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縣域經濟發展規劃:理論、實踐與前瞻
- 賀剛 于代松
- 1877字
- 2021-12-30 13:03:46
2.5 規劃服務外包與非外包差異
規劃服務外包是指政府通過招投標形式,委托外部智庫機構、企業團體、科研院所、高職院校等,提供本應由組織內部操作完成的規劃編制活動。政府主要以購買公共服務的形式,將縣域經濟規劃委托給專業服務供貨商,由供貨商專家為規劃編制提供專業化、精品化、高質量的服務,以達到客觀中立、提高效率、改進質量的效果。規劃服務非外包則是指由政府主要職能部門,通過組織政府機構內部人員,憑借自身力量,結合本地縣域經濟發展概況,進行經濟規劃。兩者差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5.1 規劃預算
規劃服務外包顯然大大增加了規劃的編制成本與運營成本,聘請有資質的專業機構編制經濟規劃,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用以支付專家咨詢費、調研費、差旅費、勞務費、會議費、材料費等費用,這筆經費對政府而言并不是一筆小的開支,需要做好預算規劃。外包是靠資金做支撐后盾的,沒有資金,外包就難以為繼,因此規劃服務外包無疑增加了成本。相比之下,非外包主要是由政府內部主要牽頭部門工作人員完成,一般而言是由發展和改革局、規劃局等部門牽頭實施,不需要對外支付高昂的服務費用,可以節約大量的規劃編制成本。而且從政府長期戰略來講,內包可以很大程度地保證項目的穩定性,還可以降低政府遠期成本費用。
2.5.2 規劃質量
規劃服務外包允許政府在缺乏專業技術知識和承擔可能選擇錯誤等風險的情況下,通過招投標形式,向社會專業機構,主要是科研院校、信息咨詢論證機構等,簽訂合同,獲得專業機構的智力資源。這類“借腦工程”,可以集聚來自專家團隊的前沿知識,能夠確保得到最為專業的智力支持,往往更高效、更專業、更中立,因此其規劃質量往往較高。就非外包而言,縣域經濟規劃隊伍科研力量相對薄弱,一般來說,縣域經濟發展規劃是同級政府牽頭,由發展和改革局等主要職能部門編制和實施,編制規劃需要多方面的專業知識,但是政府內部人員因自身專業涉及面較窄,相對而言,外包機構制定的規劃可操性更強。
2.5.3 人員素質
將規劃服務外包給專業機構,專業技術隊伍往往實力更強、更具專業性,團隊人員一般都受過高等教育,理論基礎知識扎實,規劃經驗豐富,眼界視野更為廣闊,因此其整體水平要高于職能部門主要工作人員。對于政府而言,其選擇外包的部分原因是,公共部門工作人員雖然較為熟悉縣域經濟發展概況外,但個別部門人員存在工作效率較低、動力不足、服務不到位、缺乏必要的專業技術知識等問題。但是,如果長期外包,不僅會使政府工作人員患上外包“依賴癥”,而且,由于不深入接觸、思考縣域經濟發展戰略,寄希望于外包機構,這既不利于政府人員專業素質的提高,也不利于未來縣域經濟發展戰略的制定、實施。
2.5.4 安全保密
政府實行規劃外包必然會面臨來自內部和外部的各種風險,其中信息安全和保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外包機構往往掌握了一個縣大量的檔案信息資料,不僅有過去各行各業的經濟發展情況統計,還有縣域經濟未來的發展戰略規劃,如果信息安全保密制度做得不好,出現任何一個小的疏漏,都有可能使信息不安全。此外,外包機構人員素質參差不齊,難免存在信息盜取、盜用、買賣等問題,加強外包機構在制定規劃中非法留存、持有、使用檔案信息的監管,簽訂保密合同,確保信息安全至關重要。相比之下,如果規劃由政府內部工作人員來完成,就不會存在外部機構掌握信息的情況,而只需要加強內部人員管理,保密工作就更容易開展,安全性也更高。
2.5.5 規劃后續管理
在規劃服務合同簽訂完成后,承接規劃服務的外包機構向政府提供規劃服務。一般而言,提供規劃服務的專業機構人員往往在己方辦公,因此后續規劃服務工作需要出包政府主要職能部門的積極配合。此時,與政府內部的溝通相比,外包會較為耗時費力,無論是信息的反饋和分享,還是主要規劃理念的滲透,都要經歷反復的磨合和協調,若對合同外包界定不明,甚至容易造成理解偏差。在服務內包的情況下,因處于政府服務內部,管理理念相同,規劃思想一致,相對來說,會更加容易相互融入,從而縮短磨合期。
2.5.6 其他潛在風險
外包存在諸如供貨商自身經營風險、內部管理失調風險、提供的規劃服務質量較差,甚至是供貨商突然倒閉、跑路等風險。由于目前關于政府公共服務外包的法律法規較為缺乏,對于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內容、范圍、方式等都沒有明確,政府購買中很多不確定因素頻發。在政府方面,潛在風險主要表現在關鍵領導人的更換導致項目中斷;在外包機構方面,潛在風險表現為企業經營風險等問題。對非外包而言,不存在供貨商自身風險的影響,其所承擔的風險僅僅是政府內部人員管理失調等,如果規劃都是內部自己加工,只要遵守政府的各項管理制度,一般而言安全性較高,風險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