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教師口語教程作者名: 劉瑤瑤本章字數: 11419字更新時間: 2021-12-30 12:37:37
第一章 緒論
語言是人類交流思想、表達情感的最主要的手段和工具。在學校教育中,學生的教育教學任務主要是通過教師的語言來完成的。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我國杰出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也曾說過,凡是當教師的人,絕無例外地要學好語言才能做好教育工作和教學工作。因此,如何在正確理論指導下培養教師運用和提高教育教學中的口語表達能力,是提升教師職業技能的重要課題。
一、教師口語的含義及特點
(一)教師口語的含義
教師口語是在一般口語表達基礎上產生的一種職業語言,是一般口語交際的提高和專門化。教師口語是教師在教育教學情景中運用的語言,包括教師的職業用語和交際用語。教師口語首先存在于一般口語范疇內,它具備一般口語表達所具有的活潑生動、靈活短小、通俗易懂等特點,但同時因教師口語是一種職業化、專業化的口語表達形式,其標準高于普通的口語表達標準,并體現了教育教學的職業特點和其特定的規律。
(二)教師口語的特點
與一般口語相比,教師口語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1.規范性
教師是一種從事培養人、教育人的特殊而崇高的職業。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曾說過,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而且是模范。教師“為人師表”的職業性質不僅要求教師在品格、學識、修養能力等方面為學生做出榜樣,而且要求教師在言語表達方面也要為學生樹立楷模。教師的語言是學生模仿的對象和學習的范例,因此教師口語必須具有一定的規范性,且是全民通用的、標準化的口語。教師口語的規范性主要體現為: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使用標準的普通話,發音清晰無誤,語氣語調自然流暢,用詞恰當準確,表述連貫,表達得體,語法規范,邏輯性條理性強,態勢語適時適度。此外,教師口語的規范性還包括其應是文雅的。教師應該把教師口語規范、文雅的特點貫穿到整個教育教學活動中去,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
2.目的性
韓愈在《師說》中指出: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每一位教師從踏上三尺講臺開始,就擔負起教書和育人兩個重要的責任。為了達成傳道、授業、解惑等一系列的教育目的,教師必須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向學生傳授知識,提高學生各方面的技能。因此,在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語言要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絕不是漫無目的地閑聊。教師語言的組織一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能夠最大限度地啟發學生的思考,從而有效地達成教育教學的目標。教師的職業特點及所擔負的使命決定了教師口語必須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不能想什么就說什么,教師語言都是為直接或間接達成教育教學目標而服務的。
3.科學性
教師口語的科學性是由教育教學內容和方式的科學性所決定的。教師工作的主要任務是向學生傳授科學知識,對學生進行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科學思維方法及行為方式等方面的教育。在整個教育教學活動中,要求教師的語言表述科學嚴謹,觀點明確,用詞準確,邏輯思路清晰,不能出現思想性、知識性錯誤。只有準確地把握教師口語的科學性,才能按照教學大綱及教學計劃的要求,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引導學生根據教師的語言表述認真思考,積極地進行創造性的思維活動,學習知識,提升自己的能力。反之,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語言含糊不清,對一些知識點的講解模棱兩可,邏輯思維混亂,會嚴重影響學生掌握知識的質量和進度,還會把一些不良的習慣傳染給學生。所以,每一位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都要反復錘煉自己的語言,力求做到教師口語的科學性。
4.啟發性
