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楚國講了這么多,可以說從楚立國以來直到春秋此時,歷代楚王,哪個不雄才大略?哪個不有所作為?
但楚靈王呢?一個“靈”謚,其實已經概括出這位楚靈王是何德性了。
春秋,到了楚靈王所處的時代,算是一個非常舒適的時代。因為楚晉這兩個超級大國之間達成了停火協議,各諸侯國享受著世界和平帶來的紅利。
大凡是有點想作為的國家,此時哪個不抓國內改革、發展生產、積蓄國力?
如鄭國的執政大夫子產,執政期間開展了以劃定公卿士庶的土地疆界、按什伍制對農戶予以編制、對私田按地畝課稅、依土地人口數量交納軍賦、修訂并公布了成文法、實行學而后入政、擇能而使之的用人制度、鼓勵鄉校開放庶人議政等,鄭國出現了中興局面。
齊國在齊景公領導下,以晏嬰為執政大夫,重用國、高卿,公開言路,推行善政,齊國國力漸漸恢復,也呈現出齊國中興局面。
另一個超級大國晉國,在沒有了外患的情況下,卻爆發了內亂。
晉平公時期,晉國官場腐敗到了極點,政務盡數落在六卿手中,六卿勢力愈加強大,國內權力斗爭越演越烈。沒了刀兵之害,晉國反而加重賦稅,民不聊生。
當時的春秋形勢相對平和,楚國和晉國為共同的諸侯聯盟盟主,接受著除了齊國和秦國以外各諸侯國的納貢,大家和平相處。
楚國的兩大盟友齊國和秦國,暫時也不會去惹晉國。
晉國的傳統小弟如宋、衛、魯、曹等,雖然按規定向楚國納貢,但內心還是偏向晉國多一點。
其中宋國因為促成了世界和平大會的召開,所以影響力比較大一點。
楚國的鐵桿小弟主要是許、陳、蔡等國,基本上就是老老實實向晉楚兩個超級大國繳納保護費。
春秋小強鄭國還是有些性格的,他們抓住時機推行改革,國力得到恢復。
楚靈王一直覺得自己這個楚王當得太容易了。總得找點事做做吧,否則嘴巴淡出鳥來,身體閑出病來。楚靈王想。
他想起了楚莊王曾經問過的那個鼎。天下九鼎,其中一個是荊楚之鼎,那是屬于咱們楚國的,應該想辦法將這個鼎從周王室天子那里要來。
但眼下還是先等等,必須要讓楚國的國威更盛一點,到時向周天子要,不怕他不肯。
想起了楚莊王,他便想著自己應該要做一個比爺爺楚莊王更偉大的楚王。
楚莊王有不少嬪妃,但沒有一個是晉國公主。對了,自己首先應該在女人上,要強過自己這位偉大的祖先一籌。
向晉國求婚!
楚靈王剛娶了鄭國美女,現在又要晉國美女了。
由于娶鄭國美女時自己僅僅是一個令尹,所以沒娶到公主。現在自己是楚王了,當然得要一個晉國公主了。
晉平公聽說楚靈王來求親,一口答應:太好了,寡人要將最漂亮的女兒嫁給楚王!
楚靈王本就是一個試探性的要求,想看看晉國人是如何反應。
聽說人家居然一口同意了,又突然感到索然無味:這事那么簡單,多沒勁。
但不管如何,自己總算可以實現在討老婆這方面超越了歷代楚王:瞧瞧吧,不谷娶的,可是晉國公主哦。
不谷,是楚王的自稱。那個時候,為表示謙恭,周天子自稱“予一人”,那是周天子的專稱。大一點的諸侯國自稱“寡人”,小諸侯一般自稱“孤”。
各諸侯國中唯楚國是給自己另搞了一套的,自稱用的是“不谷”。
于是,公元前537年,楚靈王便派遣令尹蒍罷和莫敖屈生赴晉國迎親。
晉國當然不敢怠慢,也派了中軍將韓起和上大夫叔向送親。
本來是多好的一樁美事,但楚靈王卻忽發奇想:據說后人有一個叫賠了夫人又折兵的說法,要不,這一次忽悠一下晉國,讓晉國也賠個夫人并折點兵?
朝堂上,大家剛剛向楚靈王道賀即將到來的大婚,楚靈王卻道:“大家先別道喜,不谷認為咱大楚要抓住這個機會羞辱一下晉國佬。
想當年,先君共王一只眼睛被晉國佬射瞎了,這是楚國的奇恥大辱。這事沒完,必須報復,不擇手段也要報復。
待韓起和叔向到了楚國后,直接將兩人抓起來,然后砍掉韓起的腳,讓他去當楚國城門的守門員。再閹了叔向,讓叔向成為楚王宮里的一個太監。大家看如何?”
