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導言 歷史唯物主義超越“西方中心主義”的邏輯及其當代形態構建

一 學術背景

包括“西方中心主義”在內的任何意義上的“中心主義”,在其本質上都是一種狹隘的地域主義或地區主義。因此,世界歷史視野中的歷史唯物主義,一定是超越“西方中心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而這種超越是有其邏輯可循的。進而言之,缺乏世界歷史視野,不能全面、正確地認識和把握歷史唯物主義超越“西方中心主義”的邏輯,歷史唯物主義就必然會被扭曲。不過由于種種原因,“歷史唯物主義超越‘西方中心主義’的邏輯及其當代形態構建”這一重大課題,目前尚未在國內外學界確立,但考慮到該課題的研究直接涉及對“西方中心主義”批判方面的內容,故這里主要通過對“西方中心主義”批判線索的追溯,來簡單綜述國內外與本課題相關的研究現狀。

在國外學界,由于兩次世界大戰和民族解放運動對傳統的西方觀念的沖擊,特別是隨著當代全球化的發展,以及與之相伴而來的世界歷史范圍內的文化多元化的發展,許多學者開始對“西方中心主義”加以批判性反思。如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的斯賓格勒和湯因比的“文化多元論”,20世紀50年代以來相繼出現的“中國中心觀”“全球歷史觀”“依附論”“歷史資本主義論”,以及其他一些具有后現代或后殖民主義色彩的全球化理論和史學理論等,就是從哲學、歷史學、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和文化學等視角,對“西方中心主義”的批判性反思。當然,這些批判性反思,其程度和方法有所差異,其具體內容也不盡相同,同時也都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在我國,對“西方中心主義”進行不同層面的批判成為一種熱點,則是20世紀80年代末特別是90年代初以來的事情了,雖然,早在“民國時期”和20世紀50年代,就有些進步的知識分子對其進行了批判。這在很大程度上與在當代全球化背景下,我們必須面臨和解決的一個重大現實問題直接相關,即借鑒西方經驗與探索中國社會發展道路間的關系。

一般說來,從方法論上看,迄今為止,我國學界對“西方中心主義”的批判,大體上涉及11個方面的內容: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歷史唯物主義過程中對“西方中心主義”的批判;“西方中心主義”形成和演變的過程及其特點;作為歷史觀的“西方中心主義”與作為思維方式的“西方中心主義”、作為話語系統的“西方中心主義”間的關系;“西方中心主義”與“中心主義”的一般的關系;“西方進步大敘事中的中國形象”;“西方中心主義”與民族虛無主義和狹隘的民族文化觀間的關系;“西方中心主義”在當代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各個領域(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領域)中的影響;超越“西方中心主義”與構建中國學術的新形態和話語系統間的關系;消解或解構“西方中心主義”的路徑;“西方中心主義”與西方全球發展戰略的關系;超越“西方中心主義”,對于正確認識當代中國社會發展道路等重大社會問題的意義。

基于對國內外相關研究狀況的梳理和分析,筆者認為,雖然,學界在批判“西方中心主義”方面發表了許多著述,但如上所述,迄今為止,尚未有關于“歷史唯物主義超越‘西方中心主義’的邏輯及其當代形態構建”的系統成果。之所以如此,從方法論上看,其主要原因是:或把歷史唯物主義對“西方中心主義”的理論批判與實踐批判,不自覺地割裂開來,孤立地看待“理論批判”;或把歷史唯物主義對“西方中心主義”批判,僅僅理解為一種純粹的“理論批判”,而忽略了作為歷史唯物主義創始人的馬克思,其對“西方中心主義”的實踐批判(見下文)。如此一來,人們也就不可能全面、正確地認識“理論批判”。其結果是:學界對“西方中心主義”的批判持續了多年,且所涉及的領域不可謂不多,但“西方中心主義”(包括“西方中心主義”的思維方式和話語系統)非但沒有被有效遏制,而且還有日趨蔓延之勢。當然,筆者這種看法,絲毫沒有學界主觀認同“西方中心主義”的人越來越多的意思,而是指:在具體的相關研究(包括馬克思主義研究)中,研究主休被“西方中心主義”束縛的情況越來越嚴重。例如,不少學者不能說完全不清楚歷史唯物主義,其對“西方中心主義”的拒斥和批判,他們對批判“西方中心主義”也持肯定的態度,然一涉入具體的相關研究,就不自覺地陷入了“西方中心主義”的窠臼。其主要表現是:或在“西方中心主義”的框架中反對“西方中心主義”;或在反對“西方中心主義”的過程中,陷入了另一種方法論層面上的“中心主義”。正是由于上述原因,迄今為止,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界,沒有也難以對弗蘭克等人,對馬克思學說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存在的合法性的挑戰,作出系統的、有力的回應(弗蘭克等人把馬克思學說和馬克思主義理論,視為典型的“西方中心主義”之一)。我國學界有些人甚至也認為包括歷史唯物主義在內的馬克思學說本身,就是一種“西方中心主義”。

在筆者看來,“歷史唯物主義超越‘西方中心主義’的邏輯及其當代形態構建”,蘊含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方方面面,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存在和發展形態,從而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存在和發展形態,以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話語體系的建構。不過,在我們今天的歷史唯物主義研究中,上述問題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關注,故沒有形成系統化的相關成果,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掣肘了歷史唯物主義在當代的豐富和發展。

“歷史唯物主義超越‘西方中心主義’的邏輯及其當代形態構建”,是一個基于哲學方法論層面的跨學科的重大課題。作為該課題最終成果的本書,不僅有助于從全新的視角重新認識馬克思(恩格斯)所創立的歷史唯物主義,促進歷史唯物主義超越“西方中心主義”邏輯在當代的豐富和發展,從而在整體上帶動當代馬克思主義哲學和整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研究,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而且對打破目前西方學界相關理論范式,其對中國學界(包括馬克思主義理論界)原始創新的束縛,構建整個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具有自己特色并適應時代發展的話語系統,也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此外,本課題的研究還有助于在方法論上澄清全球化背景下的重大理論是非問題,并為在全球化背景下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提供重要的理論參考。

本書分上中下三篇,共十二章。下面,筆者打算簡略地介紹本書的基本構思、核心觀點以及主要學術貢獻,以期引起學界同仁對相關問題的進一步探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吐鲁番市| 尚志市| 韶关市| 二连浩特市| 游戏| 青冈县| 高雄市| 卓尼县| 淄博市| 锡林浩特市| 浦县| 邮箱| 江永县| 济宁市| 昔阳县| 邵阳县| 三门县| 枣阳市| 河曲县| 翁牛特旗| 南雄市| 巩留县| 明光市| 峨眉山市| 大同市| 铜陵市| 南溪县| 田东县| 祁东县| 嘉义县| 故城县| 白山市| 桐乡市| 庆安县| 娱乐| 二连浩特市| 金山区| 南昌县| 龙岩市| 通州区| 青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