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整體分析

2019年,電影仍然領跑影視娛樂行業,電視平臺和視頻網站進入了雙雄競爭的第二年,視頻網站略占優勢。

一 電影與網絡電影冰火兩重天

(一)國產電影穩步增效,提質顯著

國產電影票房穩步增加。2019年上映電影551部,較2018年數量增加9.3%;全年總票房為642.69億元,增幅為5.4%,雖然相較前幾年增幅不高,但仍優于北美市場的表現[1]。國產電影的市場主體地位更加穩固,國產電影總票房為411.32億元,市場占比增至64%,比2018提高了1.85%[2],《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分別實現科幻、動畫類影片的突圍。

滿意度顯著增加。多項數據顯示,2019電影滿意度顯著增加。2015年,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聯合藝恩開始進行中國電影觀眾滿意度調查。調查采用影院現場抽樣調查,一線從業者和專家在線調查,大數據抓取分析等方法,以觀賞性、思想性和傳播度三大指數對國產電影進行綜合評價,并引入新鮮度指標評價影片創新性。調查樣本分為普通觀眾、專業觀眾兩個群體,覆蓋全國一、二、三、四線城市。2015—2019年中國電影觀眾滿意度分別為81.2、81.83.3、82.5、84.3。2019年電影的年度觀賞性、思想性和傳播度得分分別為85.2分、85.5分和80.5分,較去年同期提升了0.5分、1.4分和5.5分。[3]“口碑”是2018年、2019年票房首要驅動力。2018年,用戶觀影的因素中“影片口碑好”“影片類型或題材有吸引力”“演員陣容吸引”“朋友推薦”“朋友/家人想看”占比分別為36%、31%、26%、25%、20%[4]。2019年,影響用戶觀影的因素中前六項依次為“影片口碑好”“演員陣容吸引”“預告片吸引人”“影片類型吸引力”“朋友/家人想看”“導演優秀”[5]

2019年監測的276部電影的褒貶值(0.745)比2018年監測的296部電影的褒貶值(0.599)高0.146,呈極顯著差異(T=3.558,Sig=0.000)。2019年276部電影中有豆瓣評分為225部,2018年296部電影中有豆瓣評分的電影243部,2019年225部電影豆瓣評分(6.419)比2018年243部電影豆瓣評分(6.362)高0.057,沒有顯著差異(T=1.151,Sig=0.880)[6]

(二)網絡電影浴火重生

2014年網絡電影誕生。2015年,網絡電影《道士出山》28萬元投資創造1500萬元的神話,撞開網絡大電影商業化的大門。2019年,網絡電影終獲官方認證,票房天花板被不斷刷新,頭部內容儲備和商業化空間不僅沒有隨行業的蕭條而縮減,且出現大幅抬升之勢。

2019年2月,廣電總局發布《關于網絡視聽節目信息備案系統升級的通知》,開始對重點網絡影視劇實行“雙備案雙公示”管理。2019年3月,浙江傳媒學院視頻監測及滿意度研究團隊開始監測網絡大電影。2019年3—12月共監測305部網絡大電影,但達到有效數據要求的僅47部。網絡大電影有效數據少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網絡大電影的影響力不大,網民的言論少。47部網絡大電影中僅25部有豆瓣評分。二是受系統數據搜索能力的限制,抓取的信息較少。

網絡電影在整體數量銳減的同時,票房隨之縮減。2019年網絡電影的上線總數為789部,同比下降49%;平均每月上線66部,僅為2018年平均每月103部的64%,創2016年來的新低。2019年11月通過規劃備案的網絡電影達到2746部,比2018年的2141部上升28.26%,但取得上線備案號的網絡電影卻只有180余部。其中,11月份有51部,是備案系統上線以來上線過審數目最多的一個月[7]

2019年票房最高紀錄創造者是《鬼吹燈之巫峽棺山》,分賬3470萬元,低于2018年的《靈魂擺渡·黃泉》的4547.8萬元。2018年,愛奇藝TOP20[8]、優酷TOP10[9]共30部網絡電影的分賬票房7.6億元,平均每部2532.3萬元。2019年,愛奇藝TOP20、優酷TOP10共30部網絡電影的分賬票房顯著下降,總額5.02億元,平均每部1463.26萬元[10]

