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園林工程從新手到高手:園林植物養護
- 董亞楠主編
- 9448字
- 2021-09-17 17:47:09
第二節 樹體的保護與修補
【新手必讀】樹體保護與修補的意義及原則
一、意義
樹木的主干或骨干枝上,往往因病蟲害、凍害、日灼及機械損傷等造成傷口,這些傷口如不及時保護、治療、修補,經過長期雨水浸漬和病菌寄生,易使內部腐爛形成樹洞。另外,樹木經常受到人為的有意無意的損壞,如樹盤內的土壤被長期踐踏變得很堅實,在樹干上刻字留念或拉枝折枝等,這些對樹木的生長都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對樹體的保護和修補是非常重要的養護措施。
二、原則
樹體保護首先應貫徹“防重于治” 的原則,做好各方面的預防工作,盡量防止各種災害的發生,同時還要做好宣傳教育工作,使人們認識到保護樹木人人有責。對樹體上已經造成的傷口應該早治,防止擴大;應根據樹干上傷口的部位、輕重和特點,采用不同的治療和修補方法。
【高手必懂】樹體保護與修補的方法
一、枝干傷口的處理
1. 一般枝干傷口的處理
一般枝干傷口的處理,如圖2-11所示。

圖2-11 一般枝干傷口的處理
2. 嚴重腐爛傷口的處理
如果皮層過度腐爛不能愈合連接的傷口,可用植皮法進行處理,方法如圖2-12所示。

圖2-12 處理樹木的嚴重腐爛傷口
3. 樹皮修補
在春季及初夏形成層活動期樹皮極易受損與木質部分離。此時,可采取適當的處理使樹皮恢復原狀。當發現樹皮受損與木質部脫離,應立即采取措施保持木質部及樹皮的形成層濕度,小心地從傷口處去除所有撕裂的樹皮碎片,重新把樹皮覆蓋在傷口上,用幾個小釘子 (涂防銹漆)或強力防水膠帶固定。
另外,用潮濕的布帶、苔蘚、泥炭等包裹傷口避免太陽直射。一般在形成層旺盛生長期愈合,處理后1~2周可打開覆蓋物檢查樹皮是否仍然存活,是否已經愈合,如果已在樹皮周圍產生愈傷組織則可去除覆蓋,但仍需遮擋陽光。
4. 移植樹皮
當樹干受到環狀的損傷時,可以補植一塊樹皮使上下已斷開的樹皮重新連接恢復傳導功能,或嫁接一個短枝來連接恢復功能。
5. 橋接和根接
(1)橋接 有些樹木的樹皮受到大面積的損傷,樹木生長受到阻礙,表現出嚴重衰弱。對于這種衰弱的樹木應及時進行橋接,把上下輸導組織連接起來,使樹勢得到迅速挽救。
具體方法:利用樹木的一年生枝條作為枝接穗,根據皮層被切斷部位的長短確定所需枝接接穗的長度。在樹體的相應位置,將樹皮切割一個缺口,深達韌皮部形成層的活組織,而另一端也同樣切一缺口,再將接穗的兩端削成斜面,嵌入樹體上下兩個缺口內,使形成層吻合貼切,然后用繩索或塑料膜及小釘加以固定,在接合處外面涂上接蠟封口,如圖2-13所示。

圖2-13 橋接具體步驟
1—選取彎曲的枝條作橋接的接穗 2—在接穗兩頭分別切削兩個馬耳形斜面 3—在樹皮砧木的上下各切一個“T” 字形口,用皮下腹接的方法將兩頭都接好 4—也可采用去皮貼接法,將接穗貼在除去樹皮的砧木槽中,然后用釘子釘住 5—保留在病斑下方生長出的新梢,將它們的頂端接插入病斑上部的樹皮中 6—在病斑以下根部萌生的萌蘗,也可以將其頂端插入病斑上部樹皮中 7—橋接成活幾年后,接穗生長粗壯,起溝通作用
(2)根接 根頸及根部受傷害時會喪失吸收養分和水分的能力,破壞植株地上部分與地下部分的平衡。此時可采用根接的方法將地下已經損傷或衰弱的側根更換粗壯健康的新根。其原理與橋接相同,時間以春季萌發新梢時與秋后休眠前進行為宜,如圖2-14所示。

