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情緒信息轉換的特點及對策研究
- 劉慶英
- 612字
- 2021-09-30 12:41:37
第一章 導論
人類根據不同的環境需求,確定適當的反應,調節自身行為的復雜認知過程稱為認知靈活性(Cognitive Flexibility)。認知靈活性使個體的反應適合當前任務的需要,以便在某個特定的任務情境下產生最優的反應(Hill,2004)。隨著情緒對認知影響研究的興起,情緒信息轉換加工成為研究者關注的新方向。日常生活中,個體經常要同時面對感興趣的任務和討厭的任務,如何克服無關情緒任務的干擾,及時有效調控自身行為,完成當前任務,直接關系到個體的工作效率、人際交往、社會適應,具有重要的生存適應性價值。
情緒信息轉換研究發現個體從威脅性信息相關任務轉向數字任務時的轉換代價將與從數字任務轉向威脅性信息相關任務時的轉換代價存在差異(Paulitzki et al.,2008),類似物理認知任務中的“非對稱效應”。但該研究所用的材料僅僅是恐懼材料和數字材料(作為中性材料),而恐懼圖片與數字材料的知覺特征不同,采用的被試又是對該圖片恐懼的被試。因此,該研究難以充分證明正常個體在情緒信息的轉換中存在“非對稱效應”?;谪撔约庸て虻那榫w信息轉換的“非對稱效應”很可能與特殊個體存在的對情緒信息的轉換加工缺陷有關。例如,以往研究發現,抑郁個體存在對負性信息的過度加工,存在注意偏向和轉換加工缺陷(戴琴,2008;黃塞,2010),恐懼個體存在對威脅信息的轉換加工困難(Paulitzki et al.,2008)。因此,揭示情緒信息轉換的“非對稱效應”及其產生機制,對進一步加強對情緒信息轉換的研究、情緒障礙患者的轉換機能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學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