2019年網絡電影的滿意度不高。一是總體褒貶值低。2019年團隊監測的47部網絡電影,平均褒貶值為0.621,高于電視劇和網劇的褒貶值,低于電影、綜藝和明星的褒貶值(表2-1)。47部網絡電影有10部上榜分賬票房愛奇藝TOP20、優酷TOP10,平均分賬票房1804萬元,平均豆瓣評分4.35,同監測的25部有豆瓣評分的網絡電影的平均豆瓣評分(4.37)差異很小。10部分賬票房高的網絡電影的褒貶值為0.496,低于47部網絡電影的褒貶值(0.621)。

二是豆瓣評分基本沒有提升。2019年分賬票房愛奇藝TOP20、優酷TOP10共30部網絡電影,25部有豆瓣評分,平均4.37分。2018年分賬票房愛奇藝TOP20、優酷TOP10共30部網絡電影,26部有豆瓣評分,平均4.31分。2019年比2018年高0.06,基本持平,沒有顯著差異(T=0.259,Sig=0.861)。

豆瓣評分高的網絡電影,分賬票房也較高。傳媒內參和《電視指南》發布的2019年網絡電影豆瓣評論TOP10的數據[11]中,除了騰訊視頻的《鎮魔司:蒼龍覺醒》,其余9部公布了分賬票房;雖然6.67的平均豆瓣評分并不高,但平均票房903.33萬元,已接近1000萬元高分賬票房的標準。

表2-3 2019年高豆瓣評分的網絡電影

網絡電影春節檔開啟。2020年春節,為防止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的蔓延,7部院線電影全部撤檔,促成了網絡春節檔的新時代。《囧媽》《肥龍過江》等院線電影改為網絡平臺播出,成為網絡電影。

播出模式有所創新。一是免費觀看。1月24日,歡喜傳媒發布公告稱《囧媽》的原定保底發行協議終止,并與字節跳動簽訂了不低于6.3億元的版權授權協議,網民可以在今日頭條、西瓜視頻和抖音等網站上免費觀看[12]。二是超前點映。1月31日,《肥龍過江》出品方與愛奇藝、騰訊視頻共同宣布,原定于2月14日全國上映的動作喜劇電影《肥龍過江》正式提檔至2月1日,在愛奇藝和騰訊視頻超前點映[13]。此前院線電影下線后在互聯網平臺上線的模式滿足的是觀眾對優質影片的二次消費,《肥龍過江》創新的超前點映首發模式,在滿足用戶足不出戶第一時間觀賞電影需求的同時,對視頻網站增加用戶和創新盈利模式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創作者對網絡電影未來看好。2018年,郭靖宇任藝術指導的網絡電影《靈魂擺渡·黃泉》大獲成功,豆瓣評分7.1。2019年9月在網絡電影的專家研討會中,郭靖宇看好網絡電影,認為網絡電影未來可能會成為一個階段網絡上最紅的一種形態,并認為網絡電影已不再“野蠻生長”,但“粗制濫造”的刻板印象仍舊困擾著行業。為此他以院線電影的陣容制作了《我來自北京》系列作品。其中,《扶兄弟一把》和《過年好》分別于大年三十(2020年1月24日)和大年初五(1月29日)在愛奇藝上線春節檔,《鐵鍋燉大鵝》于大年初一(1月25日)在優酷上線[14]

2020年網絡電影的滿意度沒有顯著上升。2020年1月優愛騰三大平臺共上線64部影片,創下2019年7月以來網絡電影數量的最高紀錄,12部影片分賬票房破千萬元,創歷史之最[15]。2020年1季度,共22部網絡電影分賬票房突破千萬元,創單季度數量新高[16]。但網絡電影的豆瓣評分仍然不高,11部優、愛、騰三大平臺頭部網絡電影的4月19日的平均豆瓣評分僅為4.14;愛奇藝的《狙擊手》《奇門遁甲》《九指神丐》《辛棄疾1162》《巨鱷島》分別為4.6、5.4、4.0、6.3、2.8,優酷的《云南蟲谷之獻王傳說》《外星人事件》《北京女子圖鑒之再見愛情》分別為2.9、3.4、4.2,騰訊視頻的《奇門遁甲》《東海人魚傳》《摸金祖師》分別為5.4、3.7、2.8。

