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就在厥貉會盟前,楚國就出了一件大事。
公元前617年夏,楚國大夫斗宜生發動了叛亂。
這個斗宜生,就是在城濮大戰楚軍失敗后,本跟著成得臣自殺謝罪的楚國大司馬,當然追隨令尹成得臣參加城濮之戰的右軍主將。
斗宜申,字子西,約于公元前645年接替斗子良出任楚國司馬。
據說,當時第一個上吊自殺的是令尹成得臣,第二個上吊自殺的是大司馬斗宜生。
楚軍有一個戰時領導責任追究制,如果因為指揮不當而導致大敗,沒有君主的特赦,主將須自裁謝罪。
成得臣已上吊身死后,就輪到軍中第二把手斗宜生了。
斗宜生將脖子套進吊環,將墊腳石踢開,頓時,吊繩繃緊。
這位曾經跟隨楚國名將成得臣南征北戰的大將、若敖氏家族的佼佼者、楚軍大司馬斗宜生,就這樣悲壯地走向了黃泉西路。
脖頸被死亡之繩勒緊的那一刻,斗宜生的腦海里浮想了很多事。
是的,他是不甘心的。
一直以來,自己忠心耿耿,作戰勇敢,但怎么就落到了這個下場?
多么渴望,自己能夠重披戰袍,為大楚建功立業啊。
但大王就是那么狠心。城濮大戰,楚軍大敗。作為楚軍將軍,斗宜生心情很差。
但斗宜生與其他將領一樣,都有一個期望,期望著大王能夠赦免大家,讓自己再次追隨令尹沖鋒在戰場上,向那可惡的晉國佬復仇。
但現在,一切都完了。
斗宜生的意識越來越模糊,他知道,很快,自己就悲壯地離開這個世界。
迷迷糊糊中,突然,斗宜生感到一陣輕松,緊接著,自己感到因重重摔到了地上而帶來的疼痛感。
然后,他聽到了呼喚著“大司馬”的聲音。再然后,他緩緩睜開了眼睛,看到了戰友們熟悉的臉。
原來,由于自己實在太胖太重了,居然將那根催命繩子給繃斷了!
斗宜生狂怒道:老天,你怎么可以如此待我?
是的,死亡對很多人來講,永遠是不敢靠近的。但對很多人來講,總會在那么一刻,是很果斷地迎接死亡的。
特別是對于自殺的人來講,一旦決心已下,便會義無反顧。
但當沒死成,需要再重復這個過程時,可能會變得很難很難。
但斗宜生是肯定需要繼續他的自殺的,戰友們默默地再次為他準備著他的死亡之路。
斗宜生心灰意冷至極,感覺老天對他著實不公。
其實老天對他實在是太善待了,因為就在他準備再次將頭伸進那可恨的繩套時,楚成王的第二封書信來了!
這是一封赦免包括成得臣在內所有將領的加急文書!
斗宜生保住了性命,因為他的體重。所以,并非是所有的肥胖都是可恨的,至少對斗宜生來講,他的肥胖挽救了他。
但楚成王沒有再讓他領軍,戰敗了責任還是要追究的。結果,大司馬斗宜生被撤職,改任為商縣縣尹,人稱商公。
商公斗宜生老大不愿,他就想領軍打仗,他做夢都想要復仇。
他最親密的戰友、若敖氏家族宗主、老領導成得臣已死。放眼整個楚國,也就是自己,才有資格統領楚軍將士,向晉國復仇。
當了一陣子商公后,斗宜生回到了郢都,向楚成王提交了辭呈。
縣公的活,他干不了。
但楚成王仍舊沒有讓他領軍,楚成王讓他當了工尹。
工尹,就是管理包括建房等在內的全國基礎設施建設的負責人,應該說,這是個肥差,也是楚國一重要職位。
楚成王這樣安排也是有原因的,因為曾經有人說,成得臣和斗宜生今后將死于非命。
楚成王當然很相信這套說辭,他認為如果再讓斗宜生帶兵的話,他也許會因為戰敗而死。
所以,楚成王要保住若敖氏家族的這位重量級人物。
而且,斗宜生也是一個脾性暴躁的主,他多次表示要報仇,帶著情緒的人是不能當將軍的。
但楚成王的一片好意,換來了斗宜生的內心憤恨,他認為楚成王已經拋棄了他。
所以,斗宜生萌發了干掉楚成王的念頭。他糾集了一幫人,謀劃著干掉楚成王。
但楚國內部斗爭的發展變化之快,令他根本還未實施自己的行動,便達到了目的:太子商臣先干掉了楚成王。
斗宜生本以為自己將再次可以領兵作戰了,但商臣即位為楚穆王后,仍舊沒有好好用他。
甚至,楚穆王找了個理由,將他的工尹一職也給撤了,由蒍氏家族那個年輕小伙蒍賈當了這個工尹。
斗宜生終于忍不住了,他決定干掉楚穆王。
于是,他與同宗大夫仲歸商量。
仲歸也是若敖氏家族一重量級人物,斗氏,名仲歸,字子家,楚國大夫。
有意思的是,仲歸這個名在當時非常有看點,因為“歸”字很不尋常,是諸侯到國貴族階級取名中的熱字,網紅中的戰斗機。
歸,意指回家。為什么要歸?
