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偉大的電影(全三冊)
- (美)羅杰·伊伯特
- 3573字
- 2021-09-17 14:17:43
彗星美人
All About Eve, 1950
對于貝蒂·戴維斯(Bette Davis)而言,年歲漸長反而有利于演藝事業的發展,因為她本身就屬于潑辣凌厲、老于世故的類型。她一向演不好天真無邪的少女,演職業女性、殘酷競爭的幸存者或善于征服男人的蛇蝎美女倒是極為出彩。《彗星美人》中的資深女演員瑪戈·錢寧是戴維斯演得最好的角色。在片中,瑪戈看似敗在了一個年輕女演員的花招之下,但實際上卻取得了最終的勝利,這代表著人格與意志力戰勝了膚淺的美貌?,敻辍ゅX寧這個人物簡直就是戴維斯本人的寫照。
人們總是將戴維斯所表現的上了年紀的女明星跟葛洛莉婭·斯旺森(Gloria Swanson)在《日落大道》(Sunset Boulevard)中扮演的暮年默片女星相提并論,后者的演出同樣大獲好評?!跺缧敲廊恕泛汀度章浯蟮馈范际?950年上映的,戴維斯和斯旺森都獲得了當年奧斯卡最佳女演員提名,但兩人均未得獎,最終由主演《絳帳海棠香》(Born Yesterday,1950)的朱迪·霍利德(Judy Holiday)捧走了小金人。戴維斯的影迷們聲稱戴維斯本來穩操勝券,但由于部分評委將選票投給了與她演對手戲的安妮·巴克斯特(Anne Baxter),使《彗星美人》這一塊選票分散,才導致最佳女演員獎花落別家。戴維斯與巴克斯特的競爭關系恰好與影片中的情節相呼應,這一點十分諷刺。如果將戴維斯和斯旺森的表演放在一起比較,就會發現兩人所扮演的角色類型相似,但處理方式不同。同是飾演青春已逝的大明星,戴維斯所扮的瑪戈·錢寧比較寫實,而斯旺森扮演的諾瑪·黛絲蒙德則有如一座哥特風格的蠟像。在今天看來,《日落大道》似乎比《彗星美人》更勝一籌,或許是因為前者迎合了我們這個充滿諷刺的時代,或許是因為比利·懷爾德作為導演比約瑟夫·曼凱維茨(Joseph Mankiewicz)更加高明。但戴維斯的表演比斯旺森更精彩,因為她所扮演的角色較為理智,也更加動人。戴維斯自己就是一個與眾不同的人物,是一位具有大氣魄的偶像,所以她的表演即使超出常規也顯得很真實。
《彗星美人》的劇本由曼凱維茨創作。影片開頭和《日落大道》采取了同樣的手法,都以一位作家的敘述開場:在一場電影界的頒獎晚宴上,尖酸刻薄、老謀深算的電影評論家埃德遜·德維特(喬治·桑德斯[George Sanders]飾)茫然地掃視全場,注意到了留給伊芙·哈靈頓(巴克斯特飾)的獎杯。隨后,他開始依次描述與伊芙有關的一系列人,這些人都曾是她往上爬的墊腳石:導演比爾·薩姆森(加里·梅里爾[Gary Merrill]飾)、劇作家羅伊德·理查德(休·馬洛[Hugh Marlowe]飾)、羅伊德的妻子凱倫(西萊斯特·霍姆[Celeste Holm]飾),她一度是伊芙最堅定的支持者,還有曾被伊芙奉為偶像、后來卻險些被她生吞活剝的女演員瑪戈。當老朽昏庸的晚宴主持人為伊芙大唱贊歌時,這些人的臉上流露出了復雜的神情,暗示著主持人所說的并非事實真相。