二 明星褒貶值顯著提升

2019年系統監測的100位明星的平均褒貶值為0.874,比2017年100位明星的褒貶值(0.613),2018年100位明星的褒貶值(0.609)大幅提升,方差分析顯示2019年監測明星的綜合褒貶值極顯著高于2017年(F=0.432,S=0.000)和2018年(F=0.419,S=0.000)綜合褒貶值。

(一)長期監測的明星褒貶值高

2017年至2019年,系統共監測了155位明星,約三分之一(52位)的明星連續三年均列入監測名單(156年次),平均褒貶值為0.733;62位明星僅監測一年,平均褒貶值為0.726,略低于三年52位明星平均值。被監測二年的明星有41位(82年次),平均褒貶值相對較低,僅為0.617。數據詳見表2-4。

表2-4 2017—2019年明星監測概況

表2-4 2017—2019年明星監測概況續

監測三年的明星褒貶值最高,監測二年的明星褒貶值最低的現象,符合當前明星在短期內快速起落沉浮的基本規律。三年連續進入監測榜單的52位明星的平均年齡為35.41歲(按照2020年1月26日計算年齡),其中男明星33人,女明星19人。無論是100位明星(表2-2),還是52位明星(表2-5),2018年的明星綜合褒貶值均較前年有所下降,體現出崔永元炮轟范冰冰、促其補繳稅款事件所帶來的民意變化。

表2-5 52位明星三年褒貶值和四位典型明星褒貶值

表2-5 52位明星三年褒貶值和四位典型明星褒貶值續

表2-5顯示,除2018年微博和綜合褒貶值稍有下降外,52位明星2017—2019年的各項褒貶值均逐年上升,特別是2019年呈顯著上升。2019年監測明星的綜合褒貶值極顯著高于2017年(F=0.0523,S=0.001)和2018年(F=0.0519,S=0.000)的綜合褒貶值。雖然2019年明星的褒貶值整體顯著提升,但有負面新聞明星個體的褒貶值是下降的。表2-5中的4位典型明星,關曉彤和鹿晗沒有負面新聞,他們的褒貶值同100位和52位明星的整體趨勢一致。未能從稅務風波中成功復出的范冰冰,與女演員陳昱霖發生糾紛的吳秀波,他們的褒貶值都是逐年下降。

(二)明星評價中態度指標作用凸顯

作為文化產品的明星,是B端(品牌)和C端(粉絲)用戶之間的橋梁。由于品牌方和粉絲越來越理性與精明,各種規制越來越嚴格,明星社會效益的評價越來越重要。2020年本系統仍然監測100位明星,根據藝恩明星商業價值、精碩科技(AdMaster)的商業明星價值榜、凱度(Kantar)的明星商業影響力、尼爾森網聯的代言人傳播力綜合指數、艾漫明星商業價值、骨朵熱度指數六項數據篩選。除骨朵熱度指數外,其他五個指標均含有豆瓣評分、微博內容評論正負向、網絡口碑、風險系數、美譽度、正能量指數、口碑指數等指標。

三 網劇繼續超越電視劇

(一)承接2018年的態勢,網劇繼續超越電視劇

根據《藝恩2018年度白皮書——綜藝、劇集篇》[17]和《藝恩2019文娛數據白皮書——劇集&綜藝篇》[18]整理出表2-6、表2-7。表2-7的“褒貶值1”和“條數1”欄包含新聞、論壇、微博、彈幕、微信、網站評論、豆瓣網評論7項數據來源,“褒貶值2”和“條數2”欄包含除彈幕外的6項數據來源。

(二)網劇的行為指標超越電視劇

表2-6顯示近四年國產劇的新播出數量和好評度。從數量上看,國產劇在2018年播出數量最多,同年上線網劇數量超越新播出的電視劇124部,2019年超越了107部。表2-7顯示,雖然2019年國產劇播映指數前10電視劇的熱度均值(79.78)略高于網劇的熱度均值(78.61),但從系統監測的條數來看,無論是否包含彈幕數據,網劇的條數均值(1768935、31029)都高于電視劇的條數均值(812968、28808)。2019年用戶熱度TOP10劇集中,電視劇和網劇各有5部。網劇《陳情令》《長安十二時辰》《慶余年》《全職高手》《東宮》的熱度分別是79.1、75.5、72、71.5、69.9。電視劇《親愛的,熱愛的》《小歡喜》《都挺好》《我的真朋友》《少年派》的熱度分別是76.7、69.6、68.8、68.6、68.1。網劇的熱度均值(73.6)高于電視劇熱度均值(70.36)。