因為出門在外了。
為什么要出門在外?
因為替國君分憂,為國家效力,得離開家國。
不是誰都有資格替國君分憂,為國家效力的。有資格的,是有身份有地位的貴族子弟。
于是,“歸”字就成了各國追捧的熱字。如鄭國有公子歸生,魯國有公孫歸父,蔡國有公孫歸生,齊國有析歸父等等,也包括了楚成王楚穆王時期的這位斗仲歸先生。
而且,這些以“歸”為名的貴族子弟,都有共同的字:子家。
這個是題外話,我們插曲一段。現在要講的,是斗仲歸積極響應了斗宜生的陰謀:干掉楚穆王。
斗仲歸之所以要響應斗宜生的陰謀,是因為一直以來,楚穆王對勢力日益龐大的若敖氏家族心存忌憚,明著暗著各種打壓。
其實,由于若敖氏家族勢力過于龐大,連楚成王都警覺了,否則,楚成王不會坐視當時的春秋名將、楚國常勝將軍令尹成得臣敗于城濮后自殺。
當時負戰敗自裁責任的何止成得臣一人?斗宜生、斗勃、斗仲歸、成大心等人都得自裁謝罪!
城濮之戰后,當時的楚國功臣良將一大幫得死。那樣的話,楚國憑什么向晉國復仇?憑什么與晉國爭霸?
所以,楚成王最終驚醒,下令免除城濮戰敗責任,但令尹成得臣已死,這令若敖氏家族不少人對楚成王不滿。
這些不滿的人當中,斗宜生、斗仲歸尤為突出。尤其是當楚成王聽信當時的太子商臣讒言殺了繼任令尹斗勃后,整個若敖氏家族反對楚成王的人更多了。
但太子商臣居然弒殺了父親楚成王自立為楚王,這讓若敖氏家族內部有了分裂:
原來敵視楚成王的一部分人因此視楚穆王為明君,而另一部分從原先的敵視楚成王直接過渡到敵視楚穆王!
原因很簡單,因為這部分人已經起了反叛之心!
同為羋姓的楚國第一大家族若敖氏家族的一部分,反叛了執政的羋姓楚國公族!
斗宜生與斗仲歸的計劃,是趁楚穆王外出之際實施刺殺行動。
機會來了。楚穆王決定三天后要去北山打獵,這一次是真正的打獵,是一次王公貴族的娛樂活動。
斗宜生大喜,他與仲歸商議后,將兩人的全部親兵都埋伏到了北山某處。
果然,三天后,楚穆王帶著少數衛隊出現在北山。
當時,有一頭麋鹿被楚穆王追趕到了斗宜生他們的埋伏之地。
斗宜生暗想天助我也,便張弓搭箭,向楚穆王一箭射去。只見弓響箭飛,射中了楚穆王胸部。
楚穆王大叫一聲,仰后而倒。
斗宜生大喜,但只是喜了那么一小會兒:就在楚穆王大叫之際,突然一片喊殺聲響起,只聽大夫斗越椒大喊:全都拿下,有反抗者格殺勿論!
還未等斗宜生等人反應過來,只見無數兵士搶將上來,將斗宜生等人團團圍住。
已經倒地的楚穆王緩緩站了起來,眼睛直直盯著斗宜生和仲歸,冷冷地吐出幾個字:全部處死!
