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大的楚國,在狗屎一樣楚平王的領導下,終于走上了一條令人扼腕嘆息的下坡之路。
楚國的王族公族大夫們對他還算客氣的,給了他一個“平”的謚號,不褒也不貶。
其實,按楚王的表現來看,楚平王可以說是楚國歷史上,自楚武王以來最不濟的一個楚王。
一大堆爛攤子就扔給了自己的兒子熊珍。公元前516年9月,楚平王去世,不滿十歲的太子熊珍繼位,是為楚昭王。
楚昭王,約公元前523年出生,崩于公元前489年,羋姓熊氏,名珍,即位時不滿十歲。
楚昭王的生辰之年其實是算出來的,按楚國的史書,楚王的生辰年月是國家秘密。
但對楚昭王來說,這無所謂了,因為年僅十歲的他,立即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壓力顯然來自吳國。
吳王僚自從在雞父之役中大敗楚軍后,又乘機滅了楚國附庸巢國,占領了楚國的鐘離,頓時有了一種老子天下第一的豪邁,氣焰非常囂張。
特別是現在手下有公子光這樣的名將,又有伍子胥這樣的能臣,吳國稱霸諸侯,看來那是分分鐘的事。
聽說楚平王崩了,吳王僚馬上來了精神。
“出兵,趁楚國人辦喪事,打他個滿地找牙。”公元前515年春,吳軍趁楚國國喪,由公子蓋余和公子燭庸率領,大舉入侵楚國。
早在楚共王崩時,吳軍就趁楚國國喪侵略楚國,結果被打了個稀巴爛。
現在楚平王崩了,吳軍又趁楚國國喪侵略楚國。
“什么禮儀,在寡人面前就是一個屁。”吳王僚根本不管什么國喪期間不能出兵討伐的周禮規定。
吳王僚真的有些瘋狂,他可能不知道有一句俗話叫“天要欲其亡,必先任其狂”。
吳王僚全身心地死磕楚國,卻不知他的身后,已經有人用陰冷的眼光死死盯著他。
楚國火大了,你吳國佬也太不是東西了,居然又干出這種趁人之危的下作事。
既然你要來,那咱大楚就讓你有去無回!
令尹囊瓦也把手頭主持楚國大葬之事放下,點起三路楚軍,自領中軍,左尹伯郤宛、司馬鄢將師分帥左右兩軍,迎戰吳國侵略者。
伯郤宛展現了一個合格的統帥風范,他建議誘敵深入,不要在邊境與吳軍糾纏。
囊瓦依計用兵,在窮邑(今安徽堆縣一帶)設下伏兵。
吳軍進展非常順利,溯長江一路而上,侵占了不少楚國城邑。
吳軍兩位統帥蓋余和燭庸始終以為楚軍懼怕吳軍,又值國內大喪,估計是顧不過來,此時不多搶點楚國的財物奴隸美女,更待何時?
如此輕敵冒進,吳國真的將楚國這個超級大國當稻草人了?
結果,吳軍被楚軍團團圍困于窮邑。
“不要發起進攻,吳軍遠道而來,糧草不濟,因死他們。”伯郤宛提出建議,然后,分兵守住各要道隘口,以防吳援軍救援。
被圍了近一個月,蓋余和燭庸終于慌了,他們的求救信號不斷發往吳國。
但他們沒想到的是,吳國發生大事了,沒人會來救他們了。
公元前515年,在伍子胥的精心部署下,戰功赫赫的公子光發動了政變,弒殺了吳王僚,自己當了吳王,這便是吳王闔閭。
闔閭下了狠手,不但殺了吳王僚,還下令斬草除根,盡滅吳王僚一族!
白色恐怖下,吳王僚之子公子慶忌逃出姑蘇吳王宮。
消息傳到吳楚前線,吳王僚的親兄弟,公子蓋余和公子燭庸傻眼了,這仗還能打么?
公元前515年,在窮邑之戰中被圍困了一月有余的吳軍向楚軍投降。
楚軍取得勝利,吳軍降將公子蓋余和公子燭庸因吳王僚被公子光刺殺,恨透了公子光,即吳王闔閭。
楚國也總不能楚材吳用楚材晉用吧,吳材也可以楚用,就象晉材楚用一樣。
于是,真心降楚公子蓋余和公子燭庸得到楚國重用,任為大夫,率軍鎮守舒邑。
囊瓦這一次是真正的率楚軍凱旋了,此次對吳作戰中,戰功最為卓著的左尹伯郤宛,讓楚國人民看到了名將的希望。
伯郤宛為人正直,深得民心,且多次率軍擊敗吳軍,戰功顯赫,朝臣們都很敬重他。
大家都很敬佩伯郤宛,這下有一個家伙坐不住了。
誰?
費無極。
楚平王都死了,費無極怎么還活著?
是的,費無極不僅還活著,而且他作為楚昭王的師傅,楚國的太傅,在朝中還是位高權重的。
誰也不敢得罪他,包括伯郤宛,至少不想得罪他。
但伯郤宛的戰功,得罪了這個為禍楚國的大奸臣。
“伯郤宛此人與自己平時不大合得來,現在他戰功卓著,官至左尹,以后極有可能升任令尹,這個家伙的存在對自己不利。”費無極想著,也想出了干掉伯郤宛的主意。
這里必須要提的是司馬鄢將師。
史料記載,鄢將師與費無極是差不多同一路貨色,這一次作為右軍主將抗擊吳軍進犯,同樣是凱旋而歸。
但貌似自己沒立寸功!風頭全部給令尹囊瓦和左路統帥伯郤宛得了。
鄢將師的憤憤不平很快被費無極察覺了,那自然成了費無極的人。兩人一商議,定下了除掉伯郤宛的計策。
具體過程前面講了,反正囊瓦中計,大怒,傳令調兵攻打伯府。
為什么不直接去抓伯郤宛審問一下?
因為囊瓦本來就是無謀之人,不會仔細思考,為什么伯郤宛想要殺他。
殺了自己,伯郤宛便可升任令尹,這已經概念化在他的腦子里了。
何況,費無極又對他說,伯郤宛已經準備了甲士。
執行命令正是鄢將師,鄢將師非常激動地實施了攻打伯府的計劃:重兵圍困,然后火燒伯府。
要么不干,干了便是斬草除根。
可憐伯郤宛,被費無極賣了還不知道這飛來橫禍是怎么來的,全家悉數喪身火海。
這樣,從晉國反叛至楚國、為楚國作出了赫赫貢獻的伯家,就此覆滅。
伯郤宛之子伯噽正好不在家,驚聞家里出事后,直接逃去了吳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