圖2-14 根接的具體步驟
1—劈接倒接 2—劈接正接 3—腹接 4—皮下接
二、補樹洞
1. 樹洞的形成原因和危害
因各種原因造成的傷口長久不愈合,長期外露的木質部受雨水浸漬,逐漸腐爛,形成樹洞,嚴重時樹干內部中空,樹皮破裂,一般稱為“破肚子”。而腐朽部位常寄生白蟻、螞蟻,它們在樹干中筑巢,不斷地擴大樹洞,如圖2-15所示。

圖2-15 梧桐樹洞
由于樹干的木質部及髓部腐爛,輸導組織遭到破壞,因而影響水分和養分的運輸及貯存,嚴重削弱樹勢,降低了枝干的堅固性和負載能力,縮短了樹體的壽命。對樹洞的處理,如運用填補、清理的方法,則完全由樹種、樹木的重要性、年齡、生長情況以及樹洞的大小、位置來決定。如具有歷史和景觀價值的重要古樹、名木,樹干上的巨大樹洞也許正是體現其價值的一個方面,對此樹洞的處理應成為養護的主要內容;但對另外一些樹木,樹洞嚴重地影響其安全,而樹木本身的價值不大,則應該首先考慮其安全性。
2. 樹洞的修補方法
樹洞的修補是為防止樹洞繼續擴大和發展,其方法主要有3種方法,具體如圖2-16所示。

圖2-16 樹洞的修補方法
三、吊枝和頂枝
吊枝是用單根或多股絞集的金屬線、鋼絲繩在樹枝之間或樹枝與樹干間連接起來,以減少樹枝的移動、下垂,降低樹枝基部的承重,或把原來有樹枝承受的重量通過懸吊的纜索轉移到樹干的其他部位或另外增設的構架之上。
頂枝的作用與吊枝基本相同,但它是通過支竿從下方、側方承托重量來減少樹枝或樹干的壓力。支柱可采用金屬、木樁、鋼筋混凝土材料。支柱應用堅固的基礎,上端與樹干連接處應用適當形狀的托桿和托碗,并加軟墊,以免損害樹皮。
四、涂白
樹干涂白的目的是防治病蟲害和延遲樹木萌芽,避免日灼危害。在日照強烈、溫度變化劇烈的大陸性氣候地區,可利用涂白減弱樹木地上部分吸收太陽輻射熱的原理,延遲芽的萌動期。由于涂白可以反射陽光,減少枝干溫度的局部增高,所以可有效地預防日灼危害。
目前,仍采用涂白作為樹體保護的措施之一。涂白劑的配制成分各地不一,一般常用的配方是:水10份,生石灰3份,石硫合劑原液0. 5份,食鹽0. 5份,油脂 (動植物油均可)少許。配制時要先化開生石灰,把油脂倒入后充分攪拌,再加水拌成石灰乳,最后放入石硫合劑原液及鹽水,也可加黏著劑,以增加涂白劑的黏著性。
【高手必懂】園林樹木栽培中的化學處理方法
園林樹木的養護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應用一些化學處理方法,除農藥、化肥外,可能經常采用的還有植物生長調節劑、保水劑等,所有化學物品的使用多少都會對環境產生負面的影響。近年來提出環境友好的化學處理方法,主要是指使用對環境影響最小的化學制劑、在封閉的環境中使用以及不直接排放含有化學物的廢水、廢物等方法。下面介紹園林樹木栽培與養護過程中可以采用此類化學處理方法。
一、植物生長調節劑
應用生長調節劑控制樹體的生長發育,在園林樹木的現代栽植中,日益受到重視,進展很快。這是因為到20世紀60~70年代已確認了至少有五類激素,它們在植物不同發育階段的相互平衡關系對調節植物的生長發育有重要作用。另外,由于科研和化學工業的發展,合成并篩選出了有特異效應的生長調節劑,如B-9、乙烯利 (CEPA)等。
