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村落空間與村落文化環境的理論認知
空間問題是當代理論變革的關鍵概念之一。20世紀70年代以來,西方社會科學界逐漸掀起“空間轉向”研究思潮。人類學對空間的認識從本體論轉向關系論,重新思考作為物質實體的空間的多重屬性、意義及其生產,空間與社會生活、文化秩序、行為實踐等的復雜關系,“空間轉向”為諸多傳統議題提供了顛覆性的討論構架。首先,空間視角的引入豐富了村落的內涵與外延,使其既是文化創造的結果、容器,又是生產意義的空間;其次,文化遺產及相關概念本身就貫穿著“空間”的屬性,我國各類遺產保護工作如火如荼,近年來提出的“傳統村落”作為一種整體性的新型遺產,更無法回避“空間”問題。運用人類學的空間理論進行研究,有助于傳統村落遺產保護實踐打破窠臼,構建保護新模式,無疑有著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作為本書的核心理論認知,本章梳理空間理論,論述村落空間與文化環境的理論關聯,構建村落多維空間與文化時空環境的結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