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不谷的楚國啊。兒子,不谷的兒子啊。”夏水邊的叢林里,一位衣衫襤褸面黃肌瘦的男子喃喃自語著。
春天,連野果都還在發育,他已經餓了好多天了,正走在死去的路上。
他倒在了一叢已經謝了花的杜娟花邊,彌留之際,突然聽到了一個聲音在叫喚:“大王,大王,果真是大王啊。謝上天,總算找到大王了。”
楚靈王醒來時,正躺在一張舒軟的床上,兩個如花似玉的少女正在服侍他。
這不是做夢吧?或者說還是到了極樂世界了?
楚靈王揉揉眼,發現這真的不是做夢。
只見一人跪拜在地泣道:“大王,臣是申無宇之子申亥,得知大王落難,費盡萬苦找尋大王,皇天不負,總算把大王找回來了。”
“申無宇?他人呢?”楚靈王記得申無宇。
“家父已經過世了,家父生前多次頂撞大王,但大王胸襟如天,一點也不計較,反而給家父升官賞賜,家父過世前囑咐臣,一定要對大王忠心不二。
這兩少女是臣兩個女兒,臣無以為報,愿意將兩個女兒都奉獻給大王。”申亥道。
申無宇是誰?
楚國大夫也,前面我們講過了他的故事,他曾經在楚靈王還是令尹時,便因為使用與楚王同等規制的馬車而罵過楚靈王。
后來在追捕逃犯時,又諷刺過楚靈王。
但楚靈王認為申無宇此人不卑不亢,原則性強,值得重用,所以一直很器重他。
申無宇為中國歷史文化留下了尾大不掉這個成語,以及“五大不在邊,五細不在庭”的帝王之術典故和“知子莫如父,擇臣莫如君”的名言。
前531年,楚靈王在陳地、蔡地、不羹等處筑城,派熊棄疾做蔡公。
申無宇表示了反對,他對楚靈王道:“知子莫如父,擇臣莫如君。想當年,鄭莊公在櫟地筑城給公子突,結果導致權力分化。
鄭國兄弟相殘,繼位的鄭昭公不得安寧,鄭國從此陷入內亂。
齊桓公加固了小谷城給相國管子,小谷城并非齊國邊境大城,而只是國都不遠處一個小邑。
所以不會有隱患,到現在管子遺德還在影響著小谷城老百姓,整個齊國都受益。
臣聽說,五大不在邊。就是指太子、母弟、貴寵公子、公孫和幾代正卿這類大人物不宜外派駐守邊境。
五細不在庭,就是指卑賤、年少、疏遠、弱小及新人不適合留在朝廷。
這也就是所謂親不在外,羈不在內。
現在大王讓公子棄疾舉重兵鎮守陳蔡,讓鄭國來的子革在朝中擔任右尹,臣認為不大合適。”
楚靈王當時便想反駁回去,什么五大五小,老子最大,哪個敢造次,一個喀嚓!
象鄭國來的子革,那是多么賢良的人材啊,你申無宇想必是吃醋了吧?
再說了,楚國那么大,不派自己最親近的人去守衛邊境,難道還派外人去?
但楚靈王最終沒有反駁,當然也不會采納申無宇的意見。他又向申無宇請教:
“不谷一直很納悶,為何中原諸侯對大楚離心離德,對晉國這種忽悠派卻恭敬得很?
不谷想過了,應該是楚國離他們太遠了而晉國近。
所以,不谷準備在陳、蔡、不羹等地修筑大城,每城各征發千乘軍隊。
這樣,此三地便有三千乘軍隊,相當于一個大國了,再加上楚國本土至少兩千乘軍隊,足可以威服各諸侯了吧。”
申無宇嘆了一口氣,耐心道:“大王,臣以為不可。臣聽說:末大必折,尾大不掉。樹枝太大了,就會折斷;動物尾巴太大了,就不能靈活搖擺。
都城之外修建大城已經被證明要壞事的,象以前鄭國的京城、櫟邑,衛國的蒲邑、戚邑,宋國的蕭邑、亳邑,齊國的渠丘等等,最后哪個不動亂過?臣懇請大王三思而后行。”
如果,歷史可以重來,楚靈王接納申無宇的建議,那便不會有后來的事!