生長調節劑,又叫植物生長調節劑,泛指體外施用于植物以調節其內部生長發育的非營養性化學試劑。它可以從植物體內提取,如赤霉素 (GA);也可以模擬植物內源激素的結構人工合成,如吲哚丁酸 (IBA)、6-芐基腺嘌呤 (BA);還有些在化學結構上與植物內源激素毫無相似之處,但具有調節植物生長發育效應的物質,如西維因、石硫合劑。它們既是農藥,也可作為化學疏果或疏花的制劑。因目前在園林樹木栽植中,有些問題用一般農業技術不易解決或不易在短期內奏效,而用生長調節劑確為方便有效的途徑,如促進生根,促進側枝萌發,調節枝條開張角度,控制營養生長,促進或抑制花芽分化,提高座果率,促進果實肥大,改變果實成熟期,增強樹體抗逆性,打破或延長休眠,輔助機械操作等。應用生長調節劑還可以提高養護管理效率,降低成本。
二、主要生長調節劑的種類及應用
1. 生長素類
生長素類物質在園林樹木栽植上的應用,主要為促進生根,改變枝條角度,促發短枝,抑制萌蘗枝的發生,防止落果等。生長素類物質的生理促進作用,主要是使植物細胞伸長而導致幼莖伸長,促進形成層活動、影響頂端優勢,保持組織幼年性、防止衰老等,其作用機制是影響原生質膜的生理功能,影響DNA指令酶的合成或影響核酸聚合酶的活性,因而促進RNA合成。
(1)吲哚乙酸及其同系物 吲哚乙酸及其同系物在植物體內天然存在的主要成分是吲哚乙酸 (IAA),此外還有吲哚乙醛 (IAAID)、吲哚乙腈 (IAN)等。人工合成的有吲哚丙酸(IPA)、吲哚丁酸 (IBA)以及吲哚乙胺 (IAD)。應用最多的是IBA,它活力強、較穩定、不易遭受破壞,價格亦較低廉,主要用于促進生根等方面。
(2)萘乙酸及其同系物 萘乙酸 (NAA)有α型與β型,以α型活力較強,作用廣。因其生產容易,價格低廉,為目前使用范圍最廣的生長素類物質。NAA不溶于水而溶于酒精等有機溶劑,其鉀鹽或鈉鹽 (KNAA、NaNAA)及萘乙酰胺 (NAD)溶于水,作用與萘乙酸相同,但使用濃度一般高于NAA。此外尚有萘丙酸 (NPA)、萘丁酸 (NBA)及苯氧乙酸 (NOA)等,NOAβ型活力比α型高,與NAA相反。
(3)苯酚化合物 苯酚化合物主要有2,4-二氯苯氧乙酸 (2,4-D)、2,4,5-三氯苯氧乙酸 (2,4,5-T)等,且活力比IAA強100倍。
在這三種生長素類物質中,其活力和持久力的一般表現為:吲哚乙酸<萘乙酸<苯酚化合物。不同類型的生長素類物質對樹體不同器官的具體活力亦有一定的差別。如促進插條生根,2,4-D>IBA,NAA>NOA>IAA。IBA的活力雖不如2,4-D,但它適用范圍廣,所以,商品制劑仍以IBA為主。
2. 赤霉素類
1938年,日本第一次從水稻惡苗病菌中分離出赤霉素 (GA)結晶,至1983年已發現有70種含有赤霉烷環的化合物,常見的有GA1、GA3、GA4、GA7、GA8等。在植物活體內,它們可以互相轉變,其中GA8的葡萄糖甙可能是一種貯藏形態。
赤霉素只溶于醇類、丙酮等有機溶劑,難溶于水,不溶于苯、氯仿等。作為外源赤霉素,商品生產的主要是GA3 (920)及GA4+7。不同的赤霉素所表現的活性不同,不同樹種對赤霉素的反應也不盡相同,故有其特異性。赤霉素有如下效應:
1)促進新梢生長,節間伸長。美國用GA來克服櫻桃的一種病毒性矮化黃化病,處理后植株恢復正常生長。GA也可打破種子休眠,使未充分休眠而矮化的幼苗恢復正常生長。
2)GA不像生長素類物質那樣呈現極性運轉,GA對樹體生長發育的效應,有明顯的局限性,即在樹體內基本不移動。甚至在同一果實上,如只處理1/2,則只有被處理的1/2果實增大。GA作用的生理機制,其顯著特點是促進α淀粉酶的合成,抑制吲哚乙酸氧化酶的產生,從而防止IAA分解。其近期的調節功能,是通過激活作用,使已存在的酶活化、改變細胞膜的成分和某些構造;其長期的調節作用,可促進RNA合成,從而影響蛋白質的合成。
3. 細胞分裂素類