表2-6 近四年國產劇新播出數量及好評度(部)

表2-6 近四年國產劇新播出數量及好評度(部)續

表2-7 2019年國產劇播映指數前10

(三)網劇的態度指標全面超越電視劇

一是網劇的整體褒貶值較高。表2-2顯示,2018年和2019年,系統有效監測的網劇褒貶值(0.473、0.578)均高于電視劇褒貶值(0.328、0.434)。系統監測的網劇同電視劇有不同特征,網劇是新上線的,而電視劇包含重播的電視劇。2019年有效監測首播電視劇(含先網后臺的2部)102部,褒貶值為0.419。2019年網劇褒貶值(0.578)比2019年首播電視劇褒貶值(0.419)高0.159。2019年系統有效監測的140網劇中,108部有豆瓣評分,均值為6.405;2019年系統有效監測的223部電視劇中,179部有豆瓣評分,均值為6.159;網劇高出電視劇0.246。102部首播電視劇中,77部有豆瓣評分,均值為5.707。108部網劇的豆瓣評分比77部首播電視劇豆瓣評分高0.698[19]。二是高好評度的網劇褒貶值高于電視劇。表2-6顯示,雖然2017年到2019年好評度TOP50的均值全面下降,但網劇與電視劇的褒貶值差距卻逐年增加,2017—2019年分別為2、4.4、5.9。三是高熱度網劇的滿意度高于電視劇。表2-7顯示,播映指數前10的網劇豆瓣評分比電視劇的豆瓣評分高(0.74);網劇不包含彈幕的“褒貶值2”比電視劇的“褒貶值2”高(0.187)。

四 網綜全面超越電視綜藝

同網絡電影相似,2014年《奇葩說》《你正常嗎》等網絡綜藝開始發力。2017年,《明日之子》《中國有嘻哈》《2017快樂男聲》的市場表現與電視綜藝比肩[20]。2018年網絡綜藝創新能力強,行為指標出現優勢,態度指標與電視綜藝并駕齊驅,并呈超越之勢[21]。2019年網絡綜藝實現對電視綜藝的全面超越。

整體而論,電視綜藝行為指標略優于網絡綜藝,但網絡綜藝的態度指標優于電視綜藝。藝恩數據和本團隊監測數據得出相同結論。表2-8是藝恩數據2019年綜藝分類數據。2019年電視綜藝比網絡綜藝多12檔,主要來源是晚會,電視綜藝有44檔晚會,網絡綜藝僅有5檔。電視綜藝的綜合指標播映指數(由媒體熱度、用戶熱度、好評度和觀看度加權計算)高出網絡綜藝0.39,但沒有顯著差異(T=0.329,S=0.724)。差距主要來源于觀看度(由視頻前臺播放量、OTT收視率等跨屏數據算法擬合得出,其中視頻前臺播放量增加了異常數據處理機制),網綜僅該指標就高出3.26,沒有顯著差異(T=1.901,S=0.058)。藝恩數據的媒體熱度是互聯網指數以及在新聞媒體、今日頭條、微信公眾號等渠道的網絡聲音計算得出;用戶熱度是基于社交媒體、長視頻和短視頻的互動數據綜合計算得出;好評度是視頻在播映前后在視頻、社交平臺的口碑變化以及熱詞處理綜合計算得出。表2-8的指標中,播映指數是綜合指標,媒體熱度、用戶熱度、觀看度、數量是行為指標,好評度是態度指標。網絡綜藝的好評度比電視綜藝高2.8,達到極顯著水平(T=2.761,S=0.006)。

表2-8 2019年綜藝分類及基本數據

本系統監測數據得出了相似的結論。2019年系統有效監測電視綜藝128檔,網絡綜藝83檔,電視綜藝褒貶值(0.716)比網絡綜藝(0.688)高0.028,電視綜藝優于網絡綜藝。但這一結論與豆瓣評分結果有差異,74檔網絡綜藝的豆瓣評分(6.956)比72檔電視綜藝的豆瓣評分(6.672)高0.284。進一步分析電視綜藝與網絡綜藝的類型,電視綜藝包含春晚等13檔晚會,115檔非晚會類電視綜藝的褒貶值為0.688,與網絡綜藝相同。

