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001:太空漫游
2001: A Space Odyssey, 1968

1.《2001:太空漫游》.tif

《2001:太空漫游》的天才之處不在于其豐富,而在于其簡潔:沒有一個鏡頭是僅僅為了抓住觀眾的注意力而拍攝的,只有對自己的才華懷有無限信心的藝術家才敢于創作這樣精煉的作品。導演斯坦利·庫布里克將每一個場景簡化到極致,只留下精華;每一個場景駐留在銀幕上的時間都足以令我們充分思考,并被永遠納入我們的想象之中??苹糜捌泻苌儆邢瘛?001》那樣,不求令我們驚悚,而是要激起我們的驚嘆。

該片的驚人效果有相當一部分要歸功于配樂。庫布里克起初聘請了阿歷克斯·諾思(Alex North)為電影創作配樂,但在影片剪輯過程中他用一批古典樂錄音作為臨時音軌,竟取得了出人意料的良好效果,于是他最終決定采用這批錄音。這一決定具有重大的意義。盡管諾思的作品(收錄在一張單碟中)不失為一部優秀的電影配樂,但并不適合《2001》這部影片,因為它犯了一切配樂的通病,即試圖強調影片的情節,給予觀眾情感暗示。庫布里克所選擇的古典音樂則獨立于情節而存在,這些樂曲本身就是絕世之作,它們給視覺影像帶來一種莊嚴肅穆、超凡脫俗的氛圍,從而提升了整部影片的層次。

以下面兩段音樂為例:當宇宙飛船和空間站對接時,響起了約翰·施特勞斯的華爾茲舞曲《藍色多瑙河》。音樂演奏得極為緩慢,而銀幕上的動作也極為緩慢。顯然,空間對接這一過程需要極度的謹慎,如今我們已經通過現實中的經驗認識到了這一點。其他導演可能會認為這種“太空芭蕾”節奏太慢,因此采用激昂的背景音樂來加快節奏,但那樣便無法達到應有的效果。而庫布里克的作品將我們帶到茫茫太空之中,讓我們近距離注視空間對接的過程。我們對背景音樂很熟悉,知道旋律必將如此這般展開,因此會感到宇宙飛船仿佛特意放慢了動作來配合華爾茲舞曲的節拍。此外,背景音樂所創造的崇高氛圍也讓我們進一步感受到對接過程的偉大意義。

再來看庫布里克對理查德·施特勞斯的交響詩《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經典運用。該曲的靈感來自尼采的作品,風格莊嚴冷靜、令人敬畏,開篇五個大膽的音符表現了人類升入眾神領域的情景。在電影中,這首樂曲和人類意志對宇宙的初次探索結合在一起;而影片結尾的星孩標志著人類的探索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此時《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旋律再次響起。古典音樂一旦和通俗娛樂形式相結合,往往會失去其嚴肅性,例如我們一聽到《威廉·退爾》序曲就會想到《游俠傳奇》[1],但在庫布里克的電影中,古典樂曲和影像結合之后卻得到了提升,這種情況實屬罕見。

我有幸參與了《2001:太空漫游》1968年在洛杉磯潘太及斯劇院舉行的首映式。當時觀眾們都對這部影片懷有極大的期待,現場氣氛難以描述。大家都知道,庫布里克為這部影片默默工作了好幾年,與他合作的包括小說原作者阿瑟·C. 克拉克(Arthur C. Clarke)、電影特效專家道格拉斯·特朗布爾(Douglas Trumbull)以及其他專業顧問,他們針對片中未來世界的具體細節為他提供建議,上至太空站的設計下至公司的商業標志,無不經過精心設計。由于庫布里克害怕乘坐飛機,而截止日期又迫在眉睫,他從英國搭乘伊麗莎白皇后號郵輪渡海,在船上剪輯影片,隨后又乘火車橫跨了大半個美國,同時繼續進行剪輯。如今這部影片終于姍姍而來,怎能不令人激動?

我不能說《2001》的首映是一場災難,因為許多堅持到影片結尾的觀眾都意識到他們觀看了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電影之一。然而,不是每一位觀眾都堅持到了最后。洛克·赫德森[2]一邊沿著過道往外走一邊抱怨:“誰能告訴我這片子到底在講什么?”中途離場的不止他一個,此外還有許多人對這部影片的慢節奏很不耐煩(首映之后庫布里克立刻剪掉了17分鐘左右,包括一個分離艙內的鏡頭,因為這個鏡頭與另一個鏡頭基本相同)。這部電影的敘事方式清晰明了,也不提供簡單而富有娛樂性的暗示,盡管這是多數觀眾所期待的。在片尾的一組鏡頭中,太空飛行員莫名其妙地出現在木星附近的一間臥室中,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好萊塢立刻做出了這樣的評價:庫布里克這回玩過了頭,他對特效和場景過于執迷,拍出來的根本就不是一部電影。

庫布里克實際上是通過影像從哲學的層面上宣告了人類在宇宙中的地位,在他之前已有許多人通過文字、音樂或禱文作出了同樣的宣告。一部優秀的傳統科幻小說或許會讓我們通過娛樂的方式間接體驗到其哲學內涵,但庫布里克的作品喚起我們的主動思考,他要求我們像哲學家一樣與現實拉開距離,再加以思索。

《2001》可以分為幾個樂章。在第一樂章中,史前猿人在神秘的黑色巨石面前學會了如何將骨頭當做武器,從而發明了最早的工具。黑色巨石顯然出自智能生物之手,在我看來,是它那人為的光滑表面和筆直的棱角激發了猿人的靈感,讓它意識到自然之物可以通過智慧加以塑造。

