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強之歌(2009年卷)
- 中國殘疾人聯合會
- 1868字
- 2021-09-24 18:13:51
知天
無論是健全人還是殘疾人,楊佳的人生故事一直讓人們津津樂道:太精彩了!
人們更多的是感到不可思議:一個人做一次先進不難,難的是一輩子都是真正的先進,你看這個楊佳,又是中國科學院“十大杰出青年”、中國科學院(京區)“巾幗建功”先進個人,又是北京市“三八”紅旗獎章獲得者、“全國先進女職工”,又是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全國先進工作者,等等等等。她沒失明之前,優秀沒話說,她聰明勤奮呀,可她眼睛看不見了,怎么還能常盛不衰、旗幟高揚?
連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李嵐清在看到楊佳的事跡報道之后也難以置信,于1999年5月17日特地致函給時任教育部長的陳至立,他在信中寫道:“如果不是采訪的內容,我簡直無法相信她竟是一位盲人。她同記者的對話,不但事跡感人,而且英語十分流利、純正。那種樂觀、自信、自強、愛國、敬業的精神,也是很突出的……”
是的,這就是楊佳!因為她的血管里流動著炎黃子孫不甘落后的血液,骨髓里留存著祖先永不言棄的遺傳因子。楊佳對此有一番通俗的解讀:“每個人的路是不一樣的,但都應該有一種強烈的生存欲望,不管遇到多大的坎坷都應該堅強地走下去。人生雖然會碰到很多困難,甚至陷入絕望的境地,但是,最困惑時最能領悟人生的真諦,黑暗是遮不住光明的。而當你走出某一段經歷后再回頭看,也許人生最美好的東西就隨之而來了。”
是呀,黑暗怎能遮住光明?楊佳也因此活得更精彩了。
這不,新千年剛過,她又做出讓人們吃驚而敬佩的事來——2000年,作為中國科學院派遣的高級訪問學者,她以優異的成績通過考試,進入美國著名學府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攻讀公共管理碩士(MPA)學位。
要知道,楊佳攻讀的這個專業當時在國內還沒有,而肯尼迪學院的MPA專業在全美乃至全世界都是排名第一。
楊佳要學就學最新最好的。她喜歡“先知”這個詞。“常常想起小時候背的‘春江水暖鴨先知’這首詩,我覺得,一個人做任何事都應該有一種‘先知’的能力。”
有著“先知”能力的楊佳成為哈佛大學有史以來唯一一位來自國外的盲人學生。在哈佛攻讀學位,對正常人來說都非易事,更何況一位失明者!
孔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陶行知說:“惟其不惑,所以不憂不懼。”
楊佳無所畏懼。她無時無刻不感受著周遭催人奮進的氣息,并及時把握機會去發揮自己的優勢。面對那么多新的知識,楊佳最大的遺憾就是時間不夠用,她恨不得一天24小時都在學習。白天,她要在課堂里聽課,用計算機記筆記;課后,又要把老師指定的一二百頁資料掃描,靠計算機讀、聽;晚上,她依然在宿舍里學習、上網,幾乎每天都要到深夜兩點以后才能休息。
在哈佛,班上的大多數同學開始并不知道楊佳是位盲人,兩個月后,有位同學在校園網上發了一篇介紹楊佳的文章,于是楊佳的事跡一下子傳遍了哈佛,并引起巨大反響。同學們自發地在校園網上專門做了一個“佳,你是我們的驕傲;佳,你是我們的榜樣”的網頁……
取得肯尼迪學院的MPA學位,需要8個學分,楊佳不僅在短短的一年時間里拿到了10個學分,而且各門成績都是優秀。其中一門課程是哈佛大學頂尖教授大衛·戈根開設的“領導藝術”,楊佳憑借她出類拔萃的表現和一篇題為《論鄧小平的領導藝術》的論文,贏得了戈根教授的青睞,獲得了全院最高分A+。按規定,肯尼迪學院不允許教授打出如此高的分數,楊佳以她的實力和個人魅力,在哈佛又創造了一個奇跡。戈根教授是在美國四屆總統班子中任職的高級官員,著有權威的《領導藝術》一書,他在送給楊佳的書上寫道:“楊佳,你教給了我們更多的東西。”在他的最后一課,還特意安排楊佳上講臺發言,以示對這名優秀學生的厚愛。
一年之后的畢業典禮上,當主持人念到楊佳的名字時,全場幾千名師生集體起立為這位美麗的中國佳人拼命鼓掌,那一刻,很多人的眼里都閃著晶瑩的淚花。肯尼迪學院的負責人在致中國殘聯主席鄧樸方的信中也這樣寫道:“大家這樣做,不僅是對她取得的巨大成績的肯定,更是對她所代表的國家的美好、智慧、以及一系列重要思想的肯定……”
回國后,楊佳在研究生院開設了《經濟全球化》和《溝通藝術》兩門新課,這在哈佛大學都是頂尖級教授所開設的課程,楊佳獲得了他們的特別許可,她希望在引進哈佛課程的同時,能結合中國的實例,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在授課形式上,楊佳也借鑒世界一流大學的模式,開放自己的課堂,邀請不同領域的專家走上她的講臺。新課的反響很好,學校還提出將她的課程作為遠程教育內容,進一步推向全國。
2008年5月,在中科院建院五十周年之際,楊佳榮獲“杰出貢獻教師”的殊榮,和她一起獲得這項榮譽的大多是德高望重的院士。楊佳又一次體味到了“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句話的真正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