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經易詮
- 趙克強
- 2826字
- 2021-09-18 16:09:17
第八章 上善若水
〔題解〕無私會成其私,但也要有“善”,善為善良、善于做事。上等的善會像水一樣既善良又善于做事,而且不爭。做事如水,沒有錯誤,也就不會受到責備。老子認為水的特性最接近道,兼具無私和無為兩種特性。無私能利人,無為會不爭。爭是《周易》的重要思想?!吨芤住氛J為爭符合道,事物都處于相互競爭之中。人與天地人之間都存在著爭,人與天地不相爭,就不能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人與人不相爭,社會就不能進步。但《周易》主張在與天地人有所爭時,要與天地人相和,認為只有君子能去爭德的修養,而不去爭個人名利。老子吸收了《周易》不爭的思想和主張,以不爭來反對爭。老子認為,所有的爭都是為了改變命運,改變命運就是違背根本,不會長久。人與天地相爭,會破壞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相爭,會破壞人與人之間的和睦。在《周易》中老子看到了太多的不義之爭:頤卦的頤養之爭,解卦的小人與王公之爭,離卦的顛頤勢力與君王和大人之爭,夬卦的君子與小人之爭,姤卦的小人與民眾之爭,萃卦的民眾與厲王之爭,小過卦的權貴與王公之爭……只有蹇卦上六君子不去爭名利。蹇卦上六:“往蹇來碩,吉。利見大人?!毕笤?“往蹇來碩,志在內也。利見大人,以從貴也?!鄙狭钦f,君子不愿前去爭名奪利,有交情牢靠的朋友趕來給予幫助,吉祥。見到大人會有利。象傳說,君子不愿前去爭名奪利,有交情牢靠的朋友趕來給予幫助,君子看到朝廷已經出現不當之爭,參與爭會有險,不如隱遁來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朋友知道君子是難得的人才,應當出來做事,將君子推薦給大人。見到大人會有利,君子可以跟隨自己所崇敬的人去做事。老子贊成上六君子的不爭,并將“不爭”與“無為”作為重要思想貫穿《道德經》全書。
〔原文〕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譯文〕上等的善如水。水善于變化,有利于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梢蕴幵诒娙硕紖拹旱牡拖碌奈恢?所以幾乎等同于道。有所居時善于選擇所居住的地方,就不會與四鄰相爭;心善于思索事物的根源,就不會與命運相爭;給予人幫助善于體現真正的仁愛,就不會有名利之爭;有所表達善于取得別人的信任,就不會有言辭之爭;管理政事善于治理,就不會與民眾相爭;遇事善于解決問題,就不會有難易之爭;有所動時善于抓住時機,就不會有緩急之爭。正因為善于采用不爭的策略并取得成功,所以不會受到責備。
〔解析〕《周易》提倡謹慎做事(四爻為順,順要謹慎)。老子認為,《周易》謹慎做事,不如善于做事;謹慎而不善于做事難以成功,善于做事必然會謹慎。《周易》解卦中的君子雖然謹慎卻不善于做事,派不適當的人前往王宮,結果自己遭遇不測,使王公處于危險之中。解卦六三:“負且乘,致寇至,貞吝。”象曰:“負且乘,亦可丑也,自我致戎,又誰咎也?!绷钦f,君子所派的人背著包裹起來的獵物,乘坐華麗的車子在路上疾駛,被強盜攔截,后果不好預測。象傳說,背著包裹,乘坐華麗的車子,也是很難看的。君子所派的人行為不當,獵物沒有送到王宮,因為所安排的人行為不當,君子被軍隊包圍,這又是誰的過錯呢?老子認為是君子的過錯。君子不善于識人,不善于思考,也不善于做事,所派的人已被權貴收買,卻沒有察覺,才導致兇險。