原來,這正是楚穆王之計。
其實,楚穆王是一位雄才大略的主,他早就知道斗宜生有反叛之心,也想著最好是早點除掉這個隱患。
但畢竟若敖氏家族勢力龐大,如果沒有確鑿的證據除掉斗宜生,那可能會引發楚國內部大亂。
所以,他命令蒍賈安排人手密切盯住斗宜生,同時故意惹怒他,讓斗宜生自己露出馬腳。
當楚穆王從蒍賈那里得知斗宜生與仲歸密謀刺殺自己時,便故意放出風去,說自己將要去北山打獵。
他知道斗宜生一定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于是提前在北山一帶埋伏重兵。
自己則全身披掛,尤其是身披雙層護身軟甲,尋常箭矢根本傷不了自己。
一切安排停當后,他又令斗越椒貼身保護自己,然后故意追趕麋鹿至斗宜生的埋伏圈,引斗宜生向自己射箭。
斗宜生滿以為自己陰謀得逞,卻早已被楚穆王玩弄于股掌。
這一次,老天沒有再幫他,斗宜生、斗仲歸被楚穆王處死。
楚穆王平滅了斗宜生、斗仲歸之亂后,斗越椒護主有功,得到重用。
斗越椒,又是一個若敖氏家族的牛人。
現在,我們排一排若敖氏家族那些牛人。
楚若敖熊儀,娶鄠國之女為妻,生有五子,長子楚霄熬熊坎、次子斗緡、老三斗伯比、老四斗廉、老五斗祁。
斗伯比是楚國第十四任國君楚若敖熊儀之幼子,楚國第十五任國君楚霄敖熊坎之兄弟,楚國第一位令尹,斗氏鼻祖。
斗伯比至少有這些兒子:
長子斗子文,羋姓斗氏,名谷於菟,字子文,曾擔任過楚國令尹。斗子文是才能卓越,公道無私,清正廉潔,與齊國鮑叔牙、宋國公子目夷、晉國趙衰、秦蹇叔并稱為“春秋五君子”。
鮑叔牙犯言直諫,子目夷有禮謙讓,趙衰不慕權勢,蹇叔淡名薄利,而斗子文不徇私情,故被譽為春秋時期為人最正派的五位君子。
成得臣,楚國著名的令尹,羋姓成氏,名得臣,字子玉,斗伯比之子,斗子文之弟。作為若敖氏家族一大牛人,從若敖氏家族別出成氏,是中華姓氏庫中成姓的鼻祖之一。
斗子良,羋姓斗氏,字子良,斗伯比之幼子,楚國歷史上可考證的第一位大司馬。
斗班,羋姓斗氏,名班,楚國大夫,因封于今河南南陽的申地,所以又稱申公斗班,是楚國歷史上第一任申公。
楚成王早期時,斗班曾為解救出被令尹子元囚禁的斗廉,率申縣楚軍討伐并誅殺了令尹子元。
申公斗班后來一直鎮守申縣,是楚國的北境守護者,為楚國立下赫赫功勛。
那斗宜生和斗仲歸又是誰的兒子呢?史料太缺乏了,我們又不能隨便給他們安個父親,所以,答案是不-知-道。
但應該關注到的,是斗伯比的幾個兄弟,其中斗緡因叛亂被楚武王給殺了,相信斗緡這一脈一時難以在楚國政權亮相。
那斗廉和斗祁的兒子們呢?
也許,斗宜生和斗仲歸與這倆位若敖氏牛人有直接血緣關系。
但若敖氏家族的強大,令楚成王以后的歷代楚王都很忌憚,明著暗著打壓若敖氏家族,導致自楚穆王時期起,若敖氏家族叛亂事件時有發生。
其實在楚武王時代,就有過權縣縣公斗緡叛亂被鎮壓。楚若敖之子中,斗緡一脈停止運行。
楚穆王時期,斗宜生、斗仲歸叛亂被鎮壓。楚若敖之子中,也是可能差不多斗廉、斗祁這兩脈在楚國政壇停止運行。
也就是說,此時的若敖氏家族也許就斗伯比這一脈還在楚國朝堂核心圈!
那斗伯比這一脈就安穩了?
嘿嘿,以后在楚莊王時期,又有斗班之子申公斗克之亂,然后又有斗子良之子斗越椒之亂!
這些,我們留待以后再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