如果楚靈王能夠接納子革的建議,早點從徐國撤軍,那也一定不會有后來的事!
但歷史不會給楚靈王哪怕是一個如果。
此時的楚靈王,看著申無宇的兒子申亥,想著申無宇曾經對自己的這些忠告,再也沒有說話。
他不愿再吃任何東西,申亥獻上的兩個女兒,他當然也不會去碰一絲衣角。
楚靈王本就絕望了,看到申亥,想起申無宇,他更悔恨交加。
人生如戲啊!歷史給了楚靈王精彩絕倫的表現機會,如果他抓住與晉國和好的機遇,廣用賢才,發展生產,體恤民力,鞏固國防,修好諸侯,楚國將走上蒸蒸日上的大國諸侯之路,必將稱雄天下!
但是,楚靈王入戲太深了,他的戲,是戲弄的戲,他戲弄了整個楚國也戲弄了自己。
只要,這種戲,遲早要謝幕的。
公元前538年5月25日,流盡了悔恨的淚水后,楚靈王用一根白綾結束了自己強悍而又荒唐的一生。
隨著楚靈王的上吊自殺,歷史卻記載了一樁悲劇:申亥這個愚忠至極的家伙,在埋葬楚靈王時,竟然親手殺了兩個女兒殉葬!
楚靈王的一生,是強悍的一生。他向各諸侯展現了赤裸裸的武力,伐吳、伐徐、滅賴、滅陳、滅蔡!
在當時的春秋江湖,還真沒有包括晉國在內的哪個諸侯敢不對楚國表示畏懼的。
楚靈王的一生,也是敗壞楚國國力的一生。
他積極擴軍備戰,大量征發民力,修筑賴、陳、蔡、不羹等地大城,遷許、城父、賴地百姓,對外不斷發動戰爭,人民得不到休養生息,軍隊得不到修整,導致軍心民心生變,最終釀成悲劇。
楚靈王的一生,也是玩世不恭的一生。
他率性而為,自以為是,戲弄齊國來使晏子、引領“好細腰”之腐朽風尚、建章華宮和章華臺、戲弄晉國來使和擅殺越國來使等等,不斷搞笑,不斷被懟,也為中華文化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耳熟能詳的經典故事。
楚靈王的一生,更是悲哀的一生。
他自以為掌控了一切,對自己欣賞的人無比信任,毫不防范。
為他守衛王宮的蔡洧、親兄弟熊棄疾等人,打死他都不會相信他們會在暗地里整他,還把他整死了。
說到底,楚靈王還算是一個大度的人。
他不計前嫌,重用申無宇、穿封戌等人。反而他挺惡心那種溜須拍馬之徒,象那位暗中用上下其手方式幫他的伯州梨便很討厭,最后設計殺了他。
楚靈王是一個會反思的人,但他是一個貪得無厭的的,正是因為他太貪心了,所以他的意志已經無法控制他的貪念。
他明明知道子革講得是對的,他也已經發現其中的隱患了,所以他左右為難寢食難安,仍舊舍不得放棄筑城、舍不得放棄伐徐。
也許當時楚靈王是這樣想的:最后一次吧,等這一次將事都辦成了,自己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貪欲。
但有時,正是因為“最后一次”的魔咒,套死了很多人。
最后一次賴床吧,肯定會有永遠的最后一次;最后一次抽煙,一定戒不了;最后一次遲到,肯定還會遲到;最后一次受賄吧,一定會有新的下一次。
人的欲念,唯有立即強迫自己才有可能得到抑制。靠著拿“最后一次”的僥幸心理來擋的,最終肯定是自欺欺人,最后是貽笑大方和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