“上善若水”,在自然界中,老子崇尚水,認為上等的善就像水,這個善既是善良,也是善于的意思。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是說水善良才會去利萬物,水善于做事才會對萬物有利。水為雨露會滋潤萬物,為河水可航行,為井水可供人飲用,這都是水“善”的表現。水雖然對萬物有“善”有利,卻不與萬物相爭。
“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彼苋?又往低處流,柔等同弱,低下等同于卑賤,人都厭惡柔弱卑賤,但水不計較。至柔勝至剛,高則以下為本。所以水最接近道,幾乎等同于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崩献犹岢?要善于做事,就要向水學習。
“居善地”,有所居時要善于選擇所居住的地方?!吨芤住窊p卦王公遷都要善于選擇新址,新址能免受自然災害的侵襲,又有天險便于守衛,才可稱為善地。
“心善淵”,心要善于思考事物的根源,知道事物的根本?!吨芤住非跃湃?“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是說君子整天都在勤奮地對道進行探索,連夜晚也不放松警惕,唯恐由于不慎導致災禍發生,沒有過錯。老子認為,君子善于從根本上思考問題,不會有災禍。
“與善仁”,給予要善于體現仁愛。《周易》復卦六二:“休復,吉?!毕笤?“休復之吉,以下仁也。”六二是說,懷著美好的愿望返回,吉祥。象傳說,懷著美好的愿望返回之所以吉祥,是因為要給初九正在修身的君子帶來關愛。老子認為,君子修身可以給予必要的仁愛,這樣會有利于君子修身。但過多的關愛會妨礙君子修身,所以要善于給予他人仁愛。
“言善信”,言語要善于表達誠信?!吨芤住分墟谪跃哦埴Q善于表達誠信,得到了雌鶴的應和。中孚卦九二:“鶴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笔钦f雄鶴在雌鶴的居處鳴叫,雌鶴在應和雄鶴的呼喚。我這里有好酒,請來共飲,我會與你同醉。老子認為,九二雄鶴“言善信”才得到雌鶴的應和,我“言善信”才得到“吾與爾靡之”的回應。
“正善治”,行政要善于治理。老子認為,《周易》夬卦沒有做到“正善治”,小人才會“揚于王庭”;姤卦沒有做到“正善治”,外戚小人才會盤剝民眾,致使民眾“包無魚,起兇”;萃卦厲王沒有做到“正善治”,才引發國人暴動。而春秋末期各諸侯國都存在“正善治”的問題。
“事善能”,遇事能善于解決問題。老子認為,井卦九三“井谷射鮒”沒有做到“事善能”,才使“舊井無禽”的民眾吃不到井水。蹇卦九三“往蹇來反”,九三前去幫助君王,雖然有困難,但通過自身努力化解了洪水來襲的險情,是九三“事善能”才化解了危險。
“動善時”,有所動時要善于把握時機。老子認為,《周易》解卦王公“動善時”,及時解救出君子,才平息了小人的反叛;豫卦大人在外有敵人入侵、內有小人背叛的情況下“動善時”,才成功取代有否的國君。
“夫唯不爭,故無尤?!薄吨芤住氛J為,爭符合道,方法得當,就不會受到責備。老子認為,善于采用不爭的策略,善于做事,就不會引起紛爭,盡管可能觸犯一些人的利益,卻不會受到責怪?!吨芤住穭冐粤?“貫魚以宮人寵,無不利?!毕笤?“以宮人寵,終無尤也。”六五是說,猶如魚離不開水,執行剝床的近臣和被剝的大臣陸續都回到君王身邊。就像對待宮內的人,近臣得到君王的寵愛,被剝的大臣得到君王的關愛,對剝床沒什么不利。象傳說,像對待宮內的人,近臣得到君王的寵愛,被剝的大臣得到君王的關愛,近臣沒有剝的實權,最終使剝床一事沒有遭到指責。老子認為,剝是一種爭,君王剝床,沒有親自去剝,就不會與大臣直接去爭;近臣去剝而沒有剝的實權,就不會與大臣因剝而爭;大臣被剝而得到君王的關愛,就不會為被剝去爭。這些都是由于君王善于剝,實現了剝而不爭,才沒有受到指責。所以“夫唯不爭,故無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