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十一節 普救寺(輝縣市)

輝縣普救寺位于河南輝縣市西19公里處,太行山南麓冀屯鄉褚邱萬柏山上,占地壹佰余畝。松柏林立、四季常青,今建有大雄寶殿,地藏菩薩殿、觀間閣、念佛堂、藏經樓、居士樓等。周圍還有鶯鶯墳、炮塔嶺、白馬將軍廟等。

普救寺始建年代不詳,明萬歷碑刻于嘉靖年進行大規模修繕。現存明嘉靖、萬歷、清康熙、乾隆、道光古碑十余通,并記載明代褚邱鎮是晉豫的交通要道。

《新鄉日報》在《大牧野》專欄以《古村探幽:褚邱與〈西廂記〉》[37]為題報道過普救寺的情況——在輝縣市西約20公里處,有一處村落名褚邱,這里有鐘聲洪亮的普救寺,有白馬將軍廟廟基,讓人最為關注的是,這里流傳著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張生和崔鶯鶯的故事。

據史料記載,元代時,褚姓首居于此,因該地沙丘起伏,故名褚丘。明代稱褚丘鎮,今稱褚邱。據考證,崔鶯鶯和張生的故事起源于唐代的《鶯鶯傳》,元代戲曲家王實甫將其改編成為《西廂記》,被代代相傳至今,其發生地在輝縣市冀屯鎮褚邱村。說《西廂記》的故事發生在那里,是因為當地諸多村鎮能夠證實崔鶯鶯與張生故事的遺跡甚多,在冀屯鎮上官村有鶯鶯墳,在上八里鎮有李虎寨、炮臺嶺,褚邱村西北部有白馬將軍廟遺址等。而且,褚邱村的崔姓歷史上確有人在朝中做過相國,當時皇帝曾授以“崔相國”匾額。

冀屯鎮還有一個說法,因張生和崔鶯鶯兩人私下相愛,有悖當時封建禮教,為人們所不齒,致使褚邱當地方圓幾十里的人至今不唱《西廂記》這出戲,包括褚邱村崔氏后代的女性,至今取名忌取英(鶯)字。

據了解,2005年以來,輝縣市文化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專門組織有關專家、學者,對普救寺周邊的文化遺存,作了較詳細的考證。大家認為,該故事具有珍貴的文學價值,是電視劇、話劇、舞美劇等文學創作的豐富礦藏。同時,它還具有人類學、民族學、民俗學綜合價值,它以悲劇的力量,揭示了封建制度對人性的摧殘,警示一代又一代人珍惜自己的愛情生活。

2007年2月,《張生和崔鶯鶯的故事》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主站蜘蛛池模板: 锦州市| 宜良县| 青冈县| 建湖县| 上思县| 大安市| 曲靖市| 磴口县| 洪雅县| 城市| 剑阁县| 肃宁县| 焦作市| 岚皋县| 孟津县| 张北县| 寿宁县| 名山县| 明水县| 新宾| 多伦县| 高尔夫| 澳门| 姚安县| 文登市| 林芝县| 沁水县| 新干县| 禹城市| 石棉县| 岳普湖县| 安吉县| 浠水县| 和平县| 承德市| 普定县| 武隆县| 黄石市| 张家口市| 睢宁县| 乡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