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這段歷史時,站在楚國的角度,有時也挺為楚國感到惋惜的。因為這個時候的吳國,其實已經非常虛弱了。
這就如同我們打三國題材游戲時一樣,想盡一切辦法,或者終于等到了一個很好的機會可以攻下某個計劃已久城池,結果卻被人家給搶先占去了,你說可惜不可惜?
如果,我們還是說如果,楚國與越國直接聯合進兵討伐吳國,吳國肯定也是要敗亡的。
但是,楚國人太實誠了,楚惠王把這么大一個勝利果實讓給了越國,使越國一舉滅了吳國,順理成章繼承了原吳國大把資產。
越國不但因此將國土擴大至長江南岸包括原吳國在內的整片區域,還掠奪了想當年吳國攻入楚國都城郢都后搶去的無數財寶,使一直積貧積弱的越國一夜暴富!
死了一個強大的鄰邦吳國,卻來了一個更加強大的鄰邦越國,這難道不是楚惠王之失策嗎?
當然,楚惠王與越王勾踐之間這次圍繞滅亡吳國的合作,也算是取得了巨大的戰略利益,那便是楚國將勢力范圍擴大到了東南沿海,三夷之地皆為楚國附庸。
但不管如何,相比吳國這塊地以及曾經能稱霸江湖的大批吳國附庸、人口、軍隊、物資等,當時三夷的價值那實在微不足道。
我們看有的人精力充沛,總是象打過雞血一樣,渾身是勁,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他有著明確的目的。
一旦這個目的達到,人便貌似一下子累了,或者整個人便松懈了下來。
也許,這個時候的楚國,正是如此。因為強大的、萬惡的吳國,終于亡了國!
楚國最大的敵人,曾經給楚國帶來過噩夢般的摧殘,給楚國人民留下了巨大的傷疤,現在居然亡了國!
楚惠王一直在想著這個吳國,這個自楚莊王時期的申公巫臣為了一個女人而叛逃楚國,投向強敵晉國,獻了聯吳疲楚大計。
巫臣還數次代表晉國出使吳國,指導吳國迅速壯大軍事實力,吳國因此而成為東南強國,成為楚國最大的威脅。
從此,楚國一直被吳國折騰得疲于奔命。
看著聯吳疲楚之計大獲成功,晉國進一步大力扶持這個原本是楚國看都不愿抬頭的東夷小國,最終使吳國成為楚國的大患,甚至一度使楚國差點亡國!
吳國,也因此成了楚國最可恨的敵人。
如今,吳國就這樣死了,那不谷還能做什么?
先看看國際形勢吧。
周天子不管是誰當天子,不要去管了,反正茍延殘喘到現在,天子遲早是要淡出歷史舞臺的。先看看那個強悍的越國。
越國于公元前473年滅了吳國,令天下震動。
越王勾踐乘勢北上中原,在彭城(今江蘇徐州)與齊國、晉國會盟,儼然以新一代霸主的形象展現在春秋江湖。
越王勾踐顯然是一位大方的主,吳國強盛時四處征伐,侵占了中原列國諸侯大量土地。
現在,勾踐宣布,原吳國侵占列國的土地都歸還給諸侯列國。
史料記載,魯國、宋國等國都得到了原來被吳國侵占的土地。
令楚惠王興奮的是,原屬楚國勢力范圍或者屬地的淮、徐、州來、巢、鐘離、鐘吾、邗等地,居然都被越國慷慨返還!
此時的楚國,疆域面積北接鄭國,鄰近黃河;西抵長江上游,鄰巴國;東至東海、淮海、泗水一帶,鄰越國、齊國、魯國等國;南至東南沿海!
必須要指出的是,這個時候的楚惠王,已經從春秋走到了戰國。
公元前476年,是中國傳統上將東周歷史劃分為春秋和戰國的界年,戰國初期的整個江湖列國,已經完全打破了傳統意義上的春秋十二諸侯概念了
傳統意義上的十二諸侯,即晉國、秦國、楚國、齊國、魯國、宋國、鄭國、衛國、陳國、蔡國、燕國、曹國,這也是筆者所要整理的春秋列國風云的主要國家。
到了春秋后期,出現了吳國、越國,故增加了春秋吳越風云。
在我們的系列故事里,所出現的其他國家,如巴國、鄧國、鄖國、隨國、邾國、鄫國、徐國、許國、杞國等等,都不是主角,都是在春秋江湖跑跑龍套的。
現在,春秋走到了戰國,傳統的春秋十二諸侯,已經變成了戰國初期的晉國、秦國、楚國、齊國、魯國、宋國、鄭國、衛國、蔡國、燕國、越國、巴國、蜀國這十三太保了。再后中期,便剩下秦國、楚國、齊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這七大強國,戰國風云,便主要圍繞著戰國七雄來講了。
我們的春秋楚國風云,也就講到這里了。
實在對不起承上啟下的楚惠王了,雖然此時你年富力強,還有大把的故事要講,如滅蔡國、杞國等,以及打宋國等。
但你實在是在位時間太長了,直到公元前432年才崩,那就把你放到戰國風云去講吧。
再見了,楚惠王。
再見了,楚國!
(本書終章。2021年12月,于寧波北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