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元學案》原本復原
- (清)黃宗羲著 焦印亭整理
- 6字
- 2021-09-28 16:10:59
一〇 廌山學案
文肅游廣平先生酢(附兄醇)
游酢,字定夫,建州建陽人。與兄醇俱以文行知名于世,所交皆天下英豪。先生雖少,當時老師宿儒咸推先之。伊川以事至京師,一見,謂其資可進道。時明道知扶溝縣,兄弟方以倡明道學為己任,設庠序,聚邑人子弟教之,召先生來職學事。先生欣然往從之,得其微言,因受業焉。
元豐六年,第進士,調越州蕭山尉。侍臣薦為太學錄。除博士,乞外以便養,得知河清。范忠宣純仁判河南,待以國士,有疑輒咨之。忠宣移穎昌,辟自隨,為學教授。及入相,復以為太學博士。忠宣罷,先生亦請外,簽判齊州。丁憂。服除,移泉州?;兆诹?,擢監察御史。出知和州,歲餘,主祠。後知漢陽軍,再乞祠。後知舒州,再知濠州。罷歸,家寓歷陽。宣和五年,卒,年七十一。
先生性穎悟,有治劇才。時修奉祠館,編氓困于征調,所至騷然。先生更數郡,處之裕如,民不勞而事集。所著有《易說》《詩二南義》《中庸義》《論語孟子雜解》各一卷。
筮仕之初,縣有疑獄,十餘年不決。公攝邑事,一問得其情而釋之,精練如素宦者,人服其明。
伊川曰:「游酢非昔日之游酢也,固是穎然資質溫厚?!褂衷唬骸赣熙∽x《西銘》,已能不逆于心。言語外立得個意思,便能道中庸矣。」又曰:「游酢、楊時先知學禪,已知向裏沒安泊處,故來此,卻恐不變也?!?/p>
呂紫微曰:「定夫後更學禪。大觀間某以書問之云:『儒道以為順此父子君臣夫婦朋友兄弟,則可以至于聖人。佛道去此,則何以至于聖人?吾丈既從二程學,後又從諸禪遊,鄉二者之論必無滯閡,敢問所以不同何也?』游答云:『佛書所說,世儒亦未深攷。往年嘗見伊川云,吾之所攻者跡也。然跡安所從出哉?要之,此事須親至此地,方能辨其同異。不然,難以口舌爭也?!欢ǚ蜓郧拜呁辉捶饡?,故詆之如此之甚,而其所以破物者,自不以為然也?!?/p>
朱子記先生祠堂曰:先正忠肅公之與先生遊也,笑談論議,書疏詞章,皆所親見而聞之者,至今尚能誦之。其雍容俯仰之間,又能併得其深微之意,使聞者恍然,若將復見其人焉。
問定夫記程先生語中:「一物不該,非中也;一事不為,非中也;一息不存,非中也。何哉?為其偏而已矣?!怪熳釉弧副闶谴苏f中字不著。中字之義不如此。他說偏字,卻是一偏。一偏便不周徧,卻不妨。如定夫記此語,不親切,不似程先生每常說話,緣他夾雜王氏學。當時王氏學盛行,薰炙得甚廣?!?/p>
廌山遺文
《易》之為書,該括萬有,而一言以蔽之,則順性命而已。陰陽之有消長,剛柔之有進退,仁義之有隆污,三極之道,皆原于《易》而會于理。其所遭者時也,其所託者義也,其所致者用也,知斯三者而天下之理得矣。斯理也,仰則著于天文,俯則形于地理,中則隱于人心。而民之迷日久,不能以自得也,冥行于利害之域,而莫知所尚。聖人有憂之,此《易》之所為作也。伏羲象之而八卦成,文王重之而六爻具,周公繫之辭,仲尼訓其義。自伏羲至于仲尼,則《易》之書不遺餘旨矣。蓋將領天下于中正之塗,而要于時措之宜也。居則觀象而玩辭,動則觀變而玩占,以研心則慮精,以應物則事舉,天且助之,人且與之,而何兇咎之有!故曰:「是興神物,以前民用?!褂衷唬骸敢蛸E以濟民行?!勾怂木又眯囊?。(《孫莘老易傳序》,文淵閣四庫全書《游廌山集》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