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語言文化研究(第十五輯)
- 王啟龍 曹婷主編
- 553字
- 2021-10-11 17:49:19
一 引言
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收錄了西周初年(約公元前11世紀)至春秋中葉(約公元前6世紀)的詩歌305篇,這是我國有確切文字記載的、較為成熟的文學的開始。然而近年來在西安半坡遺址和臨潼姜寨等遺址出土的陶器上刻有簡單的刻畫符號,這可能就是中國最早的文字,是公元前5000—前3000年時候的事了。如果這些文物能夠得到進一步證實的話,就說明在公元前50世紀的時候,中華民族已經有了自己幼稚的文學,距今已經有5000 多年的悠久歷史了。而在西方,埃及金字塔中的《亡靈書》產生于公元前3000年,是西方最早的詩歌;印度現存最古老的詩歌總集《梨俱吠陀》是公元前15世紀前編成的;希伯來文學遺產《舊約》中最深無的詩歌集《詩篇》收錄150首詩歌,最早的是公元前11世紀大衛的作品;完成于公元前9—前8世紀的《荷馬史詩》則是西方較早的、成就最大、對后世影響最深遠的詩作,這都說明西方文學也有悠久的歷史。當東方的中國人正忙碌于為“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而吟誦的時候,西方人也在引吭高歌??梢哉f中西方人的始祖用其嘹亮的歌喉,為世界詩歌史上留下了最為寶貴的、輝煌燦爛的文明。在中西文學中最早出現并發展成熟的是詩歌,但是在詩歌的起源問題上,中西方人的看法則不盡相同。本文擬對中西方的詩歌起源理論進行對比研究,以便我們更好地了解中西方人思維的不同特點和把握詩歌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