1955年發現的細胞激動素6-糠氨基嘌呤 (或N6-呋喃甲基腺嘌呤)是DNA降解的產物,1963年又發現第一種天然的細胞分裂素——玉米素 (Zt)。現已知高等植物體內存在的天然細胞分裂素有13種,它們主要在根尖和種子中合成。人工合成的細胞分裂素有6種,常用的為6-BA (6-芐基腺嘌呤)。此外還有幾十種具有細胞分裂素活性作用的化合物。
細胞分裂素的溶解度低,在植物體內不易運轉,故它的應用會受到一定限制。
細胞分裂素類物質可促進側芽萌發,增加分枝角度和新梢生長。細胞分裂素可防止樹體衰老,較長時間地維持葉片綠色。細胞分裂素在有赤霉素存在時,有強烈的刺激生長作用,它可改變核酸、蛋白質的合成和降解。在評價細胞分裂素的功能時,應當考慮到細胞分裂素還可導致生長素、赤霉素和乙烯含量的增加。
4. ABT生根粉
ABT生根粉是一種廣譜高效的植物生根促進劑。用ABT生根粉處理插穗,能補充插條生根所需的外源激素,使不定根原基的分生組織細胞分化成多個根尖,呈簇狀爆發生根。新植樹的根系用生根粉處理,可有效促進根系恢復、新生。用低濃度的ABT生根粉溶液澆灌成活樹木的根部,能促進根系生長。ABT生根粉忌接觸一切金屬。在配制藥液、浸條、浸根、灌根和土壤浸施時,不能使用金屬容器和器具,也不能與含金屬元素的鹽溶液混合。配好的藥液遇強光易分解,浸條、浸根等工作要在室內或遮陰處進行。如在植物上噴灑,最好在下午4時后進行。
ABT生根粉,1~5號是醇溶性的,配制時先將1 g生根粉溶在95%的工業酒精中,再加蒸餾水至1000g,即配成濃度為1000mg/L的原液。6、7、8號生根粉能直接溶于水,原液配制時,先將1g生根粉用少量的水調至全部溶解,再加水至1000g,即配成1000mg/L的原液。
1~5號ABT生根粉在低溫 (5℃以下)避光條件下可保存半年至1年。6~10號生根粉在常溫下避光保存可達1年以上。1~10號ABT生根粉,均可在冰箱中貯藏2~3年。
5. 乙烯發生劑和乙烯發生抑制劑
至20世紀60年代,乙烯才被確認為是一種植物激素,但作為外用的生長調節劑,是一些能在代謝過程中釋放出乙烯的化合物,主要為乙烯利 (Ethrel),即2-氯乙基膦酸,商品名又叫乙烯磷 (CEP、CEPA)。自1968年發現乙烯利能顯著誘導菠蘿開花以來,乙烯利的應用研究工作便迅速發展。
乙烯利有如下主要作用。
(1)抑制新梢生長 當年春季施用CEPA,可抑制新梢長度僅為對照梢的1/4;頭年秋天施用,也可使翌年春梢長度變短。CEPA還可使枝條頂芽脫落,枝條變粗,促進側芽萌發,抑制萌蘗枝生長。
(2)促進花芽形成 可促進多種花果木形成花芽。
(3)延遲花期、提早休眠、提高抗寒性 可延遲多種薔薇科樹種的春季花期,并可使櫻桃提早結束生長、提早落葉而減輕休眠芽的凍害,同樣可增強某些李和桃品種的耐寒性。
乙烯利的作用受環境pH值的影響,pH值>4. 1即行分解產生乙烯,其分解速度在一定范圍內隨pH值升高而加快。樹種不同、樹體發育狀態不同、器官類別不同,其組織內部的pH值也不同,因而乙烯利分解、產生乙烯的速度也各異。最適作用溫度為20~30℃,低于此溫度則須較長時間作用或提高濃度。乙烯利容易從葉片移向果實,在韌皮部移動多由頂部向基部進行,或因受生長中心的作用而由基部向頂部移動。乙烯利可由韌皮部向木質部擴散,但它不隨蒸騰流上升。乙烯的作用機制還不十分清楚,它能引起RNA的合成,即能在蛋白質合成的轉錄階段起調節作用,而導致特定蛋白質的形成。但這并不是說乙烯的所有作用,須完全通過調節核酸和蛋白質的合成,而后才能發揮。
6. 生長延緩劑和生長抑制劑