英國教育家威廉·亞瑟說過,平庸的教師只是敘述,好教師講解,優異的教師示范,偉大的教師啟發。這句話充分說明了教師口語的另一個重要特點——啟發性。教師教育教學的目標不僅僅是向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這就要求教師語言必須具有一定的啟發性,學生按照教師語言的指引,可以打開思維的大門,更好地進行創造性的思維活動。教師應不斷吸收最新的教學理念,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對象,進行深入的學情分析,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運用生動的、恰當的話語方式來設置懸念、引發思考,啟發學生求知、求疑、求解,充分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打開他們的思路,讓學生學會在思考中學習,在學習中思考。“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真正發揮教學語言的啟發性作用。
二、提高教師語言修養的重要意義
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語言是師生心靈之間溝通的橋梁,是指引學生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是點燃學生智慧之光的火苗。毋庸置疑的是,無論現代化教育教學的方式方法如何提高,都無法取代教師運用口語進行教學這一基本教學方式。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們都非常重視教師語言的運用。《荀子·致士》中曾提出為師的四個條件:“師術有四,而博習不與焉。尊嚴而憚,可以為師;耆艾而信,可以為師;誦說而不陵不犯,可以為師;知微而論,可以為師。故師術有四,而博習不與焉。”其中,“誦說而不陵不犯,可以為師”說的就是教師口語技能在為師過程中的重要性。
(一)提高教師語言修養是有效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基本保證
教師語言修養的高低直接會影響到教育教學質量的好壞。眾所周知,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任務都是通過教師的語言來實現的,教師語言修養越高,學生理解起來就越容易,教育教學的效果就越好。只有教師語言做到了準確流暢、簡潔清晰、音量適中、快慢有致、難易合度、針對性強,并善于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形象,化枯燥為有趣,化平淡為新奇,才能使學生高效地接受教育。相反,如果教師不講究語言藝術,沒有較高的語言修養,講起話來語無倫次、含糊不清、思路混亂,勢必會影響到教育教學活動的效率和質量。正如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談到“教師的語言修養”問題時曾說,二十年前,我去聽一位教師的課,觀察孩子們怎樣感知新教材的講解。我發現,孩子們聽后很疲勞,下課時簡直是精疲力竭了。我開始仔細聽教師的語言(他教生物學),使我大為吃驚。教師的語言是那么混亂,沒有邏輯順序,他講的教材的意思是那么模糊不清,以致第一次感知這個或那個概念的兒童,不得不用全部力氣,才能聽懂一點點東西。孩子們感到疲勞的原因正在于此。由此可見,提高教師語言修養是有效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基本保證。
(二)提高教師語言修養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思維力和創造力
成功的教師語言不但可以把知識傳授給學生,而且還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思維力和創造力。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利用自己的語言,巧置矛盾,適時指點;欲藏先露,曲徑通幽;故設迷津,暗中點撥。高質量的教師語言總是能誘導學生進行積極思考,使學生創造性地完成學習任務。請看全國特級教師竇桂梅《珍珠鳥》的教學片段:
師:原來鳥怕人,人不怕鳥,現在我怕鳥害怕,怕鳥擔心,怕鳥飛走,結果呢,鳥卻不怕人了,信任人了。那小鳥對人的信任表現在哪兒?讓我們再次回到課文中,結合具體文字談談。
生:(讀)“起先,這小家伙只在籠子四周活動,隨后就在屋里飛來飛去,一會兒落在柜頂上;一會兒神氣十足地站在書架上,啄著書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會兒把燈繩撞得來回搖動,跟著跳到畫框上去了。”
(老師出示剛才學生說出的這段話,但把三個“一會兒”去掉了)
生:老師,這句話不完整了,你把“一會兒”丟了。
師:意思沒有改變啊,用與不用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學生說,這個詞重復用了三次,表現了小家伙的調皮,讓人好喜歡;也有的說,這三個“一會兒”,一個比一個程度深,把小家伙的調皮寫得活靈活現了)
生:注意這句話中有一個成語“神氣十足”。去掉這三個“一會兒”,小家伙頂多也就“神氣”,談不上“十足”,可用上這三個“一會兒”,那可真叫“神氣十足”!(該生朗讀這段,表現了小鳥的“神氣十足”)
師:我愿意和大家一起讀,女同學讀第一個“一會兒”,男同學讀第二個“一會兒”,我讀第三個“一會兒”,大家讀了以后一定要像小家伙一樣神氣十足哦!
