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夫人早就掌握了一切,她對楚成王道:“大王,你看令尹子元這個人,欺上瞞下,明明是耗費軍資寸功未立,讓咱大楚將士遠道來回奔波,疲于應命。這種人如果不懲處,那咱們大楚國遲早要被他毀了。”
楚成王此時已是近20歲的人了,由于未行冠禮,所以還算是未成年人,即未親政。
這是楚國史上一位明主,他后來立下的功績不亞于他的爺爺楚武王和父親楚文王。
楚成王老早便有心要治熊善了,自己當上楚王,本就是熊善搞的鬼,現在卻強加到自己他頭上變成了弒兄奪位,心里早就對熊善恨得牙癢癢的。
但這一次令尹熊善率楚軍討伐鄭國,雖然沒有什么戰績,但至少沒有打過敗仗。
所以,此時收拾熊善,理由還不充分。按照令尹熊善的說法,還算是有了天大的戰功哩。
作為楚王,要除掉令尹這樣的高官,如果沒有足夠的理由,那就極有可能引發重特大政治事件。年輕的楚成王此時已經非常老練了,他要等待時機。
楚成王與母后桃花夫人商議后,決定暫時隱忍不發,繼續讓熊善飛揚跋扈著。直到他做出一些嚴重違法亂紀的事,那就可以順理成章將之除去。
熊善自伐鄭歸來后,還自認為居功甚偉。再加上大權在握,總是盛氣凌人的樣子。
這一次,他居然又到太后寢宮前去跳那個舞了。
很多大臣知道有這事,但懼于公子善的權勢,只能是敢怒不敢言。
況且,王宮守衛基本都是熊善親信,一般的人根本進不去。所以,里面到底發生了什么事,誰也不知道。
斗廉是楚武王時期便成為楚國名將的大牛人了,此時已是四朝元老了,德高望重,無論是在楚軍中還是在楚國朝堂,都有著無與倫比的威望,本已經卸甲養老在家。
楚成王知道斗廉此人為人耿直,資歷威望又高,且忠君愛國,定不肯讓公子善胡來。一旦兩人交惡,就等同于將整個若敖氏家族推向熊善的對立面。
緊緊依靠若敖氏家族,是楚成王此時必須堅持的為君之道。能得到若敖氏家族的支持,楚成王要除掉熊善,勝算大了去了。
楚成王悄悄聯系了斗廉,將這些年來令尹熊善的一些情況告訴了斗廉。
斗廉這才知道令尹熊善居然如此作派,勃然大怒。
于是,某個晚上,斗廉專程進宮見楚成王。正如楚成王對他講的那樣,斗廉親眼見到了熊善帶著一幫人在那里跳那個舞蹈的場景。
斗廉怒不可遏,沖將上去,當場驅散眾人。
熊善跳得滿頭大汗,正起勁著呢,突然被人打斷,頓時大怒。定盯一看,原來是楚國功勛老臣斗廉,一時倒也不敢當場發飚。
熊善正想對斗廉客氣一點,誰料斗廉指著公子善喝道:“令尹,可知此地為何處?身為臣子,怎敢如此膽大妄為,對大王、對太后如此無禮?”
熊善自擔任令尹以來,何時曾受此質問,頓時拉下臉來,怒道:“本令尹乃王族宗親,有責任保護王宮。在宮里安排歌舞,實屬正常,老大人你就不要來管了。”
斗廉怒道:“令尹大人雖然是文王之弟,但對楚國來講,僅僅只是一個臣子。作為臣子,就要守臣之道。
臣子經過王宮,就要下車下馬步行而過;經過祖廟,應恭敬跪拜。這才是為臣之禮!
如今令尹倒好,居然私自住進王宮,王宮住著大王以及太后,令尹難道不怕臣民非議嗎?”
熊善惱羞成怒,大聲喝斥道:“現在是本令尹掌管楚國國政,是非本令尹自有分寸,哪輪得到你這老匹夫來多管閑事?來人,將老匹夫給本令尹拿下。”
功勛老臣斗廉居然被令尹熊善投入大牢,楚成王與桃花夫人立即行動了,第一時間將斗廉為何被令尹熊善逮捕下獄的情況,流傳了出去。
這下,整個楚國上下群情激憤!尤其是激起了若敖氏家族的憤怒!
自斗伯比去世后,斗廉雖不是若敖氏家族宗主,但其聲望卻儼然就是整個若敖氏家族的領頭羊,輩份最高,最受敬重。
若敖氏家族勢力在楚國非常強大,哪是你熊善說下獄便可以下獄的?
而且,斗廉軍功累累,平時為人低調,楚國上下都對他尊重有加,此次下獄,熊善不是犯了眾怒么?
熊善卻還在想,這些年來,大王對自己言聽計從,太后也貌似對自己漸漸有了好感,拿下了斗廉一介老匹夫又怎么樣?看誰還敢對自己說三道四?
熊善已經迫不及待了,自己的第二步棋下了整整十多年了,大楚在自己的治理下,太平無事,難道功勞還不夠大么?
桃花夫人見斗廉被熊善下獄,與楚成王商議后,密詔若敖氏家族宗主斗子文,下令由若敖氏家族設計除去熊善。
斗子文乃前令尹斗伯比之子,此時為楚國大夫。此時奉楚王及王太后密詔,召集族人,迅速組織若敖氏家兵,連夜潛入王宮。
過程不需細表了,結果是熊善當晚被若敖氏族兵斬殺,斗廉被救出,熊善部署在王宮的親信全面被鏟除。
令尹熊善被鏟除,楚國政壇也就結束了楚王無實權的尷尬局面。年輕的楚成王在若敖氏家族的擁戴下,終于親政。
從此,楚國終于迎來了真正屬于楚成王的光輝歲月!
楚國這場內亂平定后,楚成王任命斗廉為令尹,但斗廉辭讓了。
斗廉道:“大王,北上中原稱霸,是先王遺愿。如今,中原強敵已是齊國,齊國執政的是管仲和寧戚這樣的能人,他們的才能不是臣這樣的人可以相提并論的。
在楚國比得上他們的,只有子文。請大王任命子文為令尹吧,臣相信,子文一定會幫助大王,實現楚國霸業的。”
楚成王看著這位白發蒼蒼祖父輩的臣子,感慨萬分。
同樣是楚國王室中人,但看看那個公子善,長期把持朝政,飛揚跋扈,胡作非為,把個好端端的楚國給折騰壞了。
楚國自父親文王以后,幾乎毫無作為,坐視中原的齊國迅速崛起。為了一己私利,有的人就可以如此囂張,但有的人卻總是一心為國。
斗廉正是那種一心為國的人。
這可是一位英勇善戰且足智多謀的王室宗親啊,自先王武王時期,斗廉便馳騁疆場,不知為楚國立了多少戰功。
如今,大家舉薦他當令尹,他卻力辭讓賢,楚國有這樣的賢臣,真乃楚國之幸也。
楚成王接納了斗廉之提議,任命斗子文為令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