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節 中國傳統文化的思維方式
思維方式的差異是造成文化差異的根本原因。對于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中國人來說,我們大多對于古人的思維方式有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如果不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思維方式是什么,我們也就無從真正了解我們自己的文化。對于學習中醫的學生來說,由于中醫學的思維方式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思維方式一脈相承,所以不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思維方式也就無法真正理解和掌握中醫??傮w而言,中國傳統文化的思維方式包括象數思維、直覺思維、整體思維、中和思維等。由于上一節我們在談論中國傳統文化基本精神時講到了“中正和諧”,所以這一節我們主要說一下象數思維、直覺思維和整體思維。
一 象數思維
象數思維,是指運用帶有直觀、形象、感性的圖像、符號、數字等象數工具來揭示認知世界的本質規律,通過類比、象征等手段把握認知世界的聯系,從而構建宇宙統一模式的思維方式。
象首先指物象或自然之象。《周易·系辭上》有言:“見乃謂之象。”此處“見”當作“現”解,即動詞意義上的“現象”,也就是正在發生和涌現的動態之象。故象不僅僅為視覺所見,舉凡人之視、聽、嗅、味、觸等官能與自然萬物相接所形成的形狀、顏色、聲音、氣味、味道、質地等,皆屬于象。在物象的基礎上,經過思維加工形成了符號之象,這種人為之象又稱意象?!吨芤住は缔o上》有言:“圣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圣人有感于天下萬事萬物復雜微妙,于是乃以卦象模擬和象征萬物變化的情態。卦象是符號之象的一種,其他的符號之象包括太極圖、河圖、洛書、陰陽五行、天干地支等,其作用是概括和說明萬事萬物的狀態和特性,模擬、象征和推演其變化規律,從而使人據象行事。象還可作動詞講,即取象、象征之義?!吨芤住は缔o下》中云:“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狈彩挛镉邢嗨浦笳撸纯杀魂P聯為一類,這就是取象比類的“象思維”。
數有實測的、定量的數與表象的、定性的數之分,象數思維中的數側重于表象與定性,故這種數實為一種特殊之象,它將象形式化、簡約化,所以可被視為意象的一種,如一氣、兩儀、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宮等;再如易數中的陽九陰六之數、陰陽奇偶數、五行之數、八卦次序數、天地生成數、河圖數、洛書數、大衍之數等。運用數進行比類和象征就是“數思維”或者“運數思維”,而“數思維”本質上是一種特殊的“象思維”。中醫學理論多采用定性、表象的意象之數,例如五臟、六腑、十二正經、奇經八脈、三陰三陽、五運六氣、六淫七情、三部九侯、四氣五味、五腧穴、八會穴、靈龜八法、九宮八風等。
象與數密不可分,象中含數,數中蘊象,二者結合即為象數思維。古人運用象數思維從具體物象中歸納出符號化的意象,如六爻、八卦、六十四卦、陰陽、五行、天干、地支、河圖、洛書、太極圖、奇偶數字等,再以這些意象作為思維模型去類推和比擬萬事萬物。象數作為歸納與演繹合一的思維中介,將看似不相關聯的事物有機地聯系起來,建立起了意象與物象、物象與物象之間的普遍聯系,從而將紛紜復雜、互相割裂的事物統一起來,使之形成簡約有序的關聯系統。
象數思維是中醫思維方式的核心,其應用體現在藏象理論、診斷辨證、治則治法、本草方劑、經穴針灸等各個方面。人體有形象、色象、舌象、聲象、氣味象、脈象、經絡象、穴位象、藏象、病象、證象等;藥物有氣象、味象、升降象、色象、部位象、形狀象、質地象、時間象、地域象、配伍象等;經絡穴位上應天時之象,下合地理之象,內應臟腑之象。中醫運用一氣、陰陽、三才、四象、五行、八卦等象數符號系統對上述諸象進行比類,從而獲得了關于生理、病理、藥物、診治的整體性、系統性理論與實踐。
二 直覺思維
直覺思維是認識主體突破主客對立的認識慣性后,心靈所涌現出的對認識對象的直觀感知和統全把握。法國哲學家柏格森(Henri Bergson)在其《形而上學導言》一書中說:“所謂直覺,就是一種理智的交融,這種交融使人們自己置身于對象之內,以便與其中獨特的,從而是無法表達的東西相符合。反之,分析則是一種這樣的活動,它把對象歸結為已知的要素,也就是歸結為這個對象及其他對象所共同的要素。因此,進行分析,也就是把事物表達為一種不同于其自身的某種東西的函項。”[14]可見,直覺思維與分析思維、邏輯思維、概念思維不同,它強調主體將自己置身于對象之內,在與對象相互融合的狀態中獲得關于對象的整體性洞見。
《周易·系辭上》有言:“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易是無思慮、自然無為、寂然不動的,只有在虛靜的狀態下對其進行整體感悟,才能通曉天下變化之道。儒家的“十六字心傳”也體現出注重身心感悟的直覺性特征:“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保ā渡袝ご笥碇儭罚┤诵奈4话玻佬奈⒚祀y見,惟有精誠專一,持守中道,才能轉化人心、彰顯道心。這種微妙難言的工夫心法,自然需要在生活踐履中不斷地進行直覺體悟。道家更是偏愛直覺思維?!盀閷W日益,為道日損”(《老子》第四十八章),“致虛極,守靜篤”(《老子》第十六章),“滌除玄覽”(《老子》第十章),“墮肢體,黜聰明”(《莊子·大宗師》)等,都體現了道家融通主客、離言絕象、直觀靜悟的思維傾向。
