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疫情發展過程及疫情對經濟影響相關研究綜述

一 國內外疫情進展

2020年初至今,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圍內持續加速蔓延。3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新冠肺炎疫情已構成“全球大流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截至2020年7月15日,疫情遍布全球215個國家和地區,累計確診病例超過1300萬例,累計死亡人數近58萬人,至今尚未迎來增量拐點,當日新增病例近19萬例。(見圖1.1)

圖1.1 全球疫情持續加速蔓延(例)

(一)國內疫情已得到控制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湖北武漢地區突然暴發,并迅速蔓延至全國各地區。1月20日,官方證實新冠病毒可以“人傳人”,全國開始啟動疫情防控。1月23日武漢封城,之后,湖北省其他城市陸續封城,各省相繼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經過全國上下的不懈努力,2月19日,確診病例存量開始由升轉降,疫情發展迎來拐點;3月19日,全國本土新增確診病例“清零”,國內疫情已得到基本控制;4月8日,封城76天后,武漢解封,意味著以武漢為主戰場的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阻擊戰已取得階段性戰果。中國在1個月內迎來疫情發展的拐點,在2個月內取得疫情防控的決定性勝利,將疫情對中國經濟的正面沖擊“鎖定”在第一季度(集中在1月下旬至3月上旬),從而為全年經濟增長和社會穩定奠定了堅實基礎。在此背景下,中國第一季度GDP負增長6.8%,城鎮調查失業率維持在6.0%左右,物價和金融市場穩定,復工復產有序推進,經濟社會秩序逐步恢復。

盡管3月中旬以后國內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然而伴隨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開始蔓延,嚴防境外疫情輸入成為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另外,5月以來,吉林、北京、大連等地區先后出現本土疫情局部反復的現象。尤其是6月中旬北京新發地農貿批發市場出現大面積暴發,是近幾個月來疫情反復最嚴重的一次,但經過北京迅速響應,40天的時間里北京的疫情就得到了控制。這提示疫情二次暴發的風險依然不容小覷,在外防輸入的同時,對于本土可能出現的局部疫情暴發也需要重視和積極響應。(見圖1.2)

圖1.2 中國每日新增確診病例數及現有確診病例存量(例)

(二)國外疫情形勢仍然嚴峻

1.亞洲地區

東亞地區其他主要經濟體疫情率先得到有效控制,并基本實現復工復產。在嚴格的疫情防控舉措下,韓國和日本已經取得疫情防控的階段性勝利,進入疫后恢復期。不過7月份日本疫情出現了二次暴發,暴發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6月份的“旅游復蘇計劃”,即自由旅行令,另一方面是各地美軍基地疫情嚴重卻無法被日本政府限制。東南亞國家如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目前疫情尚未結束,總體較為可控,但存在一定程度的惡化風險。相較而言,伊朗地區的疫情更加嚴重,在5月份出現惡化,于6月初出現了第二個高峰,且峰值超過前一輪,不過目前每日新增病例數已趨于平穩,疫情得到了一定控制。

印度是亞洲國家中疫情最為嚴重的國家,截至7月15日,確診病例已達93萬例,當日新增病例近3萬例,確診人數僅次于美國和巴西。而且如圖1.3所示,印度的每日新增病例數仍在持續快速攀升,考慮到當地的醫療資源,其疫情防控形勢十分嚴峻。

圖1.3 亞洲主要經濟體當日新增確診病例走勢(例)

2.歐洲地區

歐元區主要經濟體目前面臨疫情卷土重來,聚集性感染持續增加的壓力。盡管6月份時歐元區經濟體疫情形勢出現明顯緩和,開始走向復工復產,但7月份以來,各國疫情出現了明顯的反彈。法國和西班牙單日新增確診病例均回升至千例以上,同時聚集性感染持續增加,病毒傳播繼續呈加速態勢。德國單日確診病例數量也反彈至700例以上,雖然可以認為德國已經控制住了新冠肺炎疫情,但病毒仍未從德國消失,并隨時可能再度暴發。(見圖1.4)

圖1.4 歐洲主要經濟體當日新增確診病例走勢(例)

俄羅斯目前確診人數排名全球第四,截至7月15日,累計確診病例近75萬例,每日新增確診病例仍在6000多例的高位。不過如圖1.5 所示,每日新增確診病例數持續下降,這說明俄羅斯的疫情增長勢頭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形勢依然較為嚴峻。

圖1.5 俄羅斯當日新增確診病例走勢(例)

3.美洲地區

巴西疫情暴發較晚,但自4月起持續惡化。目前確診人數僅次于美國,截至7月15日,累計確診病例近20萬例,每日新增確診病例持續保持在2萬—4萬例的高位波動,暫無下降的跡象。巴西是人口大國,而且醫療資源相對不足,疫情發展前景堪憂。