(師生合作讀,讀得很精彩。然后師生結合文本繼續品味小珍珠鳥的可愛以及作者細膩生動的描寫,教師不時肯定學生的精彩表現)
師:作者把珍珠鳥的調皮和淘氣寫得的的確確——(生:神氣十足)(引讀)因此,白天,它這樣淘氣地陪伴我。夜晚——
生:(讀)“天色入暮,小家伙才在父母的再三呼喚聲中飛向籠子,扭動滾圓的身子,擠開那些綠葉鉆進去。”
師:(引讀)以至于有一天,我伏案寫作時——
生:(讀)“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頭睡著了……”
(課件打出這段話,進一步引導學生品味“趴在我的肩頭睡著了”這一人鳥和諧相處的狀態,然后配樂朗讀)
師:看,這就是小鳥趴在“我”肩頭做夢的情景,請給畫面題詞。
生:和諧。
生: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師:呵呵,你用了課文的最后一句話,讓我們把這句話劃下來,讀讀。(教師板書這句話)
生:我想用一個成語概括——小鳥依人。
師:你和我的題詞一樣啊。那這“依”就是——(生答:依靠,依賴)。
師:從剛才細致的品味中,感覺到:一個不動聲色,一個神氣十足,這兩個截然不同的表現卻換來了一個共同的境界——(生:信賴)。如果說小家伙一點一點的和人親近,正像同學們說的心里放松了,行為上就——(生:就變得有些放肆了)。
師:嗯?再想想,怎樣才能更準確地形容此時的小珍珠鳥,別忘了它是那么可愛?生:這個詞用得過了,應該是“放縱”比較合適。(掌聲)
師:真正的放松,還有點兒放縱,這是撒嬌的表現,呵呵。至此,才可以說是完全的——(生:放心),把那顆“怕”著的,豎著的心徹底平放在心里了,再也不會提心吊膽了。(掌聲)
師:那就請同學們說說人獲得信賴的原因是:(句式訓練)“信賴,就給它——”。
生:信賴就給它在屋子里撒歡的自由。
生:信賴就給它趴在人肩頭睡覺的幸福。
生:信賴就給它更多的關心,甚至是關懷。
生:信賴就給它更多的關愛,讓它感到人的溫暖。
師:你們說的這些不正是因人的努力而和小鳥創造的這信賴的美好境界嗎?把課文開頭的“真好”,和結尾的一段話連起來,再朗讀。
生:真好!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朗誦中已經明顯帶著閱讀后的體驗了)
師:把黑板上這兩句再顛倒過來說——
生: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真好!
在這則教學片段中,竇桂梅老師緊緊圍繞著“小鳥是如何理解信賴”這個問題展開講述,教師用成功的教學語言積極地調動了學生的想象力、思維力和創造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相反,若教師不善于運用語言藝術,就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氛圍也會是死氣沉沉的。
(三)教師良好的語言修養可以為學生的語言學習提供示范
“師者,人之模范也。”在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的一字一句必然是學生們競相模仿的典范。學生們對教師的一字、一句、一腔、一調都非常的敏感。語言修養高的教師對學生的語言學習可以提供一個良好的示范作用。國外的一些教育學家十分重視教師語言對學生的示范作用,并提出“要使每一堂課成為學生的言語示范課”。我國一些優秀的教育工作者也十分關注教師語言修養對學生的示范引導作用。特級教師斯霞曾這樣說,教師的語言應該成為學生的楷模,要使學生學會普通話,說話口齒清楚,咬字正確,聲音響亮,語言完整,簡短扼要,用詞確切,那么,教師自己首先要做到這些。她還特別指出:我們絕不可低估教師語言對學生語言的影響,這也是一種“潛移默化”。特級教師于漪曾說,語文教師帶領學生學習規范的書面語言,如果自己的口頭語言生動、活潑、優美,就能給學生以熏陶,大大提高學習效果。
錢夢龍老師在上《捕蛇者說》一課時,關于“蓄勢”的講解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古人寫文章很講究“勢”,他要說明這個問題,不是直接說這個問題,而是蓄了很多勢以后,水到渠成,加以點明。關于蓄勢,打個比方,筆者看過一個叫“手劈石碑”的氣功表演,當我看到表演者劈的時候,不是一來就劈,而是先有運氣、運功的過程。他先圍著石碑走兩圈,把功集在手掌上,然后瞅準時機,突然爆發了一股力量,把石碑劈斷了。(一邊說一邊做手勢)這個劈石碑的動作是關鍵性的動作,他也在“蓄勢”。寫文章也是這個道理。
錢夢龍老師用深入淺出的語言為學生講解了什么是“蓄勢”,讓學生很容易理解了這個詞的含義。可見,教師較高的語言修養可以為學生的語言學習提供良好的示范作用。
(四)提高教師語言修養是教師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需要