影片將瑪戈·錢寧塑造成了一個獨特的個人,而伊芙·哈靈頓則代表著一類人。伊芙出場時是一個在偶像面前激動得氣都喘不過來的影迷形象,眼里充滿了虛情假意。通過苦心經營,她逐漸打入了瑪戈身邊的圈子,先當上瑪戈的助理,又做了她的替身,最后成了她的競爭對手。卑躬屈膝、故作可憐是伊芙的拿手好戲,起初大家都被她哄住了,只有替瑪戈管服裝的伯蒂(特爾瑪·里特[Thelma Ritter]飾)看穿了她的偽裝。這個脾氣暴躁的老女人對伊芙編出的悲慘身世嗤之以鼻:“好一個故事,就差沒有獵狗跟在她屁股后頭追了!”然而,瑪戈卻相信了伊芙那套說辭,任何一個演員都很容易相信別人對自己無比熱愛、恨不得為自己獻出生命。溫柔、善良的凱倫也很同情這個可憐的姑娘,甚至設法將瑪戈在鄉下困了兩天,讓伊芙有機會作為她的替身上臺演出。不料伊芙恩將仇報,反而勾引了凱倫的丈夫、劇作家羅伊德。在此之前她就曾經試圖勾引瑪戈的未婚夫比爾(其扮演者梅里爾在現實生活中恰好是戴維斯的丈夫),但比爾拒絕了她,并冷冰冰地說:“我要追誰就主動追,我可不喜歡人家倒貼。”
伊芙·哈靈頓代表著一個面具化的普遍形象,瑪戈卻是個有血有肉的角色。盡管她自視過高,但她熱愛自己的工作,是一位真正的行家里手,而不是只知道炫耀的自大狂。作為主要敘事者,桑德斯扮演的德維特則確定了整部影片的諷刺性基調。他手持時髦的煙嘴,頭發梳得溜光水滑,晚禮服無懈可擊,從骨子里蔑視眼前的一切事物。此人城府極深,凡事自有打算。當伊芙幼稚地勾引她那兩位女恩人的男人時,他卻冷靜地運用手腕將伊芙收為自己的囊中物。桑德斯憑本片中的精彩演出奪得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在影片接近結尾處,他毫不客氣地質問伊芙:“難道你以為我像那群弱智小毛孩一樣,能讓你隨便糊弄?難道你拿看待他們的眼光來看待我?真是匪夷所思!……誰也騙不了我,你更是想也別想?!彼脑捊o了伊芙一頓迎頭痛擊,可以算得上整部影片中最粗暴的一段對白。
在《彗星美人》中間部分,瑪麗蓮·夢露作為一個小配角露了個臉,戲份雖少卻猶如星星般閃閃發亮。同年早些時候,她在約翰·休斯頓(John Huston)的《夜闌人未靜》(The Asphalt Jungle)中也擔任了一個小角色,這兩部影片使她在電影界嶄露頭角。此時的瑪麗蓮·夢露已經具備了日后那位絕代艷星的一切素質。在《彗星美人》中,她作為德維特的女伴出現在瑪戈舉辦的派對上。德維特引她去見外表丑陋但有權有勢的制片人麥克斯·法比安(格雷戈里·萊托夫[Gregory Ratoff]飾),并建議她“趕緊上去,給自己找個靠山”。夢露嘆了口氣,抱怨道:“為什么這種人看起來都跟悶悶不樂的兔子似的?”