美國疫情自6月中旬以來持續惡化,截至7月15日,累計確診病例已經超過334萬例,死亡人數達13.5萬人,并且每日新增確診人數持續快速攀升,自6月24日以來,美國每7天日新增病例數漲幅超一倍。由于全美各地疫情反彈,目前已有28個州要求在全州范圍內的公共場所遮蓋面部。美國疫情的反彈和迅速惡化有失控的風險,給全球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更嚴峻的考驗。(見圖1.6)

圖1.6 美洲主要經濟體當日新增確診病例走勢(例)

4.非洲地區

目前非洲地區疫情較為嚴重的國家包括南非、埃及、尼日利亞等。從每日新增確診病例走勢來看,埃及和尼日利亞疫情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每日新增確診病例數量開始有一定的回落。而南非的疫情形勢依然嚴峻,每日新增確診病例超過1萬,截至7月24日夜,南非確診病例數約占非洲總確診數的一半,同時南非已成為全球新冠肺炎病例數第五高的國家。而且,南非、埃及等非洲國家從5月份起疫情開始惡化,說明病毒耐高溫。(見圖1.7)

圖1.7 非洲主要經濟體當日新增確診病例走勢(例)

(三)全球疫情將成持久戰

總結以上疫情發展特點,尤其是近期疫情發展的新變化,我們判斷:(1)在疫情車輪式蔓延下,全球疫情持續期將比預期進一步延長,對于疫情已得到控制的地區,其疫情二次暴發風險也比預期提高,疫情對宏觀經濟的沖擊也將比預期更為嚴重;(2)下半年疫情的主要風險來自美洲(包括美國和南美洲)、印度以及非洲。以美國為首的部分目前疫情還在持續惡化的國家存在失控的風險,部分已經迎來疫情拐點的國家也可能面臨疫情二次暴發的風險,這將影響經濟衰退程度以及疫后恢復的節奏。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給本已脆弱的全球經濟和貿易投資帶來了巨大沖擊,全球經貿體系經歷了自“二戰”以來最大范圍的一次“大停擺”。但受疫情開始時間、持續時間和防控舉措嚴格程度差異的影響,全球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速先后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大幅下滑,并伴隨失業率的大幅飆升和市場主體績效的惡化。

從全球疫情發展和經濟走勢看,2020年世界經濟陷入衰退已不可避免,但各國疫情周期和復蘇節奏不同。相比百年前的“西班牙流感”,今日的全球化分工程度已不可同日而語,疫情發生的背景也不是“一戰”結束、百廢待興的戰后經濟重建階段。疫情對短期經濟的影響重大且難以掩蓋,尤其在目前表面和平、逆全球化暗流涌動的敏感時刻,開展有效的國際合作和政策協調極其困難,指望這場疫情能夠很快過去、宏觀經濟平穩運行是不現實的。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4月的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增速將出現負增長3.0%,較2019年增速回落5.9個百分點;全球貿易增速為負增長11%,較2019年增速回落11.9個百分點;全球170個國家或地區將出現負增長,特別是發達經濟體跌幅達6.1%,陷入深度衰退。為應對疫情沖擊,部分國家在有效防控疫情之前過早重啟經濟,并推出史無前例的大規模刺激計劃,提高了疫情二次暴發的風險。

總體來說,疫情對第一季度東亞經濟體宏觀經濟沖擊最大,對第二季度歐元區、美國、英國、俄羅斯的沖擊最大,對下半年巴西、印度、南非等其他新興市場經濟體的沖擊最大。因此在樂觀情形下,各國也將基本按照以上順序,滯后2個季度迎來經濟增長的拐點,滯后4個季度恢復正增長。但是對于美國、俄羅斯、巴西、印度等近期疫情形勢較為嚴峻的國家而言,能否有效控制住疫情依然面臨巨大的挑戰,疫情和經濟的拐點可能還將進一步推遲。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沂市| 奇台县| 廉江市| 兴文县| 保定市| 宜丰县| 宁乡县| 武陟县| 广汉市| 寻甸| 项城市| 聂拉木县| 应城市| 和静县| 平湖市| 无棣县| 当阳市| 共和县| 南京市| 葫芦岛市| 巴青县| 东丽区| 永泰县| 伊通| 田阳县| 内江市| 苏尼特左旗| 冀州市| 龙川县| 江油市| 普陀区| 陆良县| 丰县| 增城市| 苗栗县| 宿松县| 若尔盖县| 新沂市| 普宁市| 黎城县| 永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