頭部網絡綜藝超越頭部電視綜藝。根據《藝恩2019文娛數據白皮書——劇集&綜藝篇》的播映指數前10電視綜藝和網絡綜藝名單,整理得出表2-9。頭部網絡綜藝全面超越頭部電視綜藝,其播映指數、豆瓣評分、褒貶值和條數分別超越了2.25、0.97、0.205、1000653。

表2-9 2019年綜藝播映指數前10

表2-9 2019年綜藝播映指數前10續

進一步分析藝恩指數前20的綜藝,網絡綜藝仍然超越電視綜藝。表2-10是496檔綜藝中,播映指數、媒體熱度、用戶熱度、好評度、觀看度等藝恩指數前20的節目名稱和平臺屬性。網絡綜藝的播映指數、媒體熱度、用戶熱度、好評度均值分別比電視綜藝的均值高1.59、1.13、2.94、0.45,觀看度低0.41。播映指數前20節目,網絡綜藝比電視綜藝多2檔;好評度前20節目,網絡綜藝比電視綜藝多6檔;媒體熱度前20節目中網絡綜藝數量較電視綜藝少8檔;觀看度節目數網絡綜藝少3檔;用戶熱度節目數兩者持平。就進入各指數前3的節目看,播映指數的節目前3、媒體熱度的前2、用戶熱度的前3、好評度的前3全部是網絡綜藝,只有觀看度的前2是電視綜藝。同前面的整體分析結論相似,媒體熱度前20的節目中電視綜藝較多,其中晚會占據了4檔;觀看度前20的節目中電視綜藝較多,晚會占據3檔。

表2-10 2019年藝恩指數綜藝前20

表2-10 2019年藝恩指數綜藝前20續一

表2-10 2019年藝恩指數綜藝前20續二

五 影視行業的供給側改革

2019年的市場準入、內容審核、影視行業稅收改革、薪金調控等政策落地,開啟了影視行業供給側的改革。

2018年9月16日,郭靖宇在湖北大學演講中,對江蘇衛視和江蘇稻草熊影業有限公司指責,使收視率造假再次成為輿論焦點。2019年1月29日,廣電總局明確提出對參與違規買賣收視率或參與收視造假的機構,不予換發新許可證,并承諾4月份向社會公布名單[22]。遲至2019年7月,廣電總局公布了2019—2021年度《電視劇制作許可證(甲種)》機構名單,有73個機構入選,與2017年、2018年相比減少40個機構,年限也由1年變為3年,但江蘇稻草熊影業有限公司仍然獲得了許可證[23]。通過市場準入來治理收視率污染,效果有待繼續觀察。

(一)影視劇的生產量明顯下降

2019年要求重點網絡影視劇備案,降低了網絡電影和網絡劇的生產量。2019年2月15日,投資總額超過500萬元的網絡劇(含網絡動畫片)和超過100萬元的網絡電影等重點網絡影視劇制作前,開始由制作機構登錄“重點網絡影視劇信息備案系統”登記節目名稱、題材類型、內容概要、制作預算等規劃信息。收集微信公眾號“中國網絡視聽大會”和“傳媒內參”等網絡資料,表2-11和表2-12是網絡電影和網絡劇集及題材分類。

表2-11 2019年網絡電影備案及題材

表2-11 2019年網絡電影備案及題材續

表2-12 2019年網絡劇備案及題材

2019年備案網絡電影3118部,網絡劇1056部、20855集。最顯著特征是網絡劇的現實題材占比高(73.4%),不僅高于網絡電影現實題材占比(65.2%),而且高于2019年發行電視劇現實題材占比(69.69%)。現實題材占比高主要在于都市題材數量多,2019年都市網絡劇占比57.86%,遠高于都市網絡電影占比37.84%。

