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民族地區經濟社會調查報告:那曲縣卷
- 車明懷 班覺主編
- 601字
- 2021-10-15 20:13:37
導論
那曲縣位于西藏自治區北部,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之間,全縣均屬藏北高原,地域總面積1.6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500多米,最高海拔6500米。那曲縣作為西藏通向內地的北大門,是地、縣、鎮三級政府所在地,是藏北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同時也是藏北的交通樞紐,青藏公路和鐵路由北至南貫穿那曲縣全境。自古以來,那曲縣戰略位置極為重要,為兵家必爭之地。早在吐蕃時期,那曲就作為通向內地的通道之一,明代設置驛站,清代戰略地位更加重要,曾在此地發生過驅準保藏、福康踏冰臥雪、進藏轉運等重大事件。西藏和平解放后,中國人民解放軍十八軍獨立支隊從北部挺進西藏,護送十世班禪進藏在此地休整等。民主改革前,那曲縣處在封建農奴制度統治下,人民生產生活凋敝,經濟社會發展停滯不前,民主改革以來社會面貌煥然一新,改革開放以來發展成就突出,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也出現了一些新的情況,而且具有一定典型性。在經濟發展方面,傳統的牧業、手工業面臨著市場經濟的挑戰,資源短缺,草場載畜量不能滿足市場需求,人們觀念的轉變也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在社會層面上,維護社會穩定的任務依然艱巨。那曲是西藏自治區的“北大門”,是藏北人口流動交匯區和人口聚集區,社情較為復雜,在西藏全區維護穩定工作中任務十分繁重,并且呈現出分裂與反分裂的長期性、復雜性、尖銳性等特征。因此,選擇那曲縣作為一個調研點,完全符合“21世紀初中國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調查”項目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