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重視角中的馬克思:21世紀世界馬克思主義發展趨向
- 王鳳才等
- 3424字
- 2021-09-28 15:42:19
四 重新發現馬克思
綜上所述,盡管德國馬克思主義研究的不同路向有著不同的側重點,但它們都在重新閱讀馬克思、重新詮釋馬克思、重新塑造馬克思、重新發現馬克思。在這個過程中,德國馬克思主義研究體現出四個基本特點:(1)立足于MEGA2,對馬克思文本、馬克思思想、馬克思主義進行了反思、批判、創新,目的是“重新發現馬克思”;(2)跨學科、多層面、整體性研究馬克思主義,目的是塑造“完整的馬克思”“真正的馬克思”;(3)以廣義理解的馬克思主義反思歷史、闡釋現實和預測未來,目的是更好地解釋和改造社會,走向一個美好的未來;(4)然而,缺乏完整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框架和統一的馬克思主義概念,從而形成了不同的馬克思主義研究路向:(A)文獻學路向(“寂寞的”馬克思學家)——這條路向是以學術為主,兼顧思想,不問現實,最重學術;(B)意識形態路向(“孤獨的”馬克思主義正統派)——在這條路向中,學術、思想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信仰;(C)政治經濟學路向(“活躍的”馬克思主義創新派)——這條路向中,學術是基礎,思想是靈魂,最重要的是現實;(D)政治倫理學路向(“瀟灑的”馬克思主義重建派)——在這條路向中,學術性、思想性與現實性相統一,最重要的是思想。從總體上看,最后一條路向已經不屬于傳統的西方馬克思主義范疇,而是已經進入到與當代西方實踐哲學主流話語對話的語境之中。因而,下述“存在問題”不包括該路向在內。
從總體上看,德國馬克思主義研究還存在著以下問題:一是與馬克思主義研究相關的學術活動非常熱鬧,但缺乏統一的、穩定的群眾基礎,在“熱鬧”的背后顯露出急躁情緒與焦慮心態;二是文獻學研究逐漸成為馬克思學研究熱點,但有陷入“有閱讀、有研究、無信仰”的危險境地;三是過分注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倫理學、美學等維度,馬克思主義哲學維度有所淡化;四是過分關注社會現實問題,理論深度有所弱化;五是研究視野過于寬泛,馬克思主義研究與左翼思潮研究邊界不明;六是研究隊伍老化,后繼人才亟需補充;七是被主流社會邊緣化,經濟狀況不佳,社會政治地位堪憂。
盡管德國學者對馬克思思想、馬克思主義有著不同的詮釋,而且某些研究還缺乏原創性和理論深度,但他們對馬克思、馬克思文本、馬克思思想、馬克思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的熱情和迷戀,以及對MEGA2的編輯出版研究,值得我們欽佩、尊敬;他們結合MEGA2閱讀馬克思的方式,以及重新閱讀馬克思、重新詮釋馬克思、重新塑造馬克思、重新發現馬克思的激情和努力,值得我們借鑒、深思;他們強烈的現實關懷、有針對性的歷史反思、深刻的理論探索、廣闊的國際視野,對馬克思主義研究與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對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以及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具有重要的啟發和借鑒意義。
不過,對德國馬克思主義研究不同路向要區別對待,對德國出現的“馬克思熱”要冷靜思考。在馬克思主義研究過程中,要避免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即從過去過分強調經典文本、傳統觀點到今天過分強調MEGA2、新觀點;不要誤解、曲解馬克思,更不要歪解、肢解馬克思,而是要對馬克思思想與馬克思主義進行跨學科、多層面、整體性研究,反對馬克思主義的教條主義化、虛無主義化、實用主義化,要從理論與實踐兩個維度堅持、繼承與創新、發展馬克思主義,從而使馬克思主義以完整真實的形象呈現在世人面前。
[1] 德國社會民主黨(SPD)由德國社會民主工黨(SDAP,即愛森納赫派,成立于1869年8月)與全德工人協會(ADAV,即拉薩爾派,成立于1863年5月)合并而成。1875—1890年稱為德國社會主義工人黨(SAP);1890年改稱為德國社會民主黨。SPD從來就不是一個地道的馬克思主義政黨,而是一個具有改良主義傾向的社會主義政黨。德國共產黨(KDP)成立后,在SPD那里,日益難覓馬克思主義蹤跡。蘇東劇變后,SPD成為一個反馬克思主義、反共產主義的政黨。盡管如此,SPD對馬克思主義在德國的早期傳播與發展還是作出了重要貢獻。
[2] 昂納克(Erich Honecker,1912—1994),原德國統一社會黨中央總書記(1971年5月—1989年10月),原民主德國國務委員會主席和國防委員會主席(1976年10月—1989年10月);1989年12月2日,被開除出SED。
[3] 1946年4月21—22日,蘇占區德國共產黨(KDP)與德國社會民主黨(SPD)合并為德國統一社會黨(SED);1949年10月7日,SED成為新成立的民主德國執政黨;1989年12月6日,更名為SED/PDS;1990年2月4日,SED/PDS又更名為PDS;2007年6月16日,Linkspartei.PDS與WASG合并為左翼黨(DIE LINKE)。