語言修養高的老師不僅可以跟學生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還能與領導、同事及家長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僅通過自己的語言來完成教學任務,也要通過自己的語言與學生溝通情感,交流思想,從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善于表達、講究語言藝術的老師往往更容易獲得學生的好感與信任,學生更愿意敞開心扉,更愿意去接受老師的建議和意見,因而更容易營造出一種融洽的師生關系氛圍,提高整個教育教學活動的效果。相反,不善言辭、不講究運用語言藝術的老師,很難得到學生的信任和支持,師生關系會比較疏遠,甚至有時講話不分場合、不分時間,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這很容易造成師生之間緊張的關系,嚴重影響教學效果。下面這個例子就能說明這個問題:
有位老師給高考落榜的學生補課,他這樣說:“我將要給你們講的,沒什么新鮮的,你們早都學過了,都是很有經驗的人,不需要我多說。”
這位老師講話非常不講究語言的藝術,沒有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去考慮問題。他的話反復提醒在座的所有學生——自己是高考落榜生。這樣的語言不但會刺痛學生的自尊心,而且還會讓學生對老師產生反感的情緒。真所謂“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面對這樣的學生群體,教師應該多鼓勵他們,幫助他們樹立信心,重整旗鼓,再一次迎難而上。
三、教師語言素養的構成要素
教師語言素養是指教師運用語言完成教育教學目標的綜合素養,它是教師必備的職業技能之一。教師語言素養是一個教師多種素質和能力的綜合體現,這種綜合素養既需要教師專業知識的支持,也需要有教育學、心理學等多種學科的支持。教師語言素養具體包括思想素養、知識素養、心理素養和語言素養。
(一)思想素養
思想素養涉及一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幸福觀、使命感、榮譽感等內容。教師的工作不僅僅是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因此,對于教師這個職業而言,思想素養要求至關重要。教師只有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遠大的理想,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才能用口語藝術把自己的立場、觀點、方法傳播給學生,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塑造學生的心靈,從而產生良好的社會效應。思想素養首先應該表現為他對于這個職業的熱愛,只有對教師這個職業、對學生這個群體充滿感情,才可能用自己的真情實感去打動學生、感染學生、教育學生。言為心聲,很難想象,一個根本不熱愛教育工作的人,一個思想境界平庸的人,怎么會講出激勵人心的話語,怎么會指引學生走上正確的道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不但是知識分子的楷模,還是一位道德家。他待人謙和,嚴于律己,寬厚博愛,教育和影響一代代人。要提高教師的語言修養,首先要提高教師的思想境界。教師要錘煉語言,首先要錘煉自己的思想。要使自己的語言閃光,引人入勝,就要先使自己的思想迸發火花,光亮照人。
(二)知識素養
俗話說:“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短繩難汲深井之水,淺水難負載重之舟。這充分說明知識素養是教師語言素養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一名教師要具有良好的口語水平,首先要具備廣博、豐富的知識基礎。一名教師如果專業基礎薄弱,知識貧乏,胸無點墨,即便他再伶牙俐齒,也很難把一個問題講得清楚明白,前后貫通。教師口語作為一種職業口語,是多種知識信息的載體,它必須以豐富的知識作為基礎。教師知識素養深厚,不僅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也有利于自身素質和能力的提高。擁有豐富知識底蘊的人會讓自己的口語表達更加自信且具有一定的魅力。許多語言功底深厚的老師都十分注重提高自己的知識素養。一名合格的教師應具備的知識基礎至少包括以下三個部分:一是學科專業知識,即教師所從事教學的那個學科的專業知識。掌握豐富的學科專業知識是成為一名好老師的重要保障。只有掌握了堅實的學科專業知識,才可能在自己的教學領域越走越遠,道路越走越寬。二是學科教學法的知識,即教師如何將自己掌握的學科專業知識高效地傳授給學生。只有正確掌握了學科教學法的知識,才能解決教學方法的問題,從而提高教學效率。三是教育學、心理學相關的知識,主要涉及教育教學的原則和原理。以上三個方面的知識基礎對于一名教師來說缺一不可。
(三)心理素養
