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六 陸龜蒙《傷越》詩背景探討

《會稽掇英總集》《全唐詩》收錄陸龜蒙《傷越》一詩:“越溪自古好風煙,盜束兵纏已半年。訪戴客愁隨水遠,浣紗人泣共埃捐。臨焦賴灑王師雨,欲墮重登刺史天。早晚山川盡如故,清吟閑上鄂君船。”[36]

“越溪自古好風煙”之“越溪”,即指越地之溪。著名者,若耶溪、剡溪也。宋柳永詞中有句曰:“乘性最宜訪戴,泛小棹、越溪瀟灑。”引自晉時王徽之“雪夜訪戴”之典故,與后句“訪戴客愁隨水遠”相合。《剡錄》亦引注此詩第二句,“浣紗人泣共埃捐”則作“浣紗人泣共溪深”。[37]“盜束兵纏已半年”,指的是越州剡縣一帶已遭受兵火半年有余。“臨焦賴灑王師雨,欲墮重登刺史天”說的是戰火焦灼之時,全賴王師趕來及時彈壓,拯救搖搖欲墜之危局,吏治得以重新恢復。“早晚山川盡如故,清吟閑上鄂君船”作者期待剡川景色盡早恢復從前之秀美,可與友人一起泛舟溪間、清吟雅誦。

《傷越》詩指何戰事未明。檢閱《唐摭言》載:“陸龜蒙,字魯望,三吳人也。幼而聰悟,文學之外,尤善談笑,常體江謝賦事,名振江左。居于姑蘇,藏書萬余卷;詩篇清麗,與皮日休為唱和之友;有集十卷,號曰《松陵集》。中和初,遘疾而終。”[38]可知陸龜蒙約卒于中和元年(881)。在陸龜蒙有生之年,越地有兩次規模較大的農民起義:一為唐末大中十三年(859)發生的裘甫起義,剡縣作為農民軍的根據地,受到戰火的直接影響;二為乾符五年(878)的黃巢起義,九月陷越州,隨即被鎮海軍將張潾等克復,黃巢敗退南下轉戰福州。筆者認為,《傷越》詩所言之戰事當為前者。詩句中“越溪”地域指向明確;裘甫大中十三年十二月起事至次年六月被鎮壓,時間與“盜束兵纏已半年”相合;唐懿宗“以越盜為憂”,授王式為浙江東道都團練觀察處置等使兼越州刺史,遣其入越擊敗裘甫,故言“欲墮重登刺史天”。而黃巢起義事在878年,至中和四年(884)才結束,此時陸龜蒙已病逝,當無“賴灑王師雨”“重登刺史天”之謂了。

此外,陸龜蒙之父陸賓虞進士甲科出身,曾為浙東從事。《太平廣記》引《前定錄》載:“陸賓虞舉進士在京師,常有一僧曰惟瑛者,善聲色兼知術數,賓虞與之往來,每言小事,無不必驗。……惟瑛又謂賓虞曰:‘君成名后,當食祿于吳越之分,有一事甚速疾。’賓虞后從事于越,半年而暴終。”[39]按《皮陸年譜》所考,咸通元年(860)前后陸賓虞暴卒于浙東從事官舍,陸龜蒙因此血氣敗索達兩年,此后決意于世事。[40]咸通六年,到睦州與同宗陸墉及鄭竇游。咸通七年赴杭州拜會丁翰之。咸通十年六月崔璞任蘇州刺史,皮日休入幕,陸龜蒙拜謁皮日休,始相唱和。綜上,陸龜蒙《傷越》詩所言或指裘甫起義事。

【作者簡介】朱剛,浙江省嵊州市政協文史專員。


[1] (唐)裴庭裕:《東觀奏記》卷下《王式生擒仇甫》,清藕香零拾本。

[2] (北宋)吳縝:《新唐書糾謬》卷六《官爵姓名謬誤》,四部叢刊三編影明本。

[3] 張馳:《歸義軍、張議潮以及嗢末相關歷史問題的再認識——以〈李行素墓志〉〈張淮澄墓志〉為線索》,《青少年書法》(青年版)2018年第3期。

[4] (清)董誥:《全唐文》卷八百十二《許棠》,清嘉慶內府刻本。

[5] (明)朱明鎬:《史糾》卷四《新唐書·紀傳書》,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6] (唐)裴庭裕:《東觀奏記》卷下《王式生擒仇甫》。