早有人注意到,無論影片的燈光是怎么打的,只要夢露一出現,所有的光線仿佛都會集中到她身上。在《彗星美人》中,盡管她出場的時間很短,身邊又圍繞著一群遠比她有經驗的演員,但我們的眼里仍然只能看到她一個人。是不是她傳奇式的輝煌生涯改變了我們看待她的目光?恐怕未必。早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彗星美人》初次上映的時候,觀眾們就注意到了當時尚且默默無名的瑪麗蓮·夢露。在派對上,夢露所扮演的角色看到瑪戈的毛皮大衣后與身邊的人進行了一番交流。曼凱維茨創作的這段對白對夢露日后的銀幕形象具有深遠影響:
“瞧,這東西可真值得一個姑娘做出犧牲啊?!眽袈墩f。
“恐怕有些姑娘已經為它做出犧牲了?!睂а菡f。
“是黑貂皮?!眽袈墩f。
“什么?”導演沒聽清,追問道,“她說的是黑貂皮還是蓋博?[1]”
夢露答道:“無論哪一個都值?!?/p>
或許后來夢露將這部影片中的表演又用在了其他片子里。對于戴維斯而言,派對上的一幕是她在《彗星美人》里演得最好的部分。在這場戲中,她的頭一句臺詞便是那句著名的“系好安全帶,今晚的路可不平坦。”瑪戈當天正好滿四十歲,本來就心情低落,又在此時遭到了伊芙的背叛,再加上多喝了兩杯,情緒失控,竟當眾承認自己年齡大了,“感覺就好像脫光了一樣”。她望著比爾,苦澀地說:“比爾才三十二歲。他瞧著就是三十二歲的樣子。五年前他就是這幅模樣,再過二十年也還是這副模樣。我恨男人?!?/p>
當時很多人都認為戴維斯的表演是受塔盧拉赫·班克海德(Tallulah Bankhead)的啟發。在《<彗星美人>的臺前幕后》(More About All About Eve,1972)這本對話錄中,曼凱維茨告訴加里·凱利(Gary Carey):“塔盧拉赫不但不否認戴維斯受了她的影響,而且勁頭十足、手段高明地充分利用了這一傳言。她這么做也不難理解?!眾蕵访襟w故意在戴維斯和班克海德之間制造出了一種敵意,但曼凱維茨表示,他和戴維斯在拍攝《彗星美人》時都沒有想到班克海德。戴維斯從她自己的生活經歷中就能找到足夠的表演靈感。
在整部影片中,戴維斯一直在抽煙。當時的電影明星習慣把香煙當做道具,但她抽煙既不是為了做樣子,也不是為了表達情緒,而是因為她想抽。對她來說抽煙是個極其重要的習慣,因為抽煙使她游離于人群之外,香煙不但阻斷了人們對她的狂熱追捧,也阻斷了他們的貪婪索求。她周圍常常裹著一團煙霧,猶如看得見的氣場。
安妮·巴克斯特既是本片的亮點,也是本片的弱點。她所扮演的伊芙雖然缺乏足以與瑪戈相匹敵的氣勢,但作為一個心懷鬼胎的影迷倒很逼真。片中有一個情節是伊芙頂替瑪戈上場演出,導演曼凱維茨并沒有將伊芙的表演展現在我們面前,僅僅表現了伊芙演出之后受到的好評。他這一招非常高明,最好還是將伊芙的演技留給觀眾去想象。同時,他也引導觀眾將注意力集中在這姑娘過于緊張的表情、過于專注的眼神以及有些可疑的謙卑態度上。
曼凱維茨(1909—1993)出生于一個作家的家庭,他的兄弟赫爾曼(Herman Mankiewicz)就是《公民凱恩》的劇作者。曼凱維茨憑編劇并執導《三妻艷史》(A Letter to Three Wives)和《彗星美人》連續奪得了1949年及1950年的奧斯卡獎,他的《幽靈與未亡人》(The Ghost and Mrs. Muir,1947)、《赤足天使》(The Barefoot Contessa,1954)和《紅男綠女》(Guys and Dolls,1955)同樣為他在電影史上占據了一席之地。曼凱維茨終身以言論刻薄著稱,《彗星美人》被改編成百老匯音樂劇《掌聲雷動》(Applause,1970)之后,他公開表示,雖然制片廠獲得的版稅比他作為該片導演及編劇所得的報酬“不知高了多少倍”,但他對此并無異議,用他的話說,劇院之所以要在售票窗口打出“概不退票”的牌子,是為了防止鄉巴佬看了這部音樂劇之后報警。
(殷宴 譯)
[1] “黑貂皮”(sable)與著名演員克拉克·蓋博(Gable)的名字英文讀音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