大量事實證明,口語表達的水平高低與說話者心理素質的好壞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師要提高自己的語言修養,必然要有較好的心理素質作基礎。具備健全的心理素質,懂得溝通的技巧,是師生之間實現良性互動的前提條件。一名教師,想要上好自己的課,想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除了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教學準備之外,還要有一定的心理準備。首先,教師要有堅定的自信心、穩定的情緒和較強的心理調節能力及自控能力。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具備一種良好的心理狀態,從容鎮定,處亂不驚,寬容大度。這種個人心理素養的形成對于教師語言素養的提高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試想一下,如果一位老師在臨場講話時,內心過于緊張,面對突發事件時,必然手忙腳亂,詞不達意,嚴重影響教育教學的效果。相反,臨場講話不緊張,處理突發事件沉著自若,這樣的老師才會成為學生的楷模。只有心理素養高的教師才能成功地運用自己的教師語言,創造出優異的教育教學成績。其次,教師還應密切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有不同年齡階段的心理特點,如小學階段的學生們語言天真、質樸,有著強烈的表達欲望,而到了初中階段之后,部分孩子進入了語言表達的“退潮期”,很多學生不愿意開口表達心里的想法。因此,教師在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時,一定要因材施教,密切關注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只有真正做到了“知己知彼”,才可能“百戰不殆”。
(四)語言素養
語言是師生之間溝通情感、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是知識信息的載體,它對于教師這個職業尤為重要。成功的教師語言,是幫助學生順利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是塑造學生靈魂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師完成歷史使命的重要工具。教師語言素養的高低將直接影響教育教學活動的質量和效果,直接影響著教育事業的成敗,這就給教師的語言素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語言素養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較強的口語基本能力,口語基本能力是教師口語表達的必備條件。口語基本能力包括規范的普通話和口語基本表達技巧。口語的基本表達技巧包括語音技巧、修辭技巧、態勢語,等等。二是語言選擇能力,即教師根據一定的教育教學語境、教學對象的實際情況、教育教學目標等因素,恰當地選擇自己的表達技巧、表達方式及表達內容。三是語言傾聽能力,只會說不會聽的老師不是好老師。善于傾聽,是尊重學生的一種表現。在整個的傾聽過程中,教師才能真正了解學生,使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更具針對性。只有學會了傾聽,才可能拉近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才能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四是語言調控能力,即教師要根據不同教育教學語境及時調控自己的語言,使自己的語言表達更具針對性,從而更好地實現教育教學目標。語言調控能力是建立在語言傾聽能力基礎上的高層次的口語能力。
四、教師口語訓練的內容和方法
(一)教師口語訓練的內容
教師口語訓練的內容主要包括普通話訓練、一般口語交際訓練、教師職業口語訓練三個階段,三者之間關系密切,是一個由基礎訓練到提高再到逐步深化的過程。普通話是教師職業語言的基礎,要進行教師口語的訓練首先要完成普通話的訓練。《師范院校教師口語課程標準》明確規定:本課程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教育學生認真學習,積極貫徹國家語言文字的方針政策,增強語言意識,能用標準或比較標準的普通話進行口語交際;初步掌握運用教師職業語言進行教育教學的基本技能,并能對中小學生和幼兒的口語進行指導。師范生在校期間應順利通過國家普通話等級測試,取得上崗所需的普通話等級證書,為將來從事教師職業做好準備。在普通話訓練中,受自身方言的影響,語音訓練成為普通話訓練的重點和難點。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方言與普通話在語音方面的差異,通過不斷練習切實提高學生的普通話水平。一般口語交際訓練是普通話訓練成果的具體應用,是提升教師口語能力的一個必要的階段。