[7] (北宋)歐陽修等:《新唐書》卷九《本紀》第九《懿宗 僖宗》,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8] (北宋)歐陽修等:《新唐書》卷一百六十七《列傳》第九十二《王式傳》。

[9] 《象山縣志》卷九《史事考·唐》,民國16年(1927)版。

[10] (北宋)張君房:《云笈七簽》卷一百一十八《道教靈驗記·沈瑩供養老君驗》,四部叢刊影明正統道藏本。

[11] (南宋)袁樞:《通鑒紀事本末》卷三十五《裘甫寇浙東》,四部叢刊影宋刻大字本。

[12] (清)吳文江修:《忠義鄉志》卷五《村族·裘村》,光緒辛丑(1901)刊本。

[13] 《慈溪橫山裘氏宗譜》卷一《別傳》,民國36年(1947)重修。

[14] 《嵊縣志》編纂委員會編:《嵊縣志》第十四編《軍事·戰事·農民起義》,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5] (南宋)王象之:《輿地紀勝》卷十一《慶元府·景物下》,清影宋鈔本。

[16] 《象山縣志》卷九《史事考·唐》,民國16年(1927)版。

[17] (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九十二《浙江四》,清稿本。

[18] (清)《乾隆紹興府志》卷六《地理志》六《川》;《嘉慶重修一統志》卷二百九十四《紹興府·山川》。

[19] 浙江省嵊縣基本建設委員會編:《嵊縣地名志·雅璜公社·梅溪》,內部發行,1983年。

[20] (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卷二百五十《唐紀》六十六;(南宋)袁樞:《通鑒紀事本末》卷三十五《裘甫寇浙東》;(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九十二《浙江》(四)《平水》。

[21] (清)道光八年修持敬堂《山陰安昌徐氏宗譜》(譜序)。

[22] (南宋)《嘉泰會稽志》卷十《水·新昌縣·東溪》,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23] (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卷二百五十“三溪”條胡三省音注,清嘉慶胡克家刻本。

[24] (明)萬歷《新昌縣志》卷十三,萬歷七年(1579)呂光洵纂修本。

[25] (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九十二《浙江》(四)《新昌縣·三溪渡》。

[26] 《嵊縣志》編纂委員會編、《嵊州市志》編纂委員會修訂:《嵊縣志(修訂本)》第一編《建置》第一章《歷史沿革》,方志出版社2006年版,第51—53頁。

[27] 嵊州市文物管理處編:《嵊州文物典藏——長河存璧》,中國文史出版社2012年版,第183頁。

[28] (南宋)《嘉泰會稽志》卷十二《八縣·望·嵊縣·鎮·剡鎮》。

[29] (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九十二《浙江》(四)。

[30] (北宋)張君房:《云笈七簽》卷一百一十五《傳·徐仙姑》。

[31] 阮建根、酈勇主編:《諸暨摩崖碑刻集成》,西泠印社2017年版,第154頁。

[32] (清)《雍正浙江通志》卷二百二十一《祠祀》(五)。

[33] (清)《嘉慶重修一統志》卷二百九十四《紹興府·祠廟》。

[34] (民國)重修孝思堂《浦陽建溪戴氏宗譜》(譜序)。

[35] 諸暨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諸暨縣志》卷首《概述·大事記》第十九篇《軍事》第一節《古代戰爭》,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6] (北宋)孔延之:《會稽掇英總集》卷十三,清文淵閣《四庫全書》補配清文津閣《四庫全書》本。

[37] (南宋)高似孫:《剡錄》卷四《古奇跡·戴安道宅》。

[38]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清學津討原本。

[39] (北宋)李昉:《太平廣記》卷一百五十四《定數》九《陸賓虞》,民國影明嘉靖談愷刻本。

[40] 李福標:《皮陸年譜》,中山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106—109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承德市| 新余市| 偃师市| 定兴县| 安丘市| 湟源县| 东乌珠穆沁旗| 井冈山市| 乌鲁木齐市| 苍溪县| 宁武县| 黔西县| 平山县| 土默特左旗| 德庆县| 南华县| 萨嘎县| 科尔| 滦平县| 肥东县| 辰溪县| 丰宁| 阿坝| 弥渡县| 吉首市| 茶陵县| 江津市| 镇远县| 平南县| 德江县| 清新县| 原阳县| 襄樊市| 枣强县| 奉贤区| 定州市| 皮山县| 曲沃县| 呈贡县| 凭祥市| 墨竹工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