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傳統文化弘揚與現代化發展研究
- 商志曉 萬光俠 王增福等
- 2613字
- 2021-10-30 02:02:55
前言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和精神標識,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及其道路選擇的歷史文化基礎,是當代中國走向世界、增強文化軟實力和擴大全球影響力的顯著優勢。《中華傳統文化弘揚與現代化發展研究》力求系統揭示中華傳統文化和現代化的內涵要義與辯證關系,全面闡述中華傳統文化和現代化互為促進的歷史進程與實踐要求,深化探索中華傳統文化實現自身現代化及其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這樣的思考和研究,是文化傳承與理論建設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學術價值。
一是有助于推進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入理解與傳承創新。迄今學界關于中華傳統文化的研究已取得豐碩成果,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圍繞中華傳統文化及其傳承創新的探索越來越深入。本項目成果接續相關研究內容,進一步闡釋中華傳統文化的思想內涵與精神特質、中華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與實現要求,進一步論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科學內涵和目標定位、方式方法和實現路徑等,契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化研究的現實任務,契合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需要。
二是有助于推進中華傳統文化弘揚與現代化建設的深度融合。中華傳統文化與中國現代化的不期相遇,開啟了這兩個方面交錯前行并不斷融合的長久歷程。當代中國需要汲取近代以來的經驗教訓,促進二者在新時代的新平臺上達至深度融合和高度統一。本項目成果注重闡明在現代化進程中中華傳統文化的歷史角色與傳承啟示,對中華傳統文化作用于現代化的現狀及當前挑戰與發展機遇予以分析,從諸多方面就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內容和鮮明特質,何以能夠助推現代化發展、從哪些方面助推現代化發展、如何助推現代化發展等問題,進行深入剖析,促進我們對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的關系有更為全面系統的認識與把握。
三是有助于推進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及其發展規律的把握。當代中國全面深化改革、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務必有效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有效銜接,充分發揮中華傳統文化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積極作用。本項目成果把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協力共進視為當代中國的現實任務,就二者協力共進的本質與規律、發展與提升等問題進行深入探析,力求從理論闡述上去開拓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協力共進的新視野新境界,這對于我們深入認識和深刻把握社會主義現代化及其發展規律具有啟示意義和啟發價值,在視界上有了新的拓展。
從研究對象本身出發,本項目成果針對研究對象的多維度、廣博性及理論縱深這樣一些特點,廣泛涉及中華傳統文化及其近代以來的發展、中國現代化的啟程與歷史進路、中華傳統文化助益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優秀內容、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之間既互為助力又間有阻滯的客觀聯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的文化要求和創新規律、中華傳統文化自身實現現代化的必然性和內在機理等,合理架構,有序銜接,形成了一個由導論、四編、十六章構成的內容全面、邏輯嚴謹、層次清晰的闡述體系。在辨識中華傳統文化思想內涵、歸納中華傳統文化精神特質、闡發中華傳統文化價值作用等方面,在把握世界現代化理論和現代化實踐、歷述中國現代化發展進程、探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規律和未來前景等方面,在揭示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既協調促進又存在一定矛盾的基本關系等方面,在論證中華傳統文化優秀成果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服務于民族復興偉業與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見解新觀點,闡發了一系列新思考新認識。
《中華傳統文化弘揚與現代化發展研究》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以我們黨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重要論述為指導,弘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學風,本著科學嚴謹、細致深入的態度進行研究探索。緊扣近代以來社會變革發展實際,著力予以宏觀審視和規律把握。堅持歷史與邏輯相統一,堅持歷史發展階段性與連續性相結合,把晚清時期、民國時期、五四運動以后的革命、建設、改革歷程,既相互區別又連接統一,系統揭示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相遇之后的發展歷程及運行情況,并力求進行本質揭示和規律總結。
本項目成果著意彰顯問題意識,增強現實針對性,在服務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文化強國建設等方面,呈現其應有價值。一是有助于我們對中國道路的選擇及實踐從歷史維度和現代化發展維度上認識和把握。在打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中國道路選擇及實踐的內在聯系的基礎上,能夠堅定我們的道路自信,促進我們在拓展推進中國道路前進中更好地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二是有助于我們對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傳統文化能否結合、如何結合問題的深化理解。在闡明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淀、基本國情的前提下,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予以互詮互釋,不僅能夠強化中華民族文化認同,而且有利于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深入推進。三是有助于我們進一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雙向互動的,實現兩者互為促進并建立起長效機制,對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人心具有重大意義。四是有助于我們加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傳承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內容,弘揚其當代價值,能夠使正能量匯入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之中,通過理論創新以增強主流意識形態的魅力,使主流意識形態的價值觀念、思想主張深入社會生活,改進完善主流意識形態宣傳教育的內容、形式與渠道。五是有助于我們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文化影響力。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為人類發展提供了充足智慧和啟迪。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進一步提升中國國際形象、提高我們的思想價值影響和國際話語權。
本項目成果在社會影響和效益方面,能夠發揮積極正面效應。一是促進消除在中華傳統文化認識中存在的復古主義、歷史虛無主義和簡單化類比等錯誤傾向,為更好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設良好的人文環境和社會輿論支撐。二是促進消除把中國道路等同于民主社會主義、國家資本主義、權貴社會主義以及簡單化歸結為“中國模式”等錯誤傾向和糊涂觀念,使中國道路更具中國特色、民族特征和時代風格。三是促進有關文化建設和文化創新方面的決策趨向科學化、合理化、有效化,為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及相關方面的工作提供理論指導和智力服務,為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科學決策提供咨詢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