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 ”背景下地方政府治理精準化研究
- 閆建 高華麗
- 2827字
- 2021-12-30 12:38:26
序
閆建教授和高華麗博士的新書《“互聯網+”背景下地方政府治理精準化研究》就要出版了。閆建教授邀請我為這本書作序。在此,我僅憑個人的理解表達一下自己的看法,也算是一篇讀后感吧!
我與閆建教授相識大約是在2002年,那一年他以優異成績考入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專業,攻讀碩士研究生。那時我在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任副院長和行政管理學系的專職教授。我雖然不是他的導師,但給他及他的同學上過專業課,在平時的學習與研究中也有一些接觸和交流。在我的印象中,那時閆建就是一個愛讀書、愛思考問題和愛寫作的人。他通過對大量經典著作的閱讀和研究,為日后的成長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知識基礎。之后,我得知閆建被聘為中共重慶市委黨校(重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學教研部的專職老師,從事專業教學和科研工作。由于他的努力和才華,幾年后就被破格提升為副教授,緊接著又是教授、公共管理學教研部副主任,并被聘為碩士研究生導師,還是重慶市級重點學科“土地資源管理”方向學術帶頭人,并兼任中國人才研究會領導人才專委會理事、重慶市行政管理學會副秘書長、重慶市黨校系統教師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重慶市委黨校MPA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中心副主任、重慶市委黨校“地方政府治理”青年創新團隊負責人、西南大學與西南政法大學兼職教授等。此外,他還入選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同行評議專家庫、教育部學位中心碩士畢業論文評審專家庫、教育部學位中心專業學位水平評估論文評價專家庫、重慶市社會科學專家庫、重慶市社科規劃項目成果評審專家庫、重慶市干部教育培訓師資庫、重慶市公務員培訓師資庫、公務員錄用考試(重慶)測評基地命題科研專家庫、重慶市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市級專家庫和重慶市標準化評審專家庫。對一個不足40周歲的青年人來說,這一連串的職稱、職務和頭銜均反映出他在學界已有相當的影響力,也是他多年奮斗的結果,可謂是實至名歸。
“互聯網+”背景下地方政府治理精準化,既是當前政府管理中迫切需要加強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實踐課題,也是公共管理學界迫切需要研究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理論課題。這一研究成果不僅對于推進“互聯網+”背景下地方政府治理精準化的實踐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對于推動“互聯網+”背景下地方政府治理精準化的理論探討也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特別是不久前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四中全會做出了《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吹響了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偉大號角。地方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互聯網+”背景下地方政府治理精準化是地方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推手。因此,本書的出版,恰逢深入學習和全面落實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之際,對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背景下地方政府治理精準化以及地方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將起到助力作用。
眾所周知,我們正處于互聯網時代。互聯網的發展,給我們的經濟、政治、社會以及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帶來了全新的變化,當然也會對當今各國的政府管理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閆建教授和高華麗博士以“‘互聯網+’背景下地方政府治理精準化”為題進行的這項研究,反映了新時代地方政府治理的新特征,體現了近年來國內在地方政府研究方面取得的最新進展。初讀書稿,我有以下幾點深刻印象:
首先,本書的研究主題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在當今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時代,互聯網已被廣泛應用于地方政府治理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第4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6月底,中國在線政務服務用戶規模達5.09億人,占網民整體規模的59.6%,并且這一數據每年還在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長,這充分反映出互聯網在當代地方政府治理中的發展水平和重要程度。互聯網在地方政府治理中的廣泛應用,既為地方政府治理精準化提供了技術支撐,又提出了必然性要求。目前北京市、上海市等特大城市均提出了城市精細化治理的要求,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實施了一系列具體方案,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書也具體研究了多個不同層級的地方政府在“互聯網+”背景下醫療精準化、政務服務精準化等方面取得的成效。這充分反映出這一研究課題緊扣時代脈搏,站在時代的前列,思考的是當代中國地方政府治理的最前沿的實踐與理論問題。
其次,本書將以案例研究為基礎的質化研究方法和以問卷調查為基礎的量化研究方法融為一體,并將多案例研究和調查信息的統計分析合二為一,使全書既具有豐富的一手資料,增強了研究成果的說服力,又體現出研究方法的科學性。本書中,閆建教授和高華麗博士對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彭陽縣“互聯網+”背景下的醫療精準化、江蘇省蘇州市“互聯網+”背景下的養老精準化、四川省成都市“互聯網+”背景下的城市管理精準化、貴州省“互聯網+”背景下的扶貧精準化和浙江省“互聯網+”背景下的政務服務精準化在實踐探索和經驗啟示方面有敘有述,既增強了研究成果的可讀性,也增強了其說服力。案例研究之后,緊接著就是問卷調查和統計分析。問卷調查主要涉及山東省、廣東省、河南省、四川省、貴州省和重慶市等地,對象涉及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企業人員、個體經營戶、自由職業者和其他人員,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嚴謹的數據統計和實證分析,進一步增強了研究成果的科學性。因此,可以說,本書是一本可讀性較強、說服力較強和科學性較強的當代中國地方政府治理研究新著。
最后,閆建教授和高華麗博士對所研究的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詳細分析了問題的形成原因,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對策思考,使本書具有了明顯的應用價值。在有關地方政府治理的傳統研究方法中,較常見的研究方法是傳統的制度分析方法,它一般從宏觀制度分析入手,分析現有制度存在的不足及其制度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從上述分析的特點可以看出,本書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具有規范分析特征的傳統研究方法,引進了案例研究、問卷調查和統計分析等具有實證研究特征的科學研究方法。但是,本書也沒有摒棄傳統研究方法中的“合理內核”,而是在案例研究、問卷調查和統計分析等實證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從宏觀層面對當前“互聯網+”背景下我國地方政府治理精準化方面存在的問題和原因進行了深入的規范性分析,并堅持應用價值取向,就“互聯網+”背景下我國地方政府治理精準化機制構建做了較為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一些具有啟發性的建議。這些思考和建議對于當前改善我國“互聯網+”背景下地方政府治理精準化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當然,任何一件作品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本書雖做了大量系統性研究,但仍存在一些問題有待我們深入探討。相信讀者會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由衷地希望,有更多的研究者能夠加入這一領域的研究行列,并提供更多有關這方面的研究成果,為推進“互聯網+”背景下地方政府治理精準化共同做出應有的貢獻。
胡象明
2021年1月16日于北京清林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