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 研究的對象、方法及本書的基本內容

(一)研究對象

本書是對清代試律詩命題的研究,以清代鄉、會試命題中,出自唐詩的考題為研究對象,以試律詩題為切入點,與命題之時的時代風氣、學術風尚、考官喜好等相結合,挖掘命題傾向的原因導向,及清人在命題中對唐代文人作品的接受情況。

本書對《清秘述聞三種》《清代朱卷集成》所收錄的清代鄉、會試詩題進行統計分析,據統計,《清秘述聞三種》中收錄常科會試詩題67例,宗室會試詩題40例,鄉試詩題1036例,輔以《清代朱卷集成》中補入的23例鄉試考題,共計107例會試詩題與1059例鄉試詩題,以其中出自唐詩的422例鄉試考題,及16例常科會試詩題,13例宗室會試詩題為研究對象,對出自唐詩的考題進行綜合分析。

(二)研究方法

本書以清代鄉試詩題為研究對象,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第一,文獻研究法。本書以清代鄉試材料為基礎,以法式善的《清秘述聞》,王家相、魏茂林、錢維福等的《清秘述聞續》與徐沅、祁頌威、張肇棻的《清秘述聞再續》所保存的試律詩題為主,參考梁章鉅《試律叢話》中收入的詩題,及《清代朱卷集成》補入的詩題為文獻研究的基礎。同時研讀清代鄉、會試及科考相關的文獻資料,如《清實錄》《清史稿·選舉》《欽定科場條例》和《欽定大清會典事例》中有關清代鄉、會試的情況記載,此外,閱讀相關的史料筆記,把握正史之外有關鄉、會試的相關情況的記載,又參考清代歷史狀況,文學動態相關的資料,在對這些文獻消化吸收的基礎上,進行寫作。

第二,統計分析法。本書以《清秘述聞三種》中收錄的107例會試詩題與1036例鄉試詩題,及從《清代朱卷集成》中補入的23例鄉試詩題為研究范圍,通過考題在經、史、子、集中的分布情況,選定出自唐詩的422例鄉試考題及29例會試考題,進而為研究命題中清代試律詩的命題傾向、時代風尚及學術風氣等提供論據支撐。同時還對命題次數較多的個案進行數據統計,以表格的形式呈現出來,使得論文有說服力。此外書中還運用統計分析法研究詩題的變化情況,制成圖標,不僅直觀明確,且能將動態變化展現出來,使得本書相關統計數據更為精確。

第三,個案研究法。書中包含對李白、杜甫、白居易的個案研究,將出自這三人的詩題予以梳理,并結合清代時代因素、詩歌風氣、地域特點、接受傾向等方面,對命題中出自以上詩人的詩歌進行分析,做個案研究。

在具體的研究過程中,還涉及其他研究方法,為全面深入地把握唐詩與清代鄉、會試命題的關系,在研究方法上盡量做到宏觀與微觀、定量與定性、綜合與個案的有機結合。

(三)本書基本內容

本書以清代鄉、會試詩題為研究對象,具體內容分六章展開。現對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做簡單介紹。

第一章,概述清代科場加試詩歌的過程,試律的稱名、清代試律的類型、體式,清代試律的宗唐傾向;并綜述清代鄉、會試的命題機制,出題的總體情況及命題中對出自唐詩考題的重視。

第二章,研究清代官方對唐詩的重視及命題中的重唐傾向。清代官方,尤其是康乾盛世的帝王,以御選唐詩為手段,體現出明顯的宗唐趨勢,而官方御選的唐詩選本,又成為試律命題的教科書,試律詩命題中唐詩占絕對優勢。

第三章,綜論清代鄉、會試詩命題與唐人作品,尤其是唐詩的關系。清代鄉、會試詩命題,出自唐詩的考題居多,數量較大,主要分初、盛、中、晚四個時期,將不同時期命題所選詩歌,分別論述。

第四章,研究清代鄉、會試詩命題與李白詩歌接受的關系。李白詩歌為唐詩命題的第二大出處,探究官方選本對李白詩歌的選擇,清人對李白詩歌的接受傾向;命題中所選李白詩歌的特征,及清人在命題中選擇李白詩歌的側重點;并對出自李白詩歌的考題進行研究,分析命題中對寫景之題的重視,及地域性特征。