受上述傳統文化的影響,中醫學也形成了偏重直覺的思維方式。這在中醫的診斷辨證、處方用藥、運針調針等方面均有體現與應用。范曄在《后漢書·郭玉傳》中云:“醫之為言,意也。腠理至微,隨氣用巧,針石之間,毫芒即乖。神存于心手之際,可得解而不可得言也。”郭玉所說的“醫之為言,意也”是說,醫者應當息心靜慮,對患者之病情細心體察,施治時要心手合一、隨機應變。《素問·八正神明論》中亦有言:“神乎神,耳不聞,目明心開,而志先,慧然獨悟,口弗能言,俱視獨見,適若昏,昭然獨明,若風吹云,故曰神。”這種“慧然獨悟”“昭然獨明”的狀態,是在對經典和臨床實踐不斷進行體悟琢磨的過程中,突然心開悟解的一種思維過程。這種直覺思維也體現在古代醫家偏愛以“心解” “心悟” “心法”等命名自己的醫學著作上,如竇材的《扁鵲心書》、朱丹溪的《丹溪心法》、薛己的《外科心法》、萬全的《痘疹心法》、程鐘齡的《醫學心悟》、黃元御的《四圣心源》等。
三 整體思維
整體思維是指在觀察分析和研究處理問題時,注重事物本身固有的完整性、統一性和聯系性,以普遍聯系、相互制約的觀點看待宇宙和萬事萬物的思維方式。整體思維是易學、儒學、道學的傳統思維方式,氣化論、天人合一思想和象數思維都與整體思維密不可分。整體思維將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生命自身關聯為一個有機系統,這對中醫學的預防、養生、診斷、治療都產生了深刻影響。
古人認為,包括人在內的天地萬物都是氣的聚散流行,所謂“通天下一氣耳”(《莊子·知北游》)。氣具有彌散性、滲透性、連續性,所以氣化論就使世界成了一個動態、連續的有機整體。氣化整體觀的突出表現便是天人合一思想?!兑讉鳌诽岢鋈胖?,認為天、地、人是相互關聯著的有機整體。儒家的孟子認為,人可以通過“盡心”“知性”而達于“知天”?!吨杏埂芬舱J為,人可以“贊天地之化育”“與天地相參”。通過修身盡性,人的最高境界便是“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周易·乾卦·文言》)。道家的老子認為,人為“四大”之一,人可以通過效法地、天、道而與自然大道相合。無論是主張將自然人化的儒家,還是主張將人自然化的道家,都將天人合一視為最高的價值追求。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整體思維與象數思維的運思模式密不可分。“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保ā吨芤住は缔o下》)易學發展出的象數思維將自然、社會、人體關聯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系統,萬事萬物通過“同氣”“同象”而彼此感通??梢姡瑲饣撌钦w思維的觀念基礎,天人合一是整體思維的主要表現,而象數思維則是整體思維的運思方式。
受傳統文化的影響,中醫學運用整體思維建立了藏象、經絡等生理學模式,陰陽失調、邪正盛衰等病理學模式,六經辨證、八綱辨證等診斷學模式,調和陰陽、補偏救弊等治療學模式。在人“與天地相參”的整體思維影響下,中醫學運用陰陽五行等象數思維模型建構了以人體為核心,囊括天文、地理、物候、音律、礦產、植物、動物、社會等外部因素的整體開放系統。幾千年來,中醫學始終堅持整體觀而沒有走上分析還原的道路,整體思維可以說是中醫思維的主要特色。
總體而言,上述三種思維方式中,象數思維居于核心地位:因為象數思維是主客交融的思維方式,故其內在地包含著直覺思維;又因象數思維構建了涵蓋天、地、人“三才”,融通自然、社會、人體的統一世界,故其又內在地包含著整體思維。
[2][英] 泰勒:《原始文化:神話、哲學、宗教、語言、藝術和習俗發展之研究》,連樹聲譯,尹虎斌、姜德順校,上海文藝出版社1992年版,第1頁。
[3][英] 湯林森:《文化帝國主義》,馮建三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3頁。
[4][德] 斯賓格勒:《西方的沒落》,齊世榮等譯,商務印書館1963年版,第29頁。
[5][德] 斯賓格勒:《西方的沒落》,齊世榮等譯,第29頁。
[6]梁漱溟:《東西文化及其哲學》,商務印書館1999年版,第60頁。
[7]胡適:《胡適精品集·我們對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態度》,光明日報出版社1998 年版,第5頁。
[8]任繼愈:《民族文化的形成與特點》,《中國文化研究集刊》第二輯,復旦大學出版社1985年版,第1頁。
[9][美] 懷特:《文化科學》,曹錦清等譯,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80頁。
[10]張岱年:《儒學與現代化》,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頁。
[11][美] 丹尼爾·貝爾:《資本主義文化矛盾》,蒲隆等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2年版,第2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