[4] 克倫茨(Egon Krenz,1937—?。?,原德國統一社會黨中央總書記(1989年10月18日—12年3月)、民主德國國務委員會主席和國防委員會主席(1989年10月24日—1989年12月6日)。1990年1月21日,被開除出SED/PDS。1997年,被柏林州法院因對4樁柏林墻死亡案負有責任而判處6年半的有期徒刑。
[5] 聯邦德國(BRD)1949年5月23日建立;民主德國(DDR)1949年10月7日建立。
[6] 青木:《德國社民黨主席突然辭職,“默克爾時代”或將提前結束》,《環球時報》2019年6月4日。
[7] 《“小默克爾”宣布將辭職,各方勢力角逐將把德國帶往何方?》,《澎湃新聞》2020年2月11日。
[8] 參見畢振山《德國政黨格局面臨洗牌》,《工人日報》2019年10月31日。
[9]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12/jul/04/the-return-of-marxism.
[10] 國際馬克思恩格斯基金會(Internationale Marx-Engels-Stiftung,縮略名:IMES)醞釀于1989年秋,1990年10月成立于阿姆斯特丹。其成員單位有阿姆斯特丹國際社會史研究所、(由原蘇聯馬克思列寧主義研究院更名改組而來)俄羅斯社會史與政治史國家檔案館、柏林布蘭登堡科學院MEGA編輯部、(隸屬于弗里德里希-艾爾伯特基金會)特里爾馬克思故居博物館與研究中心。IMES的目標為對作為馬克思恩格斯的出版物、手稿、書信的完整的歷史批判版的MEGA進行純粹科學的、不依賴政治的研究(Aus der Satzung der IMES)。
[11] https://www.rosalux.de/stiftung/.
[12] https://marxforschung.de/rjazanov-preis/.
[13] 詳見王鳳才《重新發現馬克思》,第306—335頁。
[14] Wolfgang Streeck,Gekaufte Zeit.Die vertagte Krise des demokratischen Kapitalismus,Frankfurt/Main:Suhrkamp,2013,S.17f.
[15] 進一步分析與爭論,請參見王鳳才《重新發現馬克思》,第65—69頁。
[16] http://www.neue-impulse-verlag.de/über-uns.html.
[17] Vgl.Zeitschrift Marxistische Erneuerung,Nr 67,September 2006,S.183.
[18] E.M.米勒(Eva Maria Müller,1928—2011),德國經濟學家,原萊比錫卡爾·馬克思大學國民經濟學教授。
[19] Vgl.Zeitschrift Marxistische Erneuerung,Nr 65,M?rz 2006,S.191.
[20] Vgl.Tobias Fabinger,Unten,wo das buergerliche Leben konkrekt ist,in:Zeitschrift Marxistische Erneuerung,Nr.82,June 2010,S.203.
[21] Vgl.Zeitschrift Marxistische Erneuerung,Nr.1,M?rz 1990,S.174.
[22] http://www.zeitschrift-marxistische-erneuerung.de/.
[23] 參見王鳳才《霍耐特與批判理論的“政治倫理轉向”》,《現代哲學》2007年第3期。
[24] Vgl.Axel Honneth,Marx in der Disskusion(Ⅱ),in:Deutsche Zeitschrift für Philosophie,2010.2.S.193.
[25] Vgl.Axel Honneth,Marx in der Disskusion(Ⅱ),in:Deutsche Zeitschrift für Philosophie,2010.2.S.193.
[26] [加拿大]M.穆斯托:《重新發現馬克思》,李百玲譯,《國外理論動態》2009年第4期。
[27] 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 vom 7,Oktober 1998.
[28] Georg Fülberth,Neues von der MEGA,in:Zeitschrift Marxistische Erneuerung,Nr.105,2016,S.106.
[29] 根據Marxforschung預告,MEGA2第三部分剩余的21卷、第四部分剩余的17卷(除第10卷、11卷、19卷之外),將不再出版紙質版,只出版電子版(https://marxforschung.de/mega2/)。
[30]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二版說明”。
[31] Vgl.Martin Hundt.Der Fortgang der MEGA und einige aktuelle Debatten um Marx’ Werk.In:Zeitschrift Marxistische Erneuerung,Nr.85,M?rz 2011,S.120.