2019年電影和劇集的生產量明顯下降。表2-13是2006年到2019年電視劇和電影的供給量一覽表。電視劇數據來源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官網(https://dsj.nrta.gov.cn/index.shanty);電影數據來源國家電影局官網(http://www.chinafilm.gov.cn)的信息公示。2018年和2015年分別是電影和劇集的供給量的拐點。公映和播出(包括網站上線)是影視作品轉化為文化產品的判斷標準,因此電視劇取得發行許可證,電影取得公映許可證是電視劇和電影成為文化產品的必備條件。2015年,電影的立案數量最多,達到3943部,此后逐年下降;2018年取得公映許可證的電影數量最多,達到816部;2019年下降了105部。2016年電視劇制作備案數最多,比2015年多28部;2015年獲得發行許可證的集數最多,達到16577集,此后逐年下降;2019年下降急劇,部數和集數分別下降了21.36%、22.44%。

表2-13 歷年影視供給量一覽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公示的《國產電視劇發行許可證》分為當代、現代、近代、古代、重大5類題材,其他當代和現代歸為現實題材,近代和古代歸為歷史題材。2007年以來的12年,現實題材電視劇發行許可證占比60.36%;最高的是2007年,高達73.35%,此后逐年下降至2011年達最低點(50.53%),2015年次低(51.14%);2016年開始上升,2019年達到次高(69.69%)。值得欣慰的是2019年當代題材(1979年以后)的占比達到歷年最高(9.84%),是12年均值(4.67%)的2倍。

2019年的投資大幅下降。2015—2019年劇集投資規模分別為187億元、191億元、208億元、232億元、168億元(2019年為預測數據)[24]。2019年娛樂傳媒行業投資總額約為85.11億元,同比2018年下降了78.7%。據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2月2日,國內全年共有4346家影視公司和工作室關停,同比2018年增長38%,相比影視行業大熱的2015年,關停數量翻了近十倍[25]

從廣播電視總局電視劇電子政務平臺(http://dsj.sarft.gov.cn/index.shanty)上收集國產電視劇取得發行許可證后更改集數的信息。從2007年到2019年,323部電視劇修改電視劇名稱,42部增加集數,359部減少集數,具體數據見表2-14。集數增加最多的是2015年的《東方戰場》,從39集增加到66集;集數減少最多的是2010年的《校園少年先鋒》,從80集減少為52集。2007年至2019年,每年變更的集數均是減少,且減少的數量有遞增趨勢,2019年變更減少的集數最多,減少了148集。

表2-14 電視劇集數更改

表2-14 電視劇集數更改續

2020年2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電視劇網絡劇創作生產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這個通知從兩個方面影響了電視劇網絡劇的供給量:一是調整電視劇、網絡劇、網絡電影、網絡動畫片的備案申報流程,除了過往申報所需材料,還需要提交一份《完成劇本創作承諾書》。以前每年備案的項目無數,但很多項目都只是“跑馬圈地”,沒有完成拍攝。二是進一步規范網絡劇內容“注水”問題,提倡不超過40集,鼓勵30集以內的短劇創作。

2019年,規劃網劇備案1056部,但上線備案網劇僅83部。83部中已有61部上線,待播劇僅22部。按照2019年播出236部網絡劇,平均每月23.6部計算,22部待播劇,只夠視頻平臺播一個月[26]。受新冠狀肺炎疫情和政策影響,2020年網劇產能減少,已成必然。2020年1月,網絡劇規劃備案數和上線備案數分別下降為77部、19部。2020年2月廣電總局要求網劇規劃備案須提交《完成劇本承諾書》,2月規劃備案和上線備案數量分別減少到61部、8部。未來視頻網站或將面臨“劇荒”。

(二)影視劇等文化產品供給量下降

國產電視劇播出的部數下降。整體看國產電視劇的播出量緩慢下降。表2-15是2012—2019年所有電視頻道播出電視劇的數量,表中2012—2016年數據來源于《中國文化及相關產業統計年鑒》(2013—2019)的《表4-2-8分地區電視劇播出情況》中“全年電視劇播出數”與“進口電視劇”之差。表2-15的播出時間是《中國文化及相關產業統計年鑒》(2013—2019)的《表4-2-7分地區電視節目播出情況》。雖然2015年和2017年相對前一年有小幅上升,但整體呈下降趨勢,特別是2018年,同比下降超過5.71%,是下降幅度最大的年份。2012年以來,國產電視劇播出的部數不斷下降,但集數不斷上升。