在教師口語訓練的整個階段中,應重視一般口語交際的訓練。在一般口語交際訓練中,要特別注重讀與說的訓練,通過對學生誦讀能力、語言聽辨能力、現場語言組織能力的訓練,提高他們運用普通話進行一般口語交際的能力。教師職業口語訓練是教師口語訓練的最終階段,提高師范生正確運用教師語言的能力是教師口語訓練的終極目標,它是一般口語訓練的專門化和職業化。教師職業口語訓練包括兩個部分的內容:教學口語訓練和教育口語訓練。教學口語主要應用于課堂教學情景中,教師通過自己的教學口語向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教學口語訓練主要包括教學口語表達方式的訓練與主要教學環節的口語技能訓練。在具體訓練當中,要把這兩個部分有機結合起來,將教學口語表達方式融入主要教學環節的口語技能訓練之中。教育口語是飽含思想性和教育性的話語,主要應用于學校教育情景中,適用于對學生的思想品德、行為規范的教育與指導。教育口語訓練主要包括表揚、批評、啟迪、勸說、激勵等方式,以及群體性教育與個體性教育等形式的訓練。
(二)教師口語訓練方法
1.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熟悉和掌握教師口語訓練的相關技巧和規律
對師范生進行教師口語訓練,其目的是讓學生掌握教書育人的口語技能,因此,教師口語這門課程的實踐性特別強。所以,在具體訓練中,一定要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首先要學好教師口語的相關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熟悉教師口語訓練的技巧和規律。如普通話吐字歸音的發音技巧,語氣、語調及停頓的運用規律,聽與說的技巧與規律,教學口語、教育口語表達方式的要求,等等。其次,要在掌握理論知識與技能要點的基礎上加強實踐訓練,并通過反復實踐訓練把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運用能力。
2.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有序完成每一階段的訓練任務
在具體訓練中,可以按照“普通話訓練——一般口語交際訓練——教師口語訓練”三個階段完成相應的訓練任務。在學習過程中始終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將教師口語相關理論知識和訓練內容劃分成若干個知識要點,按照先易后難、由淺入深、先分散后綜合的要求,分層次、分階段地進行學習和訓練,以保證良好的學習效果。
3.堅持課內與課外有機結合的原則,加大教師口語訓練的頻率和強度
提高教師自身語言修養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堅持不懈的訓練,沒有持之以恒的決心和腳踏實地的訓練是無法實現教師語言修養的提高的。學習教師口語,僅僅依靠課堂學習的時間是遠遠不夠的,應充分利用課外時間加大訓練的頻率和力度。課外訓練的時間更靈活,訓練方式也可以根據個人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在多讀、多說、多聽、多練中培養和提高自己教師口語的運用能力。
4.堅持統籌規劃與因材施教相結合的原則,尋找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
每個學習者因成長環境、個性特點等方面存在著差異,在具體學習和訓練中,一定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和訓練方法。如:①重點練習突破法,對自己的弱點進行客觀評價,讓老師或同學幫助自己找到問題所在,根據問題對癥下藥,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②課堂實錄挑刺法,精心選取一個教學點進行備課,然后把自己將要在課堂上說的話,包括打算與學生互動交流的話及學生可能的答語,全部寫下來,交給有經驗的老師,讓他們挑挑毛病,指出問題,并提出改進措施。③教育實習反思法,教育實習是師范生的必修課,大家在教育實習中可以把自己授課的情景錄成視頻,把給學生做思想工作時的話進行錄音,然后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看自己是如何進行教育教學工作的,再看看學生的反應是什么樣子。
五、教師口語課程的性質與目標任務
(一)教師口語課程的性質
教師口語課程是1993年國家教委根據師范教育綜合改革的實際需要在原來普通話課程基礎上擴充與整編的一門課程。國家教委在1993年5月正式頒布的《師范院校教師口語課程標準》將教師口語學科性質界定為“研究教師口語運用規律的一門應用語言學科”,其課程性質是“在理論指導下培養學生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口語運用能力的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是培養師范類各專業教師職業技能的必修課。