[32] 詳見劉利霞、高旭《多元視角中的馬克思——王鳳才教授訪談錄》(川大公管院微信公眾號,2018年5月20日)。
[33] Vgl,Zeitschrift Marxistische Erneuerung,Nr 70,Juni 2006,S.195.
[34] Vgl,Werner Seppmann,Religion als Utopie,in:Marxistische Bl?tter,05/2010,S.29.
[35] Matthias Mayer,Aktualit?t und Kritik marxistischer Ethik,in:Zeitschrift für kritische Theorie,2012,Heft 34-35,S.30.
[36] Vgl.Axel Honneth,Das Recht der Freiheit.Grundriβ einer demokratischen Sittlichkeit,Berlin:Suhrkamp 2013,S.353-354.
[37] Axel Honneth,Das Recht der Freiheit.Grundriβ einer demokratischen Sittlichkeit,Berlin:Suhrkamp 2013,S.331.
[38] Wolfgang Abendroth,Ist der Marxismus“überholt”?in:Antagonistische Gesellschaft und politische Demokratie,Neuwied 1968,S.351.
[39] Wolfgang Abendroth,Demokratie als Institution und Aufgabe,in:Arbeiterklasse,Staat und Verfassung,Materialien zur Verfassungsgeschichte und Verfassungstheorie der Bundesrepublik,Hg.Von J.Perels,Frankfurt a.M./K?ln 1975,S.28-29.
[40] Vgl.Zeitschrift Marxistische Erneuerung,Nr 65,M?rz 2006,S.59.
[41] Frank Deppe,Autorit?rer Kapitalismus.Demokratie auf dem Prüfstand,VSA-Verlag,Hamburg,2013.
[42] Wolfgang Streeck,Wie wird der Kapitalismus enden?in:Bl?tter für Deutsche und Internationale Politik,60(4),2015,S.109-120.
[43] “Alles kommt einmal zum Ende”http://www.deutschlandfunk.de/kapitalismus-alles-kommt-einmal-zum-ende.1184.de.html?dram:article_id=313737.
[44] Wolfgang Streeck,How Will Capitalism End?Essays on a Failing System,London & New York,2016,pp.60-61.
[45] Vgl.Nico Biver,Verschwindet die Linke?in:Zeitschrift Marxistische Erneuerung,Nr.102,Juni 2015,S.150.
[46] Michael Brie,Die Produktivitaet des Kapitalismus und Optionen der Linken,in:Zeitschrift Marxistische Erneuerung,Nr.100,Dezember 2014,S.171.
[47] Vgl.Boniface Mabanza Bambu,Fluchtursachen bek?mpfen:Was ist damit gemeint?in:Zeitschrift Marxistische Erneuerung,Nr.105,2016,S.67-76.
[48] Oskar Negt,Neuzug?nge zum Marxschen Denken,in:Zeitschrift Marxistische Erneuerung,Nr.30,Juni 1997,S.38.
[49] Sahra Wagenknecht,Reichtum ohne Gier.Wie wir uns vor dem Kapitalismus retten,Campus Verlag,Frankfurt/New York 2016,S.161.
[50] Raiko Hannemann,DDR-Forschung und Geschichtsmythen.in:Zeitschrift Marxistische Erneuerung,Nr.79,September 2009,S.64.
[51] 東方學(Orientalism),是指研究亞洲和非洲(主要是北非)地區的歷史、經濟、語言、文學、藝術及其他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綜合性學科;醞釀于16世紀末到18世紀,正式確立于19世紀。1873年第一屆國際東方學會議的成功舉辦,標志著東方學的真正國際化。
[52] Ekkehard Lieberam,Die DDR als Erfahrungsubjekt sozialistischer Gesellschaftsgestaltung,in:Zeitschrift Marxistische Erneuerung,Nr.79,September 2009,S.80-81.
[53] Lutz Brangsch/Michael Brie,Das Kommunistische,Hamburg:Vsa Verlag,2016.
[54]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頁。
[55]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92頁。
[56] Vgl.Zeitschrift Marxistische Erneuerung,Nr.97,M?rz 2014,S.178.
[57] Vgl.Zeitschrift Marxistische Erneuerung,Nr.97,M?rz 2014,S.178.
[58] Stefan Bollinger,Mit der DDR zum Sozialismus des 21.Jahrhundert.in:Zeitschrift Marxistische Erneuerung,Nr.79,September 2009,S.102-103.