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 作為口頭說唱文學的河西寶卷

河西寶卷是流傳于甘肅省河西走廊一帶的寶卷,是中國寶卷的一個地域分支。車錫倫先生認為河西寶卷同北方的民間念卷和寶卷屬于同一個系統,與內地寶卷有同源同流的關系[12]。中國寶卷產生于宋元時期,至今已延續了約800年,在今天的吳方言區和北方一些地區仍在活態傳承,河西寶卷即是活態傳承的寶卷之一。

敦煌變文是說唱文學成熟的標志,其內部體制各不相同,有“說”類、“唱”類和“說唱”類三類,項楚、張鴻勛等著名的敦煌學專家對此都有論述。項楚先生說:“(敦煌變文)有的是純韻文,有的是純散文,有的卻是韻散合用。”[13]張鴻勛先生說:“(敦煌講唱文學)體制多樣,既有說唱兼行的變文、講經文,又有只唱不說的詞文,或只說不唱的話本,還有介于說唱之間韻誦體的故事賦等等。”[14]敦煌變文中大部分是“說唱”類:“敦煌講唱伎藝,基本上是歌唱和表白輪流相間表演。”[15]“變文的體制是散韻組合,說唱兼行,演述故事。”[16]

“說唱”類講唱文學在文本形態上表現為散韻相間,在表演形態上表現為說唱結合,說說唱唱,循環往復,一直到終了。“說”與“唱”(散文和韻文)的一次組合形成一個說唱(或“散韻”)結構或說唱單元。

河西寶卷是散韻相間的“說唱”類說唱文學,是念卷的底本,散文用來念(即“讀”),韻文唱詞用一定的曲牌曲調演唱,它的說唱結構直接承襲了早期民間教派寶卷的說唱形式,在發展演變中逐步簡化,而又靈活多變,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講唱形式。

河西寶卷是書面文本,主要依靠手抄而世代流傳,然而其信仰、教化、娛樂功能的發揮卻是通過口頭說唱實現的,所以,河西寶卷屬于口傳文學的范疇,口頭屬性是河西寶卷的本質屬性。口頭說唱河西寶卷在當地稱作“念卷”,其他地區如南方吳方言區稱作“宣卷”。研究河西寶卷,不僅要研究書面文本,更要研究其口頭屬性。河西寶卷的起源與發展、保護與傳承離不開它的口頭屬性,其文本中的話語表達、結構形式、故事情節都具有很強的程式性,也充分體現了它的口頭性。

現存河西寶卷有宗教寶卷(主要是民間教派寶卷)和民間寶卷兩大類,其中絕大多數是民間寶卷。河西寶卷以懲惡揚善的方式宣揚忠孝思想,受佛教的影響,具有濃厚的因果報應、轉世輪回色彩,其民間信仰體現了“萬靈崇拜”與“多神崇拜”的特征。

目前,河西寶卷受到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的關注,但是,研究的重點在寶卷淵源、音樂以及卷本的整理刊印等方面,對河西寶卷的發展演變、思想內容、說唱程式、表演屬性、保護傳承等關注較少,同時,也沒有綜合研究河西寶卷的專著問世。本書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將進一步探討河西寶卷的淵源與發展演變,全面考察河西寶卷的思想內容及婚姻家庭觀,深入分析河西寶卷的語詞程式、結構程式、典型場景和說唱結構等口頭程式,在研究河西寶卷表演屬性的基礎上,揭示河西寶卷的生存困境,并對河西寶卷的保護傳承建言獻策,為其提供一定的理論指導。


[1] 本節凡涉及河西走廊自然地理的內容,主要參閱高榮主編的《河西通史》(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馮繩武主編的《中國自然地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以及伍光和、江存遠主編的《甘肅省綜合自然區劃》(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年版)的相關章節內容。下面不再一一注明。

[2] 本節凡涉及河西走廊歷史地理的內容,主要參閱高榮主編的《河西通史》(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的相關章節內容。下面不再一一注明。

[3] (唐)李延壽:《北史》卷八十三《文苑傳》,中華書局1974年版,第2778頁。

[4] 《資治通鑒》卷一二三(宋文帝元嘉十六年十二月條),胡三省音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826頁。

[5] 高榮:《河西通史》,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531—540頁。下文關于河西走廊的儒釋道文化,大都參閱《河西通史》第十一章《河西的古代文化》,恕不一一注明。

[6] (北齊)魏收:《魏書》卷一百一十四《釋老志》,中華書局1974年版,第3032頁。

[7] (唐)魏征:《隋書》卷十四《音樂志中》,中華書局1973年版,第313頁。

[8] 陳寅恪:《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54年版,第2頁。

[9] (后晉)劉昫:《舊唐書》卷二十九《音樂志》,中華書局1975年版,第1068頁。

[10] 王國維:《唐宋大曲考》,載《王國維遺書》第15冊,上海古籍書店1983年版,第31頁。

[11] 鄭振鐸:《中國俗文學史》,商務印書館2005年版,第143頁。

[12] 車錫倫:《中國寶卷研究》,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275頁。

[13] 項楚:《敦煌變文選注·前言》(增訂本),中華書局2006年版,第2頁。

[14] 張鴻勛:《敦煌講唱文學韻例初探》,《敦煌研究》1982年第2期。

[15] 張鴻勛:《敦煌講唱伎藝搬演考略——唐代講唱文學論叢之一》,《敦煌學輯刊》1982年第00期。

[16] 張鴻勛:《敦煌講唱文學的體制及類型初探——兼談幾部文學史的有關提法》,《文學遺產》1982年第2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泰县| 德令哈市| 湟中县| 拜泉县| 新泰市| 天长市| 长治市| 泊头市| 东台市| 和静县| 兴安县| 永城市| 南和县| 台南县| 遵义县| 广宁县| 洞头县| 宝清县| 惠水县| 孝感市| 鄂托克前旗| 广德县| 扶绥县| 九江市| 佛教| 万州区| 遵义市| 宝坻区| 文成县| 正阳县| 拉孜县| 保定市| 宁海县| 常州市| 宁陵县| 云浮市| 旬邑县| 洪湖市| 岢岚县| 大安市| 和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