕自己這個兒子不愿回來,特意讓人傳話說:“你小子要是再不回來,老爹我可就真要死不瞑目了。”宋襄公這才回到了宋國。

從這件事上,我們不難看出宋襄公當時有了仁愛的名聲。當然也有人認為,宋襄公此舉就是一場“政治秀”,是做給他爹和天下人看的,不過是為博取聲名罷了。但從宋襄公此后的所作所為來看,這種說法很難站住腳。

宋桓公死后,宋襄公即位為君。隨后,他派人勸回了庶兄目夷,并讓他做了相國,主管軍政大權,輔佐自己處理朝政。兄弟倆齊心協力,使宋國很快出現了新氣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吴桥县| 霞浦县| 全南县| 盐池县| 许昌市| 沾化县| 杨浦区| 兴仁县| 宜良县| 贵德县| 北京市| 宕昌县| 错那县| 玉龙| 阿克陶县| 宝坻区| 五家渠市| 抚宁县| 饶阳县| 尼勒克县| 资源县| 察哈| 石河子市| 木兰县| 平凉市| 三原县| 梁河县| 宁陕县| 昭苏县| 肃南| 靖远县| 囊谦县| 大安市| 宣武区| 三原县| 林西县| 清镇市| 唐山市| 汶上县| 融水| 开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