主要抑制新梢頂端分生組織的細胞分裂和伸長的,稱為生長延緩劑;若完全抑制新梢頂端分生組織生長、高濃度時抑制新梢全部生長的,則稱為生長抑制劑。應用類型如下:
1)比久 (B-9)又叫B995、阿拉 (Alar),其化學名為琥珀酸-2、2-二甲酰肼 (SADH),是一種生長延緩劑。自1962年被發現以來,迅速引起人們的重視。其作用主要是抑制枝條生長和促進花芽分化。
①抑制枝條生長。主要是抑制節間伸長,使莖的髓部、韌皮部和皮層加厚,導管減少,故莖的直徑增粗。由于節間短,單位長度內葉數增多,葉片濃綠、質厚,干重增加,葉柵狀組織延長、海綿組織排列疏松。雖然葉片變綠、變厚,但按單位葉綠素重量計算的光合作用卻下降,同時光呼吸強度也下降。
B-9對莖伸長的抑制作用,與增加莖尖內ABA (脫落酸)水平和降低GA類物質含量有關,其抑制生長的效應,在噴后1~2周開始表現,并可持續相當時日,具體數據視當地氣溫、雨量、樹勢、營養條件、修剪輕重等條件而異。一般使用濃度為2000~3000mg/L,可用于抑制幼苗徒長,培育健壯、抗逆性強的苗木,也可作為矮化密植時控制樹體的一種手段。在抑制效應消失后,新梢仍可恢復正常生長。
②促進花芽分化。B-9可促進櫻桃、李和柑橘的花芽分化,于花芽分化臨界期噴施1~3次,濃度同上。B-9對促進花芽分化與延緩生長有關,但有時新梢生長未見減弱而花量增加,這似乎與B-9可以改變植物內源激素平衡有關。
B-9可通過葉、嫩莖和根進入樹體。B-9的處理效應可影響下一年的新梢生長、花芽分化和坐果等,這種特點與B-9在樹體內的殘存有關。在生長期,花芽內的B-9殘留量高于果實和頂梢;在休眠期內累積量的順序是:花芽>葉芽>花序基部>一年生枝韌皮部和木質部。B-9在樹體內的殘留量,受氣候條件的影響,在年積溫高的地區殘留量低,在年積溫低的地區則殘留量高,這也正是在低積溫區其延期效應較強的原因。因此加用滲透劑,會增加樹體內殘留量。B-9在土中雖不易移動,但易被某些土壤微生物所分解,故不宜土施。純B-9,在干燥條件下貯藏三年,成分不變;在水中的穩定性,為75天以上。
2)矮壯素 (CCC),即2-氯乙基三甲銨氯化物,商品名為Cycocel,是一種生長延緩劑。1965年報道矮壯素增進葡萄坐果后,引起廣泛注意。
矮壯素有抑制新梢生長的效應,使用濃度高于B-9,為0. 5% ~1. 0%,但過高的濃度會使葉片失綠。受矮壯素抑制的新梢,節間變短,葉片生長變慢、變小、變厚,可取代部分夏季修剪作業;因新梢節間短,有利于花芽分化,可增加第二年的開花量和大果率。新梢成熟早,新梢內束縛水含量增高,自由水含量下降,因而可提高幼樹的越冬能力。矮壯素的作用機制,可阻遏內源赤霉素的合成,促進細胞激動素含量的增加,而細胞激動素的增多,對植物的開花坐果有利。
3)多效唑 (PP333),可抑制新梢生長,而且效果持續多年;可使葉色濃綠,降低蒸騰作用,增強樹體抗寒力。與樹體的內源赤霉素互相拮抗,可促使腋芽萌發形成短果枝,提高坐果率。由于它持效性長,抑制枝梢伸長效果明顯,且有提早開花、促進早果、矮化樹冠等多種效應,應用推廣極快。
多效唑能被根吸收,可土施,不易發生藥害,使用濃度可高達8000 mg/L。但如使用不當,也會給樹體造成不良影響。使用對象必須是花芽數量少、結果量低的幼旺樹及成齡壯樹,中庸樹、偏弱樹不宜使用。藥液應隨用隨配,以免失效,短時間存放要注意低溫和避光。秋季和早春施藥,以每平方米樹冠投影面積施0. 5~1. 0 g粉劑為宜。葉面噴施應在新梢旺盛生長前7~10天進行,使用500~1000 mg/L的可濕性粉劑。噴藥應選無風的陰天,晴天要在上午10點前或下午2點后進行,以葉片全濕、藥滴不下落為宜。