韓起是誰?
晉國中軍將!那可是世界第一超級大國的實際掌權者,全世界最有權勢的人!
叔向是誰?
晉國最有賢名的上大夫!
動了這兩個人,會是什么結果?
絕對是世界大戰!
幾乎所有的楚國公卿大夫都不由變了臉色,好幾代楚王都費心費勁讓楚國成為一個文明國家,盡快融入中原,讓大家都接受楚國是華夏中華一分子的事實,楚靈王居然想搞這一出!
整個朝堂一片靜寂。誰都想反對,但又不敢反對,因為楚靈王喜怒無常,一個多嘴罪很輕易便扣上,然后便被咔嚓。
但真的不能這樣無恥,不能這樣亂來!
太宰蒍啟強終于忍不住了,他想了好幾遍自己的措辭后,出班奏道:“大王,要這樣干也行!”
整個朝堂一片嘩然,你蒍啟強腦子進水了?居然還慫恿大王要做此等無恥卑鄙下流之事?
楚靈王聽得津津有味:“太宰,請接著講。”
蒍啟強也豁出去了,道:“但有一個前提條件:我們必須做足防備!
臣聽說,如果要羞辱一個人,便要做好與他打架的準備,更何況要羞辱一個國家,而且是象晉國這樣的超級大國?
因此凡是圣賢之主,都致力于推行禮儀,沒事不會想著去羞辱別人。
所謂禮儀,那便是兩國之間,無論是朝覲聘問還是宴會接見都要用到規格不同的美玉,小國有向大國報告的規定,大國有向小國保護的義務。
接待來使,雖置了幾但不能依靠,雖斟滿酒但不能飲用,宴會時不但要贈送禮品,還要有足夠的菜肴。
入境時,來使尚在邊境時便要去慰勞,離境時要有贈送的禮品,這些都是禮儀的最高形式。
一個國家的敗亡,往往會因為失去這樣的禮儀而導致禍亂!
想當年,城濮之戰,晉國勝了,但卻不再防備我們楚國,因此在接下來的邲地之戰中失敗了。
邲地之戰,我們楚國勝了,但同樣沒有防備晉國,因此楚國在接下來的鄢陵之戰中敗了。
鄢陵之戰后,晉國沒有喪失防備,而且對我們楚國禮儀有加,以和睦為重,我們有什么理由搞報復呢?
大王向晉國求親,以示親善,這是大王的美德。現在,我們已經與晉國結成了聯姻,這多好啊。
但現在卻要羞辱他們,這可是自找麻煩自立敵人,我們做好了防備晉國的準備了嗎?
如果大王認為我們楚國做好了防備,又有愿意為這樣的防備承擔責任的大臣,那大王如此羞辱晉國人,當然可以。
如果沒有,臣斗膽請大王三思。
其實我們應該多想想,這些年來,晉國對楚國沒有惡意。我們想要得到諸侯的進貢,晉國答應了。
我們想要得到晉國公主,晉國也答應了,而且據說是國君親自送出國門,又是中軍將和上大夫親自送到楚國。禮數不為不全!
就算我們將韓起和叔向都留在楚國,表面上是給了晉國一個很大的羞辱,那晉國就只有這兩人了么?
韓起之后,還有剩下五卿:趙成、中行吳、魏舒、范鞅、知盈!
叔向之后,還有祁午、張趯、籍談、女齊、梁丙、張骼、輔躒、苗賁皇等八位賢大夫!
此外,還有韓氏七大城邑大夫,羊舌氏四族英杰人士,以及箕襄、邢帶、叔禽、叔椒、子羽等等數都數不過來的晉國各大家族,單單戰車便有數千乘。
此等奇恥大辱,必定會讓晉國人人都義憤填膺,晉國的報復那可是不得了的!
大王現在一定要把親善換成怨恨,違背禮儀以招致敵人,而又沒有應有的防備,那勢必導致讓我等下臣們去當晉國的俘虜了,大王這樣滿足了么?”
整個朝堂,大家靜靜聽著太宰蒍啟強的這一番長篇高論,不由暗自嘆服:太宰學識淵博,對晉國了解之深,無人出其右啊。
楚靈王聽著聽著便腦門冒汗了,他趕緊站起來道:“太宰不用再說了,不谷知錯矣。”
于是,楚靈王厚待韓起。
不過,楚靈王聽說晉國上大夫叔向學問非常淵博,便想為難他一下,但一下子又沒有什么可以為難叔向的。
再看到晉國公主確實美艷動人,還是先洞房去吧,于是厚待叔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