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大數據的經濟分析
- 史丹主編
- 934字
- 2021-10-30 02:43:39
第一節 引言
據不完全統計,全球每天有超過10EB的數據產生,并呈現逐年大幅增加態勢。信息革命、互聯網革命、大數據革命的融合正在不斷顛覆著人類思維的模式和范式。大數據在很多研發領域都能起到的關鍵性作用,是發生在21世紀的一場革命性變革(Kirkpatrick,2013)。大數據的發展歷史和未來愿景都意味著給經濟社會帶來了嶄新的機遇(Madden,2012)。部分學者重新定義了大數據現象,指出其分析海量數據集的一般性流程,并重點分析了大數據的技術、結構與非結構特征,以及因此衍生出來的挑戰、知識和效益(Begoli,Horey,2012;Bakshi,2012)。對于企業和組織而言,強調大數據比過去分析的分析工具要強大得多。因此,必須形成以數據科學家為核心的新的專業組織模式,并將其轉化為有用的商業信息(McAfee,Brynjolfsson,2012)。Borkar,Carey和Li(2012)通過對比,將企業傳統所沿用的數據倉庫和現在的大數據發展結合起來,指出了隨著數據的海量擴張與蓬勃發展,無處不在的數據和普遍存在的關聯性,是的大數據逐步脫離企業的限制而發展為公共資源。
大數據已經引起了各個科學領域專家的重視和研究興趣。但是,大數據在公共服務領域、意識形態領域、社會關系領域還存在著諸多的疑問,關于大數據對經濟學的影響或者大數據經濟學的基本架構,依然存在很多爭議(Boyd and Crawford,2012;俞立平,2015)。有學者認為在大數據的發展過程中,必須采用激進化的創新(Brown,Chui and Manyika,2011),也有學者認為大數據經濟學不是產業經濟學的一個分支,更不能簡單地把大數據作為一個簡單標簽標注在不同經濟學分支之前(徐晉,2014a),大數據現象提示我們必須要對世界采取新的認識論以發現嶄新的基本范式(Kitchin,2014)。
本研究認為,大數據經濟學是在現代信息科學對社會重大影響的背景下,研究現代經濟社會的數字化解構路徑與數據化表達方法,以及在此基礎上通過數據化價值關聯過對個人、企業和政府進行關系重構的新經濟學科。考慮到對大數據這樣影響人類整個社會經濟各個方面的新興技術革命,應該從形而上的哲學高度進行認知,并形成一套方法論以分析其一般性規律。本研究基本結構如下:第二部分對經濟變革進行了分析,并討論了離散主義哲學方法論;第三部分給出了大數據經濟學的基本范式也就是離散化結構、全息化重構與價值關聯;第四部分分析了稀缺內生、行為異化與私權擴張;最后進行了總結并給出了未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