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科學家的價值觀研究
- 朱利 劉波
- 1867字
- 2021-12-30 12:45:13
1.3 相關概念界定
1.3.1 科技創新人才
“科技創新人才”是我國特有的名詞,國際上一般使用“科技創新人力資源”。“科技創新人力資源”是指:實際從事或有潛力從事系統性科學和技術知識的生產、促進、傳播和應用活動的創造性人力資源①。在我國,專家學者對科技創新人才的理解都大同小異。劉敏、張偉從廣義和狹義兩個角度對科技創新人才進行界定。狹義的科技創新人才指直接參與、從事科技創新活動及為科技創新活動服務的所有人員。廣義的科技創新人才指科技人力資源,包括現在和潛在從事科技活動的人員。同時,他們認為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應指科學家、工程師及高級技師②。劉志宏認為,科技創新人才是指具有專門的知識和技能、能從事科學和技術工作、具有較高的創造力、對科學技術進步和人類社會進步做出較大貢獻的人,他們具有相應的專業特長和較高的個人素質、較強的個性與獨特的價值觀、創造性、團隊合作精神四個個體特征①。
綜上所述,結合本書的研究對象,本書所理解的科技創新人才是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在科技創新活動中對社會做出過重大貢獻的人才,包括國內國際科技大獎的獲獎人,以及獲中國工程院院士、科學院院士稱號的人。老科學家是在我國科學事業發展過程中做出過重要貢獻的人,是杰出科技創新人才的典型代表。
1.3.2 老科學家
根據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對老科學家的界定,本書所研究的老科學家是指在中國科學事業發展過程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截至2020年年底年齡在80歲以上的兩院院士或其他有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
1.3.3 價值觀
我們要知道什么是價值觀,首先就要清楚什么是價值。學界從不同的角度對“價值”進行了解釋。歷來關于價值的解釋存在實體說、屬性說、理念說、關系說等基本觀點。其中獲得普遍認可的是“關系說”。“關系說”認為,價值不是一種實體,事物(客體)不能決定自身的價值,人(主體)也不能決定事物(客體)的價值,只有兩者相互聯系起來,才能決定事物(客體)有沒有價值以及價值大小,這樣任何事物與人(主客體)之間就構成了一種不同于事實關系的價值關系,價值只能存在于這樣的價值關系中。可見,價值是主客體關系的產物。
關于價值觀。自20世紀80年代初期,我國哲學界開始了關于價值觀的研究。此后,價值觀就越來越受到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其研究領域涉及哲學、經濟學、倫理學、人類學、社會學等學科。雖然不同的學科對價值觀定義的側重點有所不同,但從價值觀內涵來看,學術界對價值觀的理解趨于一致。大部分學者認為,價值觀是關于價值問題的一般觀點和根本觀點,是人們處理各種價值關系所持的立場、觀點和態度的總和。從表現形態上來看,價值觀是人們在處理其與國家、工作、社會、集體、人、物等各種關系時所持有的穩定的、根本的觀點和態度的總和。它既包含著價值主體的價值取向、價值追求,以及凝結為一定的價值目標,也體現著價值主體的價值尺度、評價標準,成為主體判斷客體有無價值及價值大小的觀念模式和框架,是主體進行價值判斷、價值選擇的思想根據,以及進行決策的思想動機和出發點,對于主體的價值行為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①。從微觀角度來說,價值觀是人心中一個深層次的信念系統,在人們的價值活動中發揮著行為導向、情感激發和評價標準的作用,構成個人人生觀的重要內容,制約著人生活動的方方面面,是一個無形而有力的世界。從宏觀角度來說,價值觀是社會文化系統的內核與靈魂,代表著社會對應該提倡什么、反對什么的價值規范性判斷,社會通過各種手段把這些概念灌輸給個人,進而內化為個人的行為規范②。
結合價值觀的內涵,本書所研究的老科學家的價值觀則是指,老科學家這一特定群體在一定歷史傳統及主客觀條件下形成的在處理各種價值關系時所持的穩定的、根本的立場、觀點和態度的總和。它表現在,當個人和集體、國家、民族的利益發生矛盾時,當前和長遠利益發生矛盾時,經濟利益和道德理念發生矛盾時,甚至牽涉到個人生命安全時,人究竟如何抉擇。其主要涵蓋老科學家與國家的關系、老科學家與科學事業的關系、老科學家與社會的關系等幾個層次,這一研究對培養廣大民眾正確的價值觀及社會發展都有著重要作用。
① 李中斌.科技創新人才的培養及其發展策略[J].人口與經濟,2011 (5): 24-28.
② 劉敏,張偉.科技創新人才概念及統計對象界定研究:以甘肅為例[J].西北人口,2010(1): 125-128.
① 劉志宏.科技創新人才多元化培養路徑的戰略研究[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6): 66-69.
① 石海兵.青年價值觀教育研究[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19.
② 戴安良.略論我國社會轉型時期的價值觀[J].探索,2006(5): 10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