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數據權益資產化與監管:大數據時代的個人信息保護與價值實現作者名: 朱曉武 黃紹進本章字數: 1649字更新時間: 2021-09-15 13:12:06
前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數據在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2015年,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正式提出“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全面推進我國大數據的發展和應用,加快建設數據強國,推動數據資源開放共享,促進經濟轉型升級。2020年4月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將數據納入生產要素參與市場化配置,并提出“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研究根據數據性質完善產權性質,制定數據隱私保護制度和安全審查制度,推動完善適用于大數據環境下的數據分類分級安全保護制度,加強對政務數據、企業商業秘密和個人數據的保護”。
實現國家大數據戰略,推進數據生產要素市場化配置,必須解決以下幾個問題:如何平衡隱私保護和數據利用之間的矛盾;如何確立數據產權;如何為數據定價;如何打破數據流通壁壘,構建數據交易的商業模式;如何監管數據市場等。針對上述問題,本書作者在回顧了國內外研究現況,調研了諸多數據治理的實踐案例,并經過反復討論后,以“個人信息”為研究對象,通過探討個人信息的數據權益資產化與監管來嘗試回答上述問題。
本書作者以國家大數據戰略為方向,對個人信息這一數據生產要素的確權、定價、流通、監管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案例分析,并設計了相關的數據交易商業模式。個人信息在促進經濟發展、科技進步的過程中日益顯現出巨大價值,但由于個人信息涉及隱私問題,所以必須加以重點保護。公民作為個人信息的數據權益所有者,對自身信息的掌握最為真實、全面,對自身信息的共享和交易較為便利。因此,如何激勵公民在安全的前提下維護并共享個人信息成為使個人信息發揮價值的重要議題。
個人信息的數據權益資產化可以有效解決個人信息的合法流通和交易問題。通過采取“誰產生、誰維護、誰受益”的方式來保護和利用個人信息,將個人信息進行確權、定價,使其在數據權益所有人授權的情況下實現安全交易,真正做到“我的信息我做主”,并且在解決個人信息合理合法使用問題的同時,激發公民維護、共享個人信息的積極性,讓個人信息這一寶貴資源充分發揮其價值。由于個人信息與隱私緊密相關,因此,個人信息交易必須受到嚴格監管,尤其是數據權屬、交易機制、交易對象等必須有明確的法律法規對其進行監管,從而避免個人信息被濫用、權益被非法侵害,保障大數據戰略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區塊鏈為數據權益資產化與監管提供了新的實現思路和必要的技術手段,有助于促進相關隱私保護法律的執行,奠定了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石。本書通過對新冠肺炎疫情中健康碼的使用、臉書的個人隱私泄露和Libra等案例進行深度分析,進一步說明了數據權益資產化與監管的必要性。
數據權益資產化與監管是一個全新的研究課題,涉及信息技術、法律、金融、經濟等多個專業,具有較大的挑戰。2018年年初,本書作者產生了對這一課題的研究構想,在不斷吸取國內外研究的前沿成果的基礎上,深入企業實踐,終于在2020年春季完成了本書的寫作。在新興的數字經濟領域,實踐往往先于學術理論,本書是產學合作的成果。本書作者黃紹進有著豐富的企業實踐經驗,是國內最先進行個人信息資產化的實踐者之一,與朱曉武教授有著長期的合作關系。2019年,黃紹進加入朱曉武教授領導的中國政法大學全球價值鏈與票據金融研究中心,擔任副主任,展開合作研究,將實踐經驗上升到理論。朱曉武教授的研究團隊中的曾泓叡和董云蕾也積極參與了本書的撰寫。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朱曉武教授的研究團隊經常通宵達旦地撰寫書稿,有時候一坐就是數小時,這不僅是對腦力的考驗,也是對體力的考驗。我們希望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為我國大數據的發展貢獻綿薄之力。我們要感謝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項目(17YJA630148)、中國政法大學優秀中青年教師培養支持計劃資助項目(ZQ2017–1003)、中國政法大學科研創新項目(10818418)、北京市社科基金重點項目(18KDAL043)、北京市法學會課題(BLS[2019]B002)、國家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中心課題(ZLC–XXYJ–201925)的支持。
數據權益是一個全新的研究課題,本書的觀點僅代表我們研究數字經濟的階段性成果。書中難免有疏漏和錯誤之處,懇請讀者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