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兩漢文學
秦末天下大亂,劉邦在推翻秦朝后被封為漢王,楚漢之爭獲勝后稱帝,建立西漢王朝,定都于長安。漢初,劉氏集團在消滅異姓王和諸呂之亂后政局趨于穩定。漢文帝、漢景帝采取休養生息政策,開創“文景之治”。漢武帝即位后攘夷拓土,人稱為“漢武盛世”。漢宣帝時期國力達到極盛,史稱“孝宣中興”。公元8年,王莽篡漢,西漢滅亡,不久爆發綠林赤眉起義。25年,劉秀稱帝,建立東漢,定都洛陽,統一天下后息兵養民,號曰“光武中興”。漢明帝、漢章帝、漢和帝沿襲輕徭薄賦政策,開創“明章之治”“永元之隆”,國力盛極一時。東漢中期發生外戚宦官之爭和黨錮之禍,政治黑暗,民間土地兼并嚴重,陷入無序。184年,黃巾農民起義爆發。地方豪強在平叛過程中,增強軍事實力,割據一方。董卓之亂后,東漢名存實亡。曹操滅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最后統一北方。220年曹丕篡漢,東漢滅亡。隨后,劉備建立蜀漢政權,孫權建立東吳政權,中國進入三國時期。
兩漢總共有29帝,享國405年,是中國歷史上非常強大的統一王朝,疆域遼闊,曾東并朝鮮、南包越南、西逾蔥嶺、北達陰山,人口則約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在這樣的大一統時期,文學的發展異彩紛呈,產生了很多文學大家,漢賦、史書、歌詩樂府、政論雜著和文人詩等各類文體,都曾彪炳文壇,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據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