骨頭被拋向空中,變成了一艘太空船,有人將這個鏡頭稱為電影史上最大的閃前(flash-forward)。隨后,我們看到威廉·西爾維斯特(William Sylvester)飾演的海伍德·弗洛伊德博士趕赴月球和空間站。這一部分故意違反敘事原則,庫布里克不用令人喘不過氣的大段對話來向我們表明博士的任務,反而著力展示航行中的細枝末節,例如船艙的設計、具體的艙內服務、無重力狀態等。

隨后便出現了太空對接的一幕,在華爾茲的伴奏下,連那些不耐煩的觀眾也安靜了下來,估計是因為視覺效果實在令人震撼。在空間站內,我們看到了熟悉的商品品牌,看到了來自不同國家的科學家參與的神秘會議,也看到了可視電話、無重力廁所等噱頭。

月球上的場景與一年之后人類首次登月的實況錄像同樣逼真。這一幕呼應影片開頭:正如史前人猿一樣,人類遇到了一塊神秘巨石,并得出了相似的結論——這塊巨石一定是人工的產物。第一塊巨石促使猿人發明了最初的工具,第二塊巨石則促使人類采用了有史以來最復雜的工具,即“發現號”太空船。人類與船載電腦“哈爾9000”共同駕駛太空船駛向宇宙深處。

“發現號”上的生活顯得漫長而平靜,宇航員們每天的例行公事便是鍛煉身體、檢查航行狀態、和“哈爾”下象棋。直到他們開始懷疑哈爾的程序出了錯,我們才漸漸感到一絲懸念。哈爾的程序設定使它堅信“這個任務事關重大,不能容許你們破壞”,而宇航員所面臨的困難就是如何避開哈爾的注意力,由此產生了本片的經典鏡頭之一:人類宇航員躲進一個分離艙內進行密談,但哈爾根據他們嘴唇的動作“讀”出了談話的內容。這一幕的高明之處就在于庫布里克把握住了分寸,既表明了哈爾已經洞悉人類的計劃,又不過分強調。他相信觀眾的智力足以理解他所要表達的意思。

著名的“星門”(star gate)出現在影片后半段,在這一幕中,宇航員戴夫·鮑曼(凱爾·達利[Keir Dullea]飾)經歷了一場聲與光的旅行。根據現在的知識,我們不妨認為他穿越了一個“蟲洞”[3],抵達了另一地點或另一維度。這一神秘終點在片中并未得到解釋,我們只看到戴夫在一間舒適的臥室里安靜地用餐、打盹、漸漸老去,想來動物園里的動物在人類為它打造的熟悉環境里過的就是這種日子。隨后便出現了“星孩”(Star Child)。

巨石、星門和神秘臥室必然是另一種智能生命所留下的,但影片從頭到尾都沒有指明這一種族的來龍去脈?!?001》的研究者們認為庫布里克和克拉克嘗試過創造外星人的形象,由于無法令人信服最終放棄了。這一論點是否屬實無關緊要,重要的是外星種族以“留白”的形式出現遠比實際登場更為有效。與一切看得見摸得著的表現形式相比,這種無形的存在更能激起我們的強烈反應。

《2001:太空漫游》在許多方面接近于默片。絕大多數對白都可以用字幕卡來處理,許多對話僅僅是為了表現人們說話的動作而安排的,其內容并不重要(例如空間站內的會議)。諷刺的是,片中最富有感情的對話場景恰恰是哈爾乞求戴夫饒了它的“性命”并唱起“雛菊”的一幕。

《2001》的效果主要來自影像和音樂。這是一部充滿哲思的影片,它并不迎合我們,而是盡力啟發我們、拓展我們的視野?!?001》誕生以來已經過了三十年,片中所有重要的細節卻毫不過時。盡管電腦時代的特效更加五光十色,但特朗布爾的設計仍能令觀眾完全信服,與一些新片中的復雜特效相比,《2001》的特效甚至更逼真,更像紀錄片的片段而不是虛構故事中的元素。

只有少數電影能達到崇高的境界,并像音樂、禱文或壯麗的風景一樣震撼我們的頭腦、激發我們的想象力,令我們茫然自失。大多數電影僅僅講述片中人物如何克服驚天動地或滑稽可笑的困難從而實現自己的目標,而《2001:太空漫游》所講述的并不是一個目標,而是一種探索,一種需求。它既不用特定的情節轉折點(plot point)來引人注目,也不求我們與戴夫·鮑曼或其他角色產生共鳴。這部電影告訴我們:當我們學會思考時,我們才成了真正的人。我們的頭腦賦予我們工具,讓我們有能力理解自身及自身所處的環境?,F在,我們應當進一步認識到我們并非生活在一顆孤獨的星球上,而是居住在群星之間,我們并非無知肉塊,而是智慧的生物。

(殷宴 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兰州市| 古浪县| 贞丰县| 汉阴县| 海口市| 伊金霍洛旗| 高唐县| 河东区| 东平县| 曲松县| 锡林郭勒盟| 东兰县| 西畴县| 太保市| 灯塔市| 乐清市| 胶南市| 西昌市| 精河县| 都安| 彰化市| 交城县| 连江县| 淳安县| 象山县| 玉龙| 罗平县| 鹤山市| 德保县| 德清县| 缙云县| 准格尔旗| 神池县| 定西市| 南漳县| 大连市| 罗甸县| 金华市| 同心县| 招远市| 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