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帶一路”手冊(2020版)
- 蔡昉 (英)馬丁·雅克 王靈桂主編
- 2586字
- 2021-09-30 12:13:49
36.貿易暢通
——概念
共建“一帶一路”過程中,貿易合作一直是各參與國都極為重視的核心內容之一。在2019年4月發布的《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圓桌峰會聯合公報》中也提到“我們決心促進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期待進一步開放市場,反對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和其他不符合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的措施。我們強調世貿組織協定中‘特殊與差別待遇’的重要性”。[4]中國希望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與其他各國共同研究解決投資貿易便利化問題,進一步消除投資和貿易壁壘,構建區域內和各國良好的營商環境,積極同沿線國家和地區共同商建自由貿易區。“一帶一路”建設通過構建開放的經濟,確保參與國家之間能夠自由和包容地進行貿易,維護和促進開放、非歧視和公正的、以WTO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的發展。“一帶一路”建設重視通關便利化,鼓勵有關部門在邊境清關、海關互助、信息共享、精簡海關和過境手續等方面增進合作。“一帶一路”也鼓勵有關便利化措施符合世貿組織《貿易便利化協定》,同時輔之以打擊非法貿易和欺詐等有效的邊境管控措施。
為了不斷深化“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及便利化,中國將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與參與國家共同建設自由貿易網絡體系,進一步消除投資和貿易壁壘,促進貿易和投資便利化;共同商建自由貿易區,構建區域內和各國良好的營商環境,激發釋放合作潛力;共同提高技術性貿易措施透明度,降低非關稅壁壘,提高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共同拓寬貿易領域,優化貿易結構,挖掘貿易新增長點,促進貿易平衡;把投資和貿易有機結合起來,以投資帶動貿易發展,在投資貿易中突出生態文明理念,加強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和應對氣候變化合作,共建綠色絲綢之路;通過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擴大進口海外商品,同時構建多邊公共平臺,讓世界各國企業參與展覽,提供增加交流與經濟合作的機會;共同優化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和服務鏈,促進沿線國家和地區產業互補、互動與互助;共同探索新的開放開發之路,形成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除此之外,中國也將與有意愿的國家共同建立經貿產業合作區,以產業園區的方式推進國際制造業合作。
——現實意義
《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圓桌峰會聯合公報》中提到,“我們始于這樣一個信念:互聯互通有利于推動增長及經濟社會發展、促進商品和服務貿易、帶動投資、創造就業機會、增進人文交流,在開放、包容和透明的基礎上推動構建全球互聯互通伙伴關系將為各方帶來機遇”。[5]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之間的貿易暢通符合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發展中國的現實發展需求。中國與“一帶一路”參與國家有必要憑借自身資源稟賦,發揮各自比較優勢,加強雙邊和多邊經貿合作,實現貿易便利化與投資自由化,使得生產要素在區域內實現最佳配置。
從國際格局演變看,共建“一帶一路”,暢通各國之間的貿易是應對當前世界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的重要選擇。全球范圍內貿易與投資保護主義事件不斷發生,不利于各國通過發展貿易來實現經濟持續增長。面對貿易保護主義,跨國公司的大規模海外投資與貿易受到較為嚴峻的考驗。在當前全球經濟增長動力不足的背景下,有必要在尊重各國發展目標的同時,推動更具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續的經濟全球化,促進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抵制保護主義。中國堅定不移地擁護經濟全球化,通過貿易的互聯互通,不斷探索貿易自由化、投資便利化措施,促進全球貿易增長與經濟的全面復蘇。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堅定地支持多邊主義和多邊貿易體制,推行自由貿易和投資,為世界經濟復蘇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中國與周邊國家需要加強彼此之間的貿易暢通,不斷挖掘雙邊與多邊貿易潛力,提升整體貿易規模與水平。
——實施進展
第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貿易規模不斷擴大,貿易便利化水平進一步提升。2014—2019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規模累計超過44萬億元,年均增長達到6.1%,中國已經成為沿線25個國家最大的貿易伙伴。其中,2019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值達到9.27萬億元,占進出口總值約30%。
貿易便利化水平方面,截至2019年年底,中國海關已經與15個經濟體的42個國家(地區)簽訂了AEO互認安排,互認國家(地區)數量居全球首位,其中包括18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拓展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功能和應用場景,與25個部委系統對接、數據共享,提供貨物申報、稅費支付等16大類近600項企業服務事項。中國和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積極推進農產品快速通關“綠色通道”建設,農產品通關時間縮短了90%。中國還與“一帶一路”沿線接壤國家聯合開展病媒生物監測,共同推動健康“絲綢之路”建設。2019年,陸海新通道建設進程加快,中國與新加坡啟動編制陸海新通道建設雙邊合作規劃,中國西部12個省區市與海南、廣東湛江共同簽署了合作文件。
第二,自由貿易試驗區與自由貿易區建設取得重大突破。中國進一步放寬外資準入領域,營造高標準的國際營商環境,自2013年以來先后設立了上海、廣東、天津、福建、遼寧、浙江等面向全球開放的18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并探索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中國將充分利用自由貿易區作為商品集散中心的地位,進一步擴大與“一帶一路”參與地區和國家的出口貿易和轉口貿易,從而提高其在全球貿易中的地位。2019年,中國企業在沿線國家建設的一批境外經貿合作區也取得積極進展,累計投資350億美元,上繳東道國稅費超過30億美元,為當地創造就業崗位32萬個。此外,2019年中國結束了與新西蘭的自由貿易協定升級談判,推動與巴基斯坦自由貿易協定第二階段議定書的簽署并生效,中國與東盟、新加坡、智利的自由貿易區升級議定書生效。
第三,“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之間的貿易方式創新進程加快。跨境電子商務等新業態、新模式正成為推動貿易暢通的重要新生力量。2018年,通過中國海關跨境電子商務管理平臺零售進出口商品總額達203億美元,同比增長50%,其中出口84.8億美元,同比增長67.0%,進口118.7億美元,同比增長39.8%。2019年,中國舉辦的第二屆國際進口博覽會成交711億美元,國際采購、投資促進、人文交流、開放合作的平臺作用不斷顯現。2019年,中國還成功舉辦首屆中非經貿博覽會和首屆中國—中東歐博覽會等大型展會。“絲綢之路電子商務”合作蓬勃興起,截至2019年年底,中國與22個國家建立電子商務合作機制,在金磚國家等多邊機制下形成電子商務合作文件,加快了企業對接和品牌培育的實質性步伐。(本條執筆:李天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