對于施用過量的樹體,可在萌芽后噴施25~50 mg/L的赤霉素1~2次,同時施肥灌水,以恢復生長。樹體年齡、樹種不同。對多效唑的反應不同,桃、葡萄、山楂對其敏感,處理當年即可產生明顯效果,蘋果和梨要到第2年才能看出效果,一般幼樹起效快,成齡樹起效慢,黏土和有機質含量多的土壤對其有固定作用,效果較差。花果木使用多效唑后,樹體花芽量增加,掛果量提高,樹體對養分的需求也會增高,除秋施基肥、春夏追肥外,于開花期、坐果期、幼果膨大期和果實采收后都要向葉面噴施0. 1% ~0. 3%的尿素或磷酸二氫鉀溶液,并注意疏花疏果。
三、植物抗蒸騰保護劑
如何解決新植樹木的樹冠蒸騰失水、提高樹木的栽植成活率,一直是園林工作者的科研方向。北京市園林科研所2001年研制出的植物抗蒸騰劑,可有效緩解高溫季節栽植施工過程中出現的樹體失水和葉片灼傷。植物抗蒸騰劑是一種高分子化合物,噴施于樹冠枝葉,能在其表面形成一層具有透氣性、可降解的薄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樹冠蒸騰速率,減少因葉面過分蒸騰而引起的枝葉萎蔫,從而起到有效保持樹體水分平衡的作用。新移栽樹木,在根系受到損傷、不能正常吸水的情況下,噴施植物抗蒸騰劑可有效減少植物地上部的水分散失,顯著提高移栽成活率。2001年,北京市園林科研所先后多次在大葉女貞、大葉黃楊等樹種上進行了噴施試驗,結果表明,噴施植物抗蒸騰劑的樹體落葉期較對照晚15~20天,且落葉數量少,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觀賞效果。在其后的推廣試驗中,對新移栽的懸鈴木、雪松、油松噴施后,樹體復壯時間明顯加快,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植物抗蒸騰劑不僅可以有效降低樹體水分散失,還能起到抗菌防病的作用。
北京裕德隆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與清華大學生態科學工程研究所研制的抗蒸騰防護劑,主要功能是在樹體的枝干和葉面表層形成保護膜,有效提高樹體抵抗不良氣候影響的能力,減少水分蒸騰以及風蝕造成的枝葉損傷。抗蒸騰防護劑中含有大量水分,在自然條件下緩釋期為10~15天,形成的固化膜不僅能有效抑制枝葉表層水分蒸發,提高植株的抗旱能力,還能有效抑制有害菌群的繁殖。據介紹,該產品形成的防護膜,在無雨條件下有效期限為60天,遇大雨后可以自行降解。抗蒸騰防護劑有干劑和液劑兩種,使用效果相同。液體制劑可用噴霧器噴施,如果與殺蟲劑、農藥、肥料、營養劑一起使用,效果更佳。一般情況下,一畝林地使用液體抗蒸騰防護劑的參考用量為30~150 kg。
四、土壤保水劑
在20世紀60年代初,人們就開始將吸水聚合物用于農業和園藝,達到改良土壤的目的。但早期產品常帶有毒副作用,試用結果不理想。20世紀80年代初,安全無毒、效果顯著、有效期長的新一代吸水聚合物開發面世。
保水劑是一類高吸水性樹脂,能吸收自身重量100~250倍的水,并可以反復釋放和吸收水分,在西北等地抗旱栽植效果優良,在南方應用效果更為顯著。南方空氣濕潤,表土水分蒸發量小,降雨間隔不會太長久,中小雨頻率高,為保水劑完全發揮作用帶來了可能。年均降水達900 mm以上的地區,施用保水劑后基本不用澆水,對于丘陵山區,雨水不易留存,配合傳統節水措施適當增大保水劑拌土比例,也十分有效。實踐證明,拌土施用保水劑可節水50%,節肥30%。