第五章,清代鄉、會試詩題與杜詩的接受。分析杜詩在鄉試詩命題中的獨尊地位的原因,涉及杜詩的忠孝之旨,及清人對杜詩的接受;所選杜詩的地域性特征及命題的地域性傾向,選詩主要以巴蜀詩作為重,考官在命題之時多選杜詩中富有地域性特征之句,江浙考官對杜詩的接受及命題中對杜詩的重視;杜詩的考題分類及命題標準的體現,主要以自然景物類考題為主,又涉及政治民生等。

第六章,清代鄉、會試詩題與白居易詩歌的接受。探析道光之后,鄉試命題中白居易詩歌出題驟增的原因;分析命題中所選白居易詩歌以閑適之作為重,尤其是以江州及杭州期間的閑適之作為重,及江浙文人對白居易詩歌較為偏愛的原因,論述命題中對白居易諷諭之作及長篇名作的接受情況。


[1] 朱棟:《唐代試律詩用典研究》,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9年版。

[2] 徐美秋:《紀昀評點詩歌研究》,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3年版。

[3] 梁梅:《清代試律詩學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9年版。

[4] 梁梅:《毛奇齡試律詩理論及影響》,《湖北社會科學》2016年第10期。

[5] 蔣寅:《紀曉嵐試律詩學述論》,《閱江學刊》2016年第2期。

[6] 賀嚴:《清代唐詩選本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7] 韓勝:《清代唐詩選本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版。

[8] 薛亞軍:《清人選評箋注唐人試帖簡說》,《中國典籍與文化》2007年第2期。

[9] 陳伯海:《清人選唐試帖詩概說》,《古典文學知識》2008年第5期。

[10] 賀嚴:《清代唐試帖詩選對詩法的分析》,《名作欣賞》2012年第24期。

[11] 張麗麗:《清代科舉與詩歌》,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3年版。

[12] 楊春俏:《清代科場加試試帖詩之始末及原因探析》,《東方論壇》2005年第5期。

[13] 陳志揚:《清代對試律詩藝的探索》,《社會科學輯刊》2007年第6期。

[14] 陳志揚:《論清代試帖詩》,《學術研究》2008年第4期。

[15] 劉和文、李媛:《法式善〈同館試律匯抄〉與清人試律詩之研究》,《內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4期。

[16] 安東強:《乾隆帝、學政與試律詩》,《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3年第 5期。

[17] 蔣寅:《科舉試詩對清代詩學的影響》,《中國社會科學》2014年第10期。

[18] 鄭天挺:《清代考試的文字——八股文和試帖詩》,《故宮博物院院刊》1982年第 2期。

[19] 楊春俏:《清代試帖詩限韻及用韻分析》,《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6期。

[20] 詹杭倫:《試帖詩與律賦——讀〈關中課士詩賦注〉》,《中國詩歌研究》2002年第一輯。

[21] 蔣金星:《清代科舉試帖詩“得×字”中“×”的位置》,《中國韻文學刊》2007年第1期。

[22] 蔣金星:《再論清代科舉試帖詩得“某”字中“某”字的位置》,《教育與考試》2013年第2期。

[23] 宋巧燕:《清代科舉試帖詩寫作規范探析》,《教育與考試》2015年第3期。

[24] 楊春俏、吉新宏:《清代會試試帖詩題目出處及內容類型分析》,《晉陽學刊》2007年第2期。

[25] 蔣金星:《〈清秘述聞再續〉鄉試試帖詩試題補遺》,《中國韻文學刊》2013年第3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土默特左旗| 莱西市| 汝南县| 周宁县| 平昌县| 昂仁县| 扎囊县| 岐山县| 尖扎县| 澄城县| 玉树县| 昭苏县| 宁南县| 淮安市| 垣曲县| 甘孜| 福海县| 丽江市| 凭祥市| 鹰潭市| 吉林省| 昌江| 太保市| 五指山市| 通河县| 文安县| 金沙县| 霍山县| 西林县| 建德市| 洪江市| 沁水县| 湘乡市| 正镶白旗| 望城县| 巍山| 托克托县| 巴中市| 昌黎县| 孟州市| 楚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