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日本的中國留日學生政策史
- 徐志民
- 639字
- 2021-10-15 20:28:40
第二章 留日學生政策的形成(1896—1911)
1896年中國人留學日本以來,短短10年間,即到1905—1906年便形成近代中國的首個留日高潮。這顯然與中日兩國的留日學生政策密切相關,但中外學者普遍關注的是清政府的留日學生政策,并對其政策的制定、實施和影響進行了較為深入、系統(tǒng)的全面研究,取得了豐碩的學術成果[1],特別是對中國首批留日學生、成城學校入學事件、反對“取締規(guī)則”運動、五校特約等具體史實的清政府政策研究的更為細致。[2]至于日本政府的清末留日學生政策研究,重點是闡述、分析與評判矢野文雄的“清國留學生招聘策”[3],但對日本政府如何應對和接受蜂擁而至的中國留日學生,又是如何對他們施以教育和進行管理的?不惟中國學者,甚至日本學者也鮮有研究。
中國學者限于資料與語言,未能深入研究這一問題尚易理解,而日本學者緣何亦很少觸及這一問題?筆者曾就此請教一位日本學者,答曰:日本政府的中國留日學生政策研究,將會涉及對這一政策的評判問題,屬于“敏感性”課題,故不愿研究之。或許這并非其全部原因,但日本政府的清末留日學生政策研究相對薄弱,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日本政府針對清末留日學生建立的接受體系,推行的速成教育和學業(yè)限制,采取的利己性、投機性管理政策與措施等,雖實施于清末十余年間,但有些延用至民國,乃至與近代中國留日運動相始終,某種程度上奠定了近代日本的中國留日學生政策之基礎。這些政策既反映和體現(xiàn)著日本對華文化外交的戰(zhàn)略意圖,也直接影響著中國留日學生的對日認識與情感,還以留日學生為媒介,間接影響當時及日后的中日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