目前使用的保水劑大致有兩類:一類是由純吸水聚合物組成的產品,如美國的“田里沃”;另一類是復合型保水劑,如比利時的Terra Cottem,簡稱TC。
1. TC土壤改良劑成分構成
由6大類20多種不同物質構成,在樹體生長的全過程中協同作用。
(1)生長促進劑 刺激根細胞的擴展,促進根系向有更多水分的土壤深層生長。同時,也促進葉的發育與新陳代謝。
(2)吸水聚合物 高度吸水的聚合物一接觸到水,便協同作用,吸收水分子,很快形成一種類似水凝膠的不溶物質,具有吸存100倍于自身重量的水的能力,可經受從濕到干的無數次循環,增加土壤的貯水保肥能力,供樹體生長長期使用。
(3)水溶性礦質肥料 由水凝膠吸收土壤礦質元素形成一種典型的氮—磷—鉀鹽混合物,供樹體移植初期生長所需。
(4)緩釋礦質肥料 緩釋礦質肥料可在一年時間里不斷提供樹體生長所需養分,對增強土壤肥力有顯著作用。這一作用不依賴于土壤pH值,也不受降雨量和灌溉水量的影響。
(5)有機肥料 有機肥料促進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力,有效釋放氮和其他生長促進劑,全面改善土壤狀況。
(6)載體物質 載體物質無論大面積撤施還是穴施,包括二氧化硅在內的硅砂石 (最小顆粒只有63μm),都能使多種成分均勻分布、均衡供給,同時還可增加土壤透氣性。
TC具有節水、節肥、降低管理費用、提高綠化質量的優點,其主要作用在于促進樹體根部吸收水分和營養,強壯根系。在國外,TC不但被成功地用于市政綠化、屋頂花園、高檔運動場草坪 (如足球場、高爾夫球場等),而且在綠化荒地、治理沙漠和土壤退化方面均有獨特的作用。
2. TC土壤改良劑的施用方法
(1)施用比例 TC是復合型保水劑,是一種強有力的產品,對使用比例的要求比單一保水劑更高,只有適量施用才能產生明顯的效果;使用不當,反而會產生相反效果,使樹體生長變慢。土質對TC的用量有影響,一般情況下,沙質土用量為1. 5kg/m3 ,沃土用量為1kg/m3 ,黏土用量為0. 5kg/m3。考慮到氣候和樹種對TC用量的影響,如在炎熱的氣候條件下以及種植不耐旱植物時,TC的用量可增加1倍。TC的有效施用深度為20cm,如果施放在土壤表面或埋得過深,將影響使用效果。
(2)施用方法 是將定植穴內挖出的土分成大堆與小堆,將TC與大堆土拌和均勻,將其一部分混合土墊入坑底,樹體放入坑內后,填入其余混合土;把預留的小堆土做成1 cm厚的覆蓋層,以限制土壤水分蒸發,避免TC的損失。并做成一個約5 cm高的圍堰,澆透水,以使吸水聚合物充分發揮功能。
南方黏壤土地區,最好使用0. 5~3. 0 mm粒徑的保水劑,以干土重0. 1%的比例拌土,可達到最佳成本效益比。南方降水多、雨量大,只要土壤含水率不低于10%,就可將干保水劑直接拌土,拌土后澆一次水。干旱季節再拌土,不必澆水。如果是丘陵地區,可將保水劑吸足水呈飽和凝膠后,放于塑料袋或水桶中,運到目的地,用飽和凝膠拌土后再摻肥。為防止水分蒸發,應將其施于20 cm以下土層中,最好在土表覆蓋3 cm厚的作物秸稈。對于幼樹,可挖30 cm深、50 cm底徑的樹穴,每株施用40 ~80 g。成齡樹,挖60 cm深穴底直徑,每株施100 ~140 g。為防止苗木在運輸過程中失水,可用保水劑蘸根:將40~80 g粉狀保水劑投入容器中,加1000倍水,經20min充分吸水后,將樹木根部置于其中,浸泡30s后取出,再用塑料薄膜包扎,可提高15% ~20%的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