1.教師口語是研究教師口語運用規律的學科
教師口語是教師職業必備的一項技能,它作為一門新型學科,是廣大教師在不斷錘煉教師口語的經驗基礎上逐漸形成的。教師口語學科主要研究:教師正確運用普通話語音的規律;教師正確運用口語交際技能的規律;教師正確運用不同口語表達方式的規律;教師正確運用職業口語的規律,等等。
2.教師口語是一門應用語言學科
廣義的應用語言學是指把語言學的知識應用于解決其他學科領域中某些語言應用問題的學科。教師口語課程正是應用語言學相關知識來解決教師在從教過程中口語應用問題的學科。教師口語具有多種學科的交叉性、邊緣性,與許多學科有著密切的聯系,如語言學、教育學、心理學、口才學,等等。教師口語不斷吸收其他學科的研究成果,不斷豐富自己的學科建設。
3.教師口語是一門實踐性特別強的課程
想要學好教師口語,一定的理論知識必不可少,但最關鍵的是把這些理論知識應用到提高教師語言素養的實踐中去。簡言之,教師口語課,雖然有自身的理論體系,但它不是以講授理論為主的課,而是一門實訓課程。教師口語在訓練目標、訓練要求、訓練方法與訓練檢測方面,構建了一個以培養教師口語技能為主線的科學體系。
(二)教師口語課程的目標任務
根據國家教委頒布的《師范院校教師口語課程標準》,教師口語課程的目標任務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貫徹國家語言文字工作方針政策,增強語言規范意識
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1995年召開的現代漢語規范化學術會議,明確了漢語規范化的方向,即“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的漢民族共同語”,使漢語沿著健康、純潔的道路發展。1982年,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總綱第19條規定: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把推廣普通話列入國家根本大法,以法律的形式保證了推廣普通話工作的實施。近幾十年的經驗證明:只有把學校教育這一環節抓好,才能保證全社會推廣普通話工作的順利進行。學校推廣普通話的工作,只有通過教學才能得到保證。教師口語課程的任務之一就是使學生進一步提高語言規范意識,明確教師的歷史使命。
2.提高師范生語言修養,培養職業技能過硬的師資
無論現代化教學手段如何提高,教師運用教師口語向學生傳授知識仍然是學校教育教學的基本手段。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事業的成敗,關乎一個國家的未來,關乎一個民族的振興,關乎整個國民的基本素質。提高師范生語言修養,培養職業技能過硬的師資成為開設教師口語課程一個極為重要的任務。通過教師口語課的學習,使學生熟練掌握普通話的基本發音;掌握一般口語交際的技能,做到善于聽辯,表達清晰、流暢、得體,自然大方;掌握教師職業口語運用的技能,做到教學語言準確、生動、規范,教育口語富有針對性、啟發性、引導性,能夠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總之,通過教師口語的學習與訓練,可以提高師范生口語表達水平,使之成長為適應現代社會的合格教師。
3.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提高全民素質
一個人的口語表達水平,往往是他的情操、能力、學識、氣質、風度的綜合體現,是現代文明人必備的基本素質。正如孟吉平《關于<師范院校教師口語課程標準>的說明》中強調:一個人的思想境界、道德水準、文化修養、審美情趣、心理品質等在人們的工作實踐、社會交往中通過多種形式表現出來,其中最直接的一種形式是說話,即出聲的口頭語言和不出聲的以動作、神情表意的態勢語。在對學生進行德、智、體、美、勞諸方面教育的過程中,有意識強化規范語言、文明語言的訓練是十分必要的。因為內容決定形式,而形式對內容卻又產生反作用,這樣,教育對象的素質就會在潛移默化的訓練過程中得到提高。從這個意義上看,通過培養青少年的語言素質,對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促進全民族素質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思考與練習
1.如何理解教師口語的含義?
2.準備一個與本專業相關的3~5分鐘的教學片段,結合教學片段談談你對教師口語特點的理解。
3.教師語言素養構成要素包括哪幾個方面?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談談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師語言素養。
4.教師口語課程的性質及目標任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