表2-15 國產電視劇和娛樂節目播出數量

雖然全國電視頻道影視劇播出時間仍在增加,但電視和網絡整體而言,娛樂節目供應量處于下降狀態。電視頻道綜藝益智類節目的播出時間開始下降。《2019騰訊娛樂白皮書》[27]顯示,2019年劇集和綜藝的供給量減少,電影的供給量增加。2017—2019年播出綜藝分別為219檔、217檔、184檔,其中衛視綜藝(周五至周日的國產季播綜藝)分別為113檔、124檔、105檔,網絡綜藝分別為106檔、93檔、79檔。2017—2019年播出劇集(不含純港/臺劇和海外劇)分別為342部、360部、306部,相應集數為9669集、10278集、9495集,其中省級衛視黃金檔和周播劇場播出的劇集123部、78部、73部,網絡劇219部、282部、233部。2017—2019年新上映電影484部、503部、524部。

(三)影視劇等文化產品消費需求旺盛

相比影視劇等文化產品供給量統計,影視劇等文化產品消費量的統計更為困難。根據收集的數據,影視劇等文化產品的消費需求旺盛,消費量呈上升趨勢。

一是網絡消費旺盛,消費量大增。2019年上半年,我國網民平均每周上網27.9小時,每天為239分鐘;其中娛樂為主的網絡視頻、短視頻、網絡直播分別占13.4%、11.5%、4.3%,折算為每天70分鐘。2018年電視直播人均每天收視129分鐘。網民每天70分鐘視頻消費已經到達電視直播收視時長的54%。網絡視頻用戶7.5877億人,占網民總數的88.8%;網絡視頻用戶包括長視頻和短視頻,短視頻用戶6.4764億,占網民總數75.8%;其余為長視頻用戶,即過去半年在網上看過電視劇、綜藝和電影的用戶[28]

二是電視播出時間增加。根據《2017年全國廣播電視行業統計公報》《2018年全國廣播電視行業統計公報》[29]的數據,雖然2018年電視節目制作的數量略有下降,但節目播出的時間,除綜藝益智2018年比2017年下降3.36%外,其余均為上升。2018年比2017年影視劇在電視播出時間增幅最大,上升2.91%,其次是廣告類,上升2.65%。

表2-16 電視節目制作和播出時間

表2-16 電視節目制作和播出時間續

三是影視劇等文化產品的節目資源利用率高。電視節目資源利用率是某類節目電視直播的收視比重與該類節目播出比重的比值,是節目供需關系的判斷指標之一。電視節目資源利用率大于1表示該類節目的收視貢獻大于播出比例,節目資源使用效率較高,該類節目供不應求;比值小于1意味著該類節目的收視貢獻小于播出比例,節目資源使用效率較低,該類節目供過于求。2010—2019年電視綜藝的節目資源利用率最高,平均為1.94,處于上升趨勢。新聞/時事、電視劇和綜藝等電視節目“三駕馬車”的節目資源利用率均大于1,呈供不應求狀態,其他類型節目的資源利用率小于1,節目供過于求。

寒潮是影視市場正常的發展路徑。2018年,影視公司存續的數量為12000家,但最終可能只有1000家公司左右得以較好的發展。全國工商注冊名含“影視”關鍵字的企業,2017—2019年吊注銷企業數量分別為787家、2034家、2996家。2019年吊注銷的影視文化公司里,2017年和2018年注冊的達到56%。通過加權計算,這些在2019年吊注銷的企業的平均存活時間為2.6年;還有1%企業為2019年注冊后,同年就進入注銷流程[30]。2020年年初至今,有5328家影視公司注銷或吊銷,是2019年全年注銷或吊銷數量的1.78倍;今年前兩個月,影院類企業新增不到8000家,與2019年同期相比,新增數量下滑25%[31]

表2-17 十年主要類型節目資源利用率

主站蜘蛛池模板: 锦屏县| 浦江县| 汝南县| 信丰县| 梓潼县| 丽江市| 南康市| 九寨沟县| 怀柔区| 乌兰察布市| 沐川县| 乌什县| 大化| 应用必备| 星座| 工布江达县| 巴彦淖尔市| 克什克腾旗| 临安市| 磐安县| 遂平县| 房产| 宜州市| 绵竹市| 上犹县| 彭水| 资溪县| 崇文区| 鄱阳县| 富宁县| 尉氏县| 麟游县| 泗洪县| 昌乐县| 阜康市| 乐东| 湘西| 营口市| 新兴县| 太仆寺旗| 乐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