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jié) 戶等制度的形成

作為制度的戶等需要具備三個要素:官府專門規(guī)定、以資產(chǎn)和人丁為依據(jù)、以征派稅役為目的。只有具備了這三個要素才能認定為戶等制度。同時,戶等制度的形成是一個過程,只要初步具備這三個要素,就應(yīng)當(dāng)認定為戶等制度。

對戶等制度的確立時間,一般以《隋書·食貨志》記載的北齊文宣帝時的“始立九等之戶”為標志,但這只是就北齊一朝而言始,不能視為中國古代戶等制度之始。因為此前的魏晉時期有“九品混通”征租調(diào)之法,證明已經(jīng)有九品戶制;而且在魏晉之前就有與后來的戶等制度相似而且有密切聯(lián)系的級別劃分方式,其中首先應(yīng)該注意的,是先秦時期以征稅為目的的土地級別的九等劃分。

史稱大禹做司空時,平(評)水土,定賦稅,依據(jù)土地肥瘠分成三等九級。據(jù)《尚書·禹貢》記載,天下九州每個州被劃為一個級別:雍州為上上等黃壤,徐州為上中等赤植墳,青州為上下等白墳,豫州為中上等墳壚,冀州為中中等白壤,兗州為中下等黑墳,梁州為下上等青黎,荊州為下中等涂泥,揚州為下下等涂泥。這雖然是直接劃分的土地級別而不是戶等劃分,卻與后來的戶等劃分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因為先秦時期土地和民戶是融為一體的。

先秦時代是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初始階段,地廣人稀,無論官府或私家豪富,首要的問題是控制人手,有了人手才能開墾土地,這與后來土地集中和兼并時期的情況不同。那么,為什么在地廣人稀的時代劃分土地級別,在土地問題突出的時代卻劃分民戶級別呢?這涉及先秦時期戶籍與田制合一的問題。簡而言之,先秦井田制度下戶籍不是獨立的,而是與土地制度合并在一起,并以戶籍為主。所謂井田的“井”與“經(jīng)”相通,指規(guī)劃土地;規(guī)劃的依據(jù)是最基層的戶籍編制單位“井”。漢代以降合稱為“井田”,才將井字名詞動用,意即以井(戶口)規(guī)劃田土,而不全是像《周禮》鄭注所講的是因為像井字而取名。[1]在田制和戶籍合一的情況下,一夫百畝、百畝為夫已成慣例,“一夫”與“百畝”成了同義語,從制度方面看已經(jīng)沒有了數(shù)量差別;這樣,區(qū)分稅率的標準便只能是“百畝”土地的質(zhì)量,于是就直接劃土地為九等了。雖然是直接劃分土地,實際已含人口在內(nèi)。到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進一步發(fā)展,土地問題突出并超過人口的重要性之后,便不再直接劃分土地級別,而是劃分民戶等級了。雖然是劃分戶等,實際也含土地在內(nèi)。地等與戶等的連接點就在于,都是著眼于家庭中的資產(chǎn)和人丁,都是以征派稅役為目的。因此,應(yīng)該把地等劃分看作戶等劃分的初始階段。如果認為歸入戶等制度的范疇顯得勉強,至少應(yīng)注意到,井田制時代已經(jīng)存在的地等劃分是后來戶等制度產(chǎn)生的直接淵源之一。

這種淵源關(guān)系還可在《周禮·地官》鄭注中覓見其蹤跡:《小司徒》講大比即三年一換土易居時,鄭注曰“大比,謂使天下更簡閱民數(shù)及其財物也”;講均土地,稽其人民而周知其數(shù)時,鄭注曰“正以七人、六人、五人為率者,有夫有婦然后為家,自二人至于十人為九等,七六五者為其中”。《大司徒》講土地等級與賦役級別的關(guān)系是“以土均之法辨五物九等,制天下之地,征以作民職,以令地貢,以斂財賦,以均齊天下之政”,鄭注曰“均,平也;五物,五地之物也;九等,骍剛赤緹之屬;征,稅也”……顯然,鄭玄已把土地級別、人口多少與征派稅役的主要依據(jù)聯(lián)系起來了,已經(jīng)有了后來戶等制度的要素。史學(xué)界對《周禮》一書的成書時間有爭議,一般認為是漢代托古改制的作品,僅以此書的幾處記載而斷定周代已有戶等制度顯得武斷;退一步說,即使《周禮》所記確為漢制,鄭玄為東漢人,所注也反映東漢時期的情況,那么,將上述記載作為東漢戶等制的依據(jù)則是客觀可信的。

《周禮》及鄭注所反映的土地、人丁級別劃分與稅役征派掛鉤的事實,在漢代文獻中也可找到證據(jù),容后再述。而且,在漢代史籍中還有比較明確的戶等劃分的記載,例如:

《漢書·成帝紀》:河平四年三月有因水災(zāi)破產(chǎn)者,官府“財賑貸”,師古注曰“財與裁同,謂量其等差而賑貸之”。

《后漢書·孝安帝紀》:元初四年七月講“案比”,注引《東觀記》曰“方今八月案比之時,謂案比戶口,次比之也”。

所謂等差、次比,都是將民戶劃分級別的意思。還有唐人徐堅《初學(xué)記》卷27引《晉故事》所說,西晉征租調(diào)“九品混通,皆輸入官,自如舊制”,究系何時舊制雖未明說,但對西晉而言應(yīng)包括曹魏無疑,似也應(yīng)考慮包括漢代。如果確實如此,則與前述《周禮》《漢書》所反映的情況相同。

近年已有不少論著提及并具體論證過漢代戶等問題,如朱紹侯先生、黃今言先生都認定漢代已有戶等制度。[2]依據(jù)上面的考察,保守地說,戶等制度至遲在東漢已經(jīng)產(chǎn)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谷县| 兴业县| 兴宁市| 屯昌县| 沅江市| 鄂托克旗| 柳林县| 金堂县| 诸暨市| 沙坪坝区| 容城县| 景德镇市| 静宁县| 宝山区| 台山市| 南溪县| 黔东| 龙江县| 偃师市| 乐陵市| 南充市| 北流市| 镇平县| 四川省| 孟村| 屏东县| 金塔县| 贵州省| 丰都县| 阳信县| 霍邱县| 平陆县| 微博| 麻栗坡县| 越西县| 卫辉市| 松桃| 临夏县| 辽阳县| 瑞安市| 壤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