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2014年以來,我們將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花在了有關大數據、“互聯網+”背景下地方政府治理精準化的問題研究中。我們先后主持和主研了一系列的課題,這些課題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高校博士點項目、國家行政學院重大項目、重慶市社科一般項目和博士項目等。我們的教學專題也與此相關,不僅先后開設了3個相關專題,還形成了近10個資政報告并上報省部級主要領導。

本書認為,政府治理精準化是治理范式的進化,它強調以公眾需求為導向,全面精準地收集多元化和個性化的需求信息;以信息挖掘為支撐,通過大數據分析不同信息的因果關系或相關關系;以政策匹配為目標,參照歷史上的經驗和當下的數據分析做出決策。該成果進一步明確,地方政府治理精準化是通過發揮“互聯網+”的技術優勢,將“互聯網+”嵌入地方政府治理的全過程,深刻重塑地方政府治理理念、再造地方政府治理流程、重組地方政府治理結構,進而使地方政府精準回應公眾的多樣化需求和滿足公眾個性化的政策偏好。總體而言,“互聯網+”背景下的政府治理精準化研究正逐步展開和深入。但現有研究尚存在創新性、針對性、指導性不足的情況,使互聯網技術對政府治理的切實影響、發達國家政府利用互聯網技術治理經驗等重要或關鍵命題缺乏深入探討。為此,多學科視角、分政府層級、實踐與應用導向研究是我們后續研究的方向與重點。

我們發現,當前我國地方政府治理精準化面臨重要的機遇與挑戰。在機遇方面,信息時代背景下互聯網技術的普及與應用,國際上的數字政府發展趨勢,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等中央頂層設計與決策部署,互聯網普及率及用戶習慣等,為政府治理精準化奠定了堅實基礎、提供了條件保障。在挑戰方面,地區經濟、技術發展不均衡導致地區間的“數字鴻溝”現象依舊存在;各省份的數據在內容、類型、渠道等多方面還存在差異和整合問題;政府各個部門之間的數據還存在統一和規范的問題;互聯網的開放性和匿名性會涉及國家發展關鍵信息和社會公眾信息,甚至會給我們帶來威脅和消極影響;地方公務員缺乏互聯網、大數據等專業知識與政府開展平臺建設、服務聯網、制度創新等需求掌握相關知識人才之間還存在矛盾。因此,我們選取了5個群眾最關注的領域,對政府治理精準化實踐進行詳細分析:一是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彭陽縣“互聯網+”背景下的醫療精準化;二是江蘇省蘇州市“互聯網+”背景下的養老精準化;三是四川省成都市“互聯網+”背景下的城市管理精準化;四是貴州省“互聯網+”背景下的扶貧精準化;五是浙江省“互聯網+”背景下的政務服務精準化。它們從不同的領域或問題切入,通過新媒體融合發展、網絡平臺、大數據和智慧城市建設,重塑了政府治理的體制機制,有效提升了政府治理的精準化水平,具有較強的前瞻性、典型性、代表性和借鑒性。

通過問卷調查深度挖掘問題,是本書的重難點和創新之處。本書通過大量文獻回顧、深入訪談調研、多次專家研討,打磨設計出“互聯網+”背景下推動地方政府治理精準化的測評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包括一級指標4個,分別是“對政府治理效果的感知”“對影響政府治理的挑戰的認知”“對政府治理具體領域和活動的認知”“對政府治理精準化中服務高頻事項的認知”;二級指標15個。問卷通過SPSS21.0對克朗巴哈系數、巴特利特球形度檢驗、最大方差法正交旋轉等進行多次檢驗修正,確保其信度與效度。本書統計分析了東、中、西部地區6個省份發放及回收的929份有效問卷,發現“互聯網+”背景下地方政府治理精準化在職能定位、結構功能和實際運行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一是以公眾需求為導向的精準化治理理念落實不足;二是多元主體參與不均衡和條塊分割的結構性問題;三是決策數據碎片化、執行效能低和監督缺乏合力。本書又進一步分析了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一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權力沖突和橫向利益競爭制約協作互動;二是公眾需求表達渠道不暢和供需雙方缺乏信任;三是精準化治理績效評價目標偏差和指標不合理;四是互聯網領域的法律供給滯后以及立法部門化。

我們深信,“互聯網+”背景下地方政府治理精準化的實現,除了需要進一步強化各級地方政府以人民為中心的治理理念、以原因導向源頭治理的理念和統籌推進“五位一體”協調發展的理念之外,還需要一系列良好機制給予保障。整體的機制系統設計要以協作互動子機制為基礎,以服務供給子機制為核心,以績效評價子機制為關鍵,以法治保障子機制為根本。具體而言,一是構建協作互動子機制。首先從政府內部與政府外部出發,實現政府及其部門、公眾、企業、其他社會組織等協作互動的主體創新。其次要形成參與地方政府治理精準化的各類主體之間的有機統一體關系,明確各類主體在地方政府治理精準化中的角色、權利和義務。二是構建服務供給子機制。首先要明確中央政府、不同層級的地方政府、服務提供者和一線專業人員、公眾、企業、其他社會組織都參與到服務的供給中,其中要注意加強和創新基層黨組織參與公共服務供給。其次要立足“最廣大人民利益”,以原因為導向開展服務供給,從“量”和“質”兩個維度,以及服務的充足供給和有效供給兩個層面實施精準供給。并且要考慮到供給對象的差異化、供給內容的標準化和供給方式的多樣化。三是構建績效評價子機制。首先根據我國地方政府的公共受托責任關系鏈,評價地方政府治理精準化績效的主體應包括被評價對象自身(地方政府)、上級領導和機關、立法機關(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下級、公眾、學術研究組織和民間中介機構等。其次建立宏觀的戰略性績效評估機制、中觀的技術性績效評估機制和微觀的數據性績效評估機制,并在這個基礎上形成以一級地方政府、政府部門、政府公務員和政府項目等為評價對象的評價體系。四是構建法治保障子機制。首先要從法治的立法、執法、守法和監督4個方面實現法治保障的主體創新。其次要重點解決合理立法、嚴格執法、普遍守法和有效監督等問題。

本書對“互聯網+”背景下不同層級、不同區位、不同服務人群的地方政府精準化公共服務提供過程中的治理主體、治理對象、治理方式、治理過程、治理結果和治理機制進行了專題性、系統性的深入研究,有效補充和豐富了地方政府治理研究和新時代公共管理理論;基于地方政府治理精準化的突出問題與深層次影響因素,提出協作互動、服務供給、績效評價和法治保障等多種機制,有助于指導與提升“互聯網+”背景下地方政府治理精準化水平。同時,我們公開發表高質量的學術論文數十篇,積極將研究成果轉化為決策咨詢建議,得到省部級以上內參采用或主要領導肯定性批示,并在干部教育培訓課堂上宣講等,生動詮釋了新時代公共管理學者的研究使命和任務,對推進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有重要意義。

全書由閆建提出寫作思路和大綱,主要由閆建、高華麗共同完成。向紅老師對問卷調查和分析付出了大量的心血。鄭迦元、黃可歆等學生參加了部分內容的寫作。在這里,對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同時,還要感謝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生導師胡象明教授在百忙之中撥冗作序,感謝長期以來一直支持我們的周榮老師,感謝一直陪伴著我們并給予我們大力支持的家人,正是他們的支持,才能使本書順利完成!

在相關的研究工作中,我們還得到了重慶市委黨校(重慶行政學院)、西南政法大學各位領導和同事、我們的一些學生和朋友以及成都西南財大出版社植苗女士的鼎力支持和無私幫助,在此一并表示最誠摯的感謝!

由于筆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不足之處,還請廣大專家學者、讀者朋友批評指正。

閆建 高華麗

2021年1月于歇臺子

主站蜘蛛池模板: 敖汉旗| 冀州市| 肇源县| 贵港市| 固安县| 陵川县| 瓦房店市| 郓城县| 吉林省| 化州市| 额敏县| 曲阳县| 资阳市| 临泉县| 丰城市| 海淀区| 长武县| 永胜县| 平安县| 扬州市| 茂名市| 宜阳县| 蒲城县| 格尔木市| 井冈山市| 榕江县| 曲松县| 宜良县| 石嘴山市| 弥渡县| 高阳县| 温泉县| 合阳县| 高唐县| 祁门县| 五常市| 康保县| 班戈县